“现在是第一个三年的收尾之年,第二个三年将从2013年开始。”2012年12月26日,作为配合上海市政府相关产业职能部门推进云计算发展的重要执行机构,上海软件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唐全荣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云海计划过去三年实际上是从提升创新能力从试点应用抓起,第二个三年将大量铺开应用,而第三个三年可能就是整个产业的腾飞。”
2010年8月,上海正式发布其基于调研的《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简称“云海计划1.0”),称将致力打造“亚太云计算中心”。
其阶段目标被概括为“十百千”,即培育十家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年经营收入超亿元的云计算企业和服务企业;建成十个面向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电子政务、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的云计算示范平台;推动百家企业从传统信息化向云计算转型;推动百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向云计算服务转型;带动信息服务业新增经营收入千亿元;培养和引进千名云计算产业高端人才。
不过截至目前,这些细化目标均已被超标完成。据上海软件产业促进中心提供的资料:年经营收入超亿元的云计算企业和服务企业甚至已超过30家。
上海的逻辑起点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云海计划1.0”》行动方案中几乎看不到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这些有关云计算的技术字眼。
这显示了上海云思路的逻辑起点:其一,上述类型只是云计算产业链中非常小一块,上海不愿把“饭店”变成一个“指定生产青菜”的地方。其二,定义由市场决定,以后可能还会发生更改。
“这也是上海这几年在云计算发展和其它城市不太一样的地方。”唐全荣指出,如有些城市可能以基础设施带动产业发展,有些以硬件制造的集聚效应带动,有些则以服务大企业带动。
“规划不同与各城市产业定位有关,上海是希望能真正市场驱动,政府主要通过规范使产业走在一个正确道路,创造良好商业环境是上海根本出发点。”唐全荣说。
目前上海已团聚起一批优秀本土和外资企业。事实上行动方案发布仅2个月,IBM、EMC已决定在沪加大投资,微软则除在2010年秋部署上海云计算创新中心外,也已于2012年11月宣布将再把其公有云落沪。
本土企业腾讯已在上海建立华东云计算中心和电子商务基地。2011年5月,华为与上海正式签署云计算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在此建立全球云计算联合实验室,构建核心技术研发队伍,与上海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支持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向云计算转型。
2011年底,上海云海数据中心揭牌,临港成为上海最大离岸数据产业集聚区。“这里也有一个上海区别其它城市的地方。”唐全荣指出,数据中心建设是一个高能耗、产出相对较低的产业,但作为一个靠高运转及城市建设而非依赖能源和资源的城市,上海一直希望能在信息服务业有更高端发展:“因此上海只会去建设满足自身需要的数据中心,然后通过这些数据中心去发展上面更高更具商业模式的产业。”
他进一步指出,上海致力打造“亚太云计算中心”,这里的中心是指产业中心而非物理中心,云计算有产业链上下游,但上海会根据自身城市定位而更倾向于扶持产业链中更靠近用户端、更高附加值的产业。
创造环境
创造环境既包括资金环境,也包括政策和地域环境。资金支持上,上海成立有一只募资额达3亿元的专业云计算风投基金,田溯宁的宽带资本、政府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基金及软件和集成电路专项资金是这批资金的主要来源。
其次政策和地域环境方面,上海闸北区和杨浦区率先成为两个“云基地”,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值已超过上海半壁江山的浦东,则被定义为“云计算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