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莫在十年前,我的父母开始尝试用电脑,官方一点的称呼叫PC。当时,他们只有40来岁,但是,电脑这个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已经非常难以运用,到现在,他们也只能用电脑简单的上网、炒股等等,并且,上网完全需要借助于某导航网站,记住网址并且输入对于不会英语、拼音不好的他们来说有点复杂。
从前年开始,他们接触到Android和iOS的设备,包括播放器、手机、平板电脑等,我原来意外,这样的智能操作系统,对于他们来说,仍然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掌握,但是事实出乎了我意料之外。我的父母非常容易就上手了这样的设备,输入网址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问题,比如说他们最喜欢上的凤凰网,不需要打开浏览器,下载凤凰的APP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原因其实并不复杂,相比于键盘鼠标,触控是一种更加自然态的交互方式,这种交互方式很长时间来并没有被充分利用,而苹果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并且推出了这样的操作体系。
除了触控之外,人与人之间更多的交互是通过语言来实现,在触控之外,用语言控制显然会让我们更加轻松并且降低学习用“电脑”的门槛。
语音控制,人类一直在努力,包括苹果的Siri和国内的一系列语音交互平台,都具备了这方面一定的能力,但在智能化上,仍然面临着难题,尤其是在中国。
其一,中国是一个文字高度统一,语言高度复杂的国家,各地方言大相径庭,甚至相邻的两个城市,互相听不懂对方的方言,即便大家都说普通话,口音也有着显著的区别,怎么去识别“中国话”,不仅是方言,还有带着口音的普通话,是用键盘打汉字之后一个严峻的挑战。
其二,现在的语音输入和互动,更多是电脑进行“数据分析”的工作。对于现在的电脑来说,没有人脑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说的通俗点,电脑是没有思想的,他只能根据已有的东西,来计算可计算的结果,而缺乏“创造力”。因此,这样的交互,其发展仍然有巨大的空间,但制约也非常明显。
人工智能的实现,需要有另外一套方案,这个方案不仅仅是计算机技术上的问题,而需要结合生物技术。
一大堆的神经元细胞,为什么会产生记忆,为什么可以运算,为什么会产生逻辑思维,这些,人类目前都不太清楚,人脑的工作模式都不清楚,我们更加不可能让电脑更真实的模拟人脑。现有的人工智能,更多的是模仿人类的行为,而不是模仿人类的智能,我们需要先了解人脑的工作原理,再用电脑去模仿这样的原理,只有自己会思考,会创造的电脑,才具备真正的人工智能,才可能带来无缝的语音交互。
电脑,这个词并不太确切,电子计算机更加适合,它们只会计算,却没有“脑”的功能,在多久的未来,人类会实现这点呢?下一次的产业革命也许就是从人工智能中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