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云计算的差距
2013年,中国的云计算在总体上又处于什么阶段?
总体看上,我们比美国云计算要整整落后一个阶段,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我们的基础设施和外部环境还比较落后
Amazon 的Lilian Shao曾经撰文比较中美基础设施,指出了在中国机房和网络等基础设施在全球来看都是非常恶劣的。由于很多领域都存在垄断,国内很难找到符合基本质量标准 的机房,而自建又基本不可能;网络环境更差,南北互通问题(不仅互通带宽少,而且价格奇高)困扰互联网多年,仍未解决,BGP甚至光纤互联都受到严格限 制。她在文中感叹:“中国的互联网运维队伍可能是全世界最庞大的。运维甚至成为很多互联网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基础设施和网络上太复杂了。”
而季昕华在本期文章《IaaS在中国落地的难点》里也认为,一方面,国内对云计算的认识不够清晰和理性,先是期望过高,迅速转换为数据中心的投资热潮,然后发现应用跟不上,资源闲置,又开始谈云色变;一方面,网站备案等政府监管方式与云计算的弹性快捷完全背道而驰。此外,云计算往往涉及电信增值服务,资质又 成了这方面创业的拦路虎。
第二,我们还没有Amazon,也没有RackSpace
从美国的发展情况来看,靠谱的IaaS对云计算全局的启动至关重要。写到这里,突发奇想,在某CIO微群里发问:“大家都用过国内的公共云吗?”马上有同学回应:“国内现在 有靠谱的云吗?” 的确,云平台说白了对用户而言也是一种产品和解决方案,到底好不好使,有没有较多的提供商选择,是企业用户考虑采用的基本前提。
但在中国,恰恰缺乏足够多靠谱的云平台。刘黎明曾在去年底评点过国内IaaS各厂商,排在第一阵营的是阿里云、万网和盛大。而时至今日,万网已并入阿里云,盛大云计算有明显转为对内服务的意味,阿里云成了一家独大。
第三,我们没有GAE,也没有Engine Yard和Heroku
中美在PaaS上的差距更多地体现在市场上。国内运营较早的PaaS新浪云,经过几年迅速发展,用户虽然增加很快,但由于用户主要是开发者和创业小公司,收入有限,目前也在思考转型。此外的PaaS平台基本上是各家巨头的附属业务而已。
而我今年访问Engine Yard,他们的运营高级副总Bill Platt非常自豪地表示,公司发展非常迅速,增长率是按月来统计的。用户中,除了创业公司、SaaS企业、软件开发公司、电商、移动、游戏等之外,大中 企业的部门也非常多。我问主要担心哪些竞争者,他说最大的敌人是客户习惯全部自己搞定,而与其他的PaaS公司竞争其实不太多,因为市场太大了。对于 Amazon也在向PaaS发展,他认为这一块并不容易做,短期内很难构成威胁。他们的IaaS层80%放在Amazon上,另外20%针对要求更高的客 户,放在电信运营商Verizon旗下Teremark的迈阿密数据中心,这个数据中心安全等级最高,也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数据中心所在地。
PaaS本身更像以前面向开发者的开发工具和中间件,由于盗版思维的广泛存在,这个市场一直没有形成,因此PaaS遇到的困难是必然的。
云计算对中国的意义
云计算对于中国,其实是一次难得的大机遇。众所周知,在中国IT行业中的主导力量是外企。国内企业无论核心技术、研发实力、企业机制和战略眼光,都乏善可 陈。唯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华为和中兴,优势主要在电信行业,企业IT领域如果按原来的格局一步步来,要走的路还很长。国家部委和专家们为CPU、操作系 统、数据库等自主核心技术的缺失头痛,也不是一年两年了。虽然经过多年的巨大投资,但成效甚微。
可是,云计算激发了技术大变革,行业技术竞争的焦点转向了数据中心计算,转向了新型人机交互和智能算法等方面。从芯片开始,计算、存储和网络的软硬件,服务器端的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客户端设备上的操作系统等等,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开源软件和开放技术占据了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