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爆炸式增长后带来巨大的流量,运营商在收入上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还面临着数据流的附加值被互联网公司“吸”走的挑战,面临沦为管道的尴尬。在接下来的移动互联网的竞争中,运营商要怎么办?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大流量、大数据带来更加严峻的考验,但是同时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运营商手中所掌握的海量数据,也是产业链上其他环节望尘莫及的。另外,高效的信息分析能力,将帮助运营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准确决策,深度挖掘流量和数据价值,从而摆脱 “管道化”风险。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的兴起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运营商的网络获得了更完整的用户数据。例如在用户层面,除了常见的年龄、品牌、资费、入网渠道等基本信息外,数据还包括上网时间、上网地点、浏览内容偏好、各种应用的使用时间等;在终端层面,包括IMEI、MAC、终端品牌、终端类型、终端预装了哪些应用、终端的操作系统、终端的尺寸等。此外,还有诸如Web浏览记录、传感器信号、GPS跟踪和社交网络信息等数据。按《爆发》一书中的说法—— “爆发展示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预测方法。从物理学到人类社会大数据时代我们的行为确实可以预测,我们在享受一些免费服务的同时,出卖自己的喜好。”从这些庞大的用户数据中,可以分析出不同用户的行为习惯和消费喜好,并最终提高经营效率。
运营商已深刻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已经利用大数据实现精确化营销和精细化运营。中国移动就通过对用户数据的MOU(平均用户通话时长)、业务收入等数据分析后,提供比较精准的模块支撑,极大地方便了营销人员的日常营销。如针对漫游费比较多的用户,就推荐漫游套餐;对经常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就推荐流量包。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分析,提供IM服务,如飞信、飞聊等。 在经营分析系统中,深度挖掘融合市场、集团、客户、客服、网络、财务数据,为业务和决策部门提供较完备的用户数据分析,使公司决策由 “经验型”转为“分析型”,实现了精细化运营。
然而,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运营商虽然开始尝试对外提供数据服务,却停留在提供原始数据层面,这对于大数据是严重浪费。就海量数据,提供高附加值的数据分析服务,将数据封装为服务,形成可对外开放、可商业化的核心能力,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才能使运营商真正挖掘到大数据这一金矿。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7种模式是运营商可以实践的。
模式1:数据存储空间出租
企业和个人有着海量信息存储的需求,只有将数据妥善存储,才有可能进一步挖掘其潜在价值。具体而言,这块业务模式又可以细分为针对个人文件存储和针对企业用户两大类。主要是通过易于使用的API,用户可以方便地将各种数据对象放在云端,然后再像使用水、电一样按用量收费。目前已有多个公司推出相应服务,如亚马逊、网易、诺基亚等。运营商也推出了相应的服务,如中国移动的彩云业务。要提升差异化的竞争能力,运营商应该在数据分析上下工夫。对于个人文件存储应在提升关系链管理、提升个人效率上下工夫;而在企业服务上,将其从简单的文件存储、分项逐步扩展到数据聚合平台,未来的盈利模式将有无限可能。
模式2: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管理应用的目的是根据客户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行为属性),从不同角度深层次分析客户、了解客户,以此增加新的客户、提高客户的忠诚度、降低客户流失率、提高客户消费等。对中小客户来说,专门的CRM 显然大而贵。不少中小商家将飞信作为初级CRM来使用。比如把老客户加到飞信群里,在群朋友圈里发布新产品预告、特价销售通知,完成售前售后服务等。中国移动不妨在此基础上,推出基于数据分析后的客户关系管理平台,按行业分类,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促销活动和服务方式,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然后将提供线上支付的通道打通,形成闭环,打造一个实用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