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中国远程教育》(资讯)杂志执行主编 夏巍峰
对话嘉宾:捷库动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 刘丰枝
“你我像用水电一样,便捷享用云计算”,这是北京云基地的口号之一。作为北京云基地的一名成员,基于云计算,捷库动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为企业和教育机构提供移动学习SaaS平台。2013年的移动学习领域有哪些新变化?为什么要基于云计算来做移动学习平台?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具有哪些优点?是否能够实现“像用水电一样便捷享用移动学习”?让我们在本刊执行主编夏巍峰与捷库动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刘丰枝的对话中寻找答案。
客户自己被自己教育了
夏巍峰:捷库动力是怎么样选定移动学习这个领域的?
刘丰枝:我跟我的合伙人都是做企业出身,在这个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员工培训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成功企业,尤其是品牌企业,员工培训一定做得特别好,因为只有员工有章法、有方法、有流程、有工具,才能执行到位,公司的规模才能做大。对我自身而言,也是在员工培训中不断成长的,然后慢慢去悟,训练别人,再建立体系,批量化地生产合格的一线员工。在过往的工作经历当中,有过这样的情况,最快半年招聘了近千人,快速地培训,让他们快速上岗,进而形成循环机制。我们两人在合计创业的时候,一拍即合,就是要把培训产品化。至于怎样能把培训产品化,我们没有任何经验。从2007年开始,借鉴IBM的一个叫作《关键时刻》的课程模式和方法,采取连续剧的形式,我们开发了两个系列课程--跨文化沟通和商务汉语。这两个系列课程是全英文的,卖到国外,主要是教外国人如何跟中国人打交道。现在,我们的课程在苹果商店里还有卖,其中一个授权给当地的代理商,在澳洲、德国、美国卖,我们还可以收到钱。
两个系列的课程我们花了很多钱,也花了很长时间,因为开发课程的难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无论是理论架构、课程研发、视频原创,还是剧本的拍摄和制作,我们以前都没干过,我们要请演员,请配音、剪辑、灯光、音工等等。过程虽然很痛苦,但真正做出来效果很好,也很有成就感。以至于到现在很多客户愿意跟我们合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有比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只要客户给我们一页纸,告诉我们你要干什么,我们就能帮你做教学设计,变成课程。
夏巍峰:捷库动力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刘丰枝:2010年,我们判断,有了视频,有了我们这种开发课程的方式,如果再有移动终端,就可以把课程变成微课程进行移动学习。因此,2010年我们做出一批微视频课程。但当时的移动终端存储还不方便,移动学习一般这样做--把学习者的手机收集起来,用U盘把学习内容拷进去,再把手机归还给学习者,这种方式显然不能长久。我们做移动学习方面的研究和准备,就选定用云计算后台做存储,把移动学习和云计算结合起来。但当时云计算这个概念刚刚兴起,很多人还不太懂。2011年,我们的第一代移动学习平台出炉,这两年在不断升级,今年已经是第三代了。
夏巍峰:你们刚刚进入移动学习市场的时候,市场环境是怎样的?
刘丰枝:这个行业很新,2010年的时候,客户基本上都担心终端的问题,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移动学习。所以,从2010年开始,我每年5月都去美国参加ASTD年会,看别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相形之下,国外的移动学习还是比国内稍微早半年的时间,但并没有达到领先了一大块、已经形成规模,或者形成行业标准的程度。
夏巍峰:您曾在一次会议上表示“移动学习行业太新了,全世界都在摸索”,怎样理解这个观点?现在的市场环境是不是有了一些新变化?
刘丰枝:无论是企业,还是教育机构,对于移动学习,我觉得从今年开始,确切地说是春节之后,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我的切身体会是用户自己被自己教育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一个客户在去年就有些接触,但进展不大。春节后我突然接到他的电话,让我们过去做业务交流。客户不仅邀请了相关部门一屋子人来参加交流,等我们介绍完后,这个客户还花了很长时间跟我们探讨移动互联网在他们业务当中的具体应用,并且非常具体,譬如移动学习平台跟原有的E-Learning系统的关系、如何保证学习记录同步、如何保证原有的数据和课件能够应用在新的系统中等等。
随后的几个月中,又遇到了很多类似的情况。如果是在2012年,跟客户提及移动学习和云计算,他们多半是一脸茫然,需要我们花很多气力去跟他们解释。但随着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似乎人们一夜之间就明白了,信息不是一定要拥有才能获得。当每个人都在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很多商务人士都在思索移动互联网怎么能够应用到商务环节上,他们开始认真了。有一天,当人们忘记移动学习这个专有名词,在不知不觉地应用和实践移动学习的时候,移动学习就成熟了。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SaaS平台
夏巍峰:把移动学习和云计算结合起来,具体来说,你们为客户提供的是怎样的产品和服务?
刘丰枝:简而言之,捷库动力做的就是移动学习SaaS平台。面向企业客户,我们提供MP(MobilePlatform),即移动学习平台。面向教育机构,我们提供IAP(InstantAcademyPlatform),也就是即时在线移动学习平台,即只要教育机构有移动学习的意愿,不需要做任何工作,马上就可以实现其学员的移动学习。
夏巍峰:基于云计算构建的移动学习SaaS平台有哪些优点?
刘丰枝:从客户角度来看,移动学习SaaS平台的上线速度快,没有早期的投入,没有风险,成本低廉,此外,由于是基于云计算构建的,所以弹性很大。用传统IT系统建设的方法做移动学习平台,需要聊需求、买服务器、买软件、买数据库,然后再开发、部署,这一系列步骤对于非IT行业出身的人来说,太过专业,而且可能三个月平台开发出来之后会与客户自己最初的想象有差别。SaaS模式就不用有这方面的担心。我们可以提供100个账号,客户随便让自己的学员试用,并且可以今年一百人用,明年一千人用。一百人先用只要付一百人的钱就好,这就大大降低了客户的风险。
和其他厂商的移动学习平台相比,我们的平台有三大特色--适配所有的终端、微小化的课程、可测量可追踪。我们 可以给学员的学习做排名,以企业学习为例,我们有一个指数跟踪每个学习者,包括他参与企业学习的积极性、考试的成绩、学习的速度,然后打包合成一个数字。这个数是公开的,如果在1000人中你排在第900位,你自然就坐不住了,谁也不想排名靠后。
虽然和用传统IT系统建设的方法做的移动学习平台相比,我们的移动学习SaaS平台不是完全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做的,但适度的定制是可以,譬如根据客户的需求,客户端是可以定制的。
夏巍峰:你们提供云空间给客户做存储,资源放在那里面怎样保证它是安全的呢?
刘丰枝: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几乎每个客户都会问到。第一,我们有法律上的合约。第二,我们有一套安全机制来保障数据存储的安全性。譬如,虽然数据物理存储的地方不在客户手上,但数据库的管理权完全归客户。譬如我们在对数据进行分发和异地交付的时候,在传输机制上是有安全控制的。譬如数据到达本地终端,除在线观看之外,我们有专门的防护技术保证下载到本地的课件是安全的。
安全性是云计算里面的一个大话题,所有云计算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是一个建立信誉的过程。因此,我一直认为历史上第一个把钱存进银行的人很伟大,人家给他一张纸他居然敢把钱给人家。事实上自己建系统同样面临安全的问题。服务器放在机房里,机房由IT管理员管理,那就能保证服务器里的数据不会被拷贝吗?
夏巍峰:如果客户以前有E-Learning平台,现在又用你们的移动学习平台,学习数据之间怎么对接?
刘丰枝:基本上有三种方案,一是把移动学习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譬如企业给一类人做岗前培训,或者是培训一些没有被E-Learning覆盖的员工,比如销售,就把移动学习当作一个单独的业务模块或业务功能来发布。譬如教育机构以前用E-Learning,但对于今年新招的学生想用移动学习,那就采用新学生新办法,把这两千名新生放在移动学习项目里面。二是E-Learning和移动学习混合。譬如把移动学习当作E-Learning的一个补充。这里面就涉及一个技术即数据的集成。我们做过这样的案例,但客户要求的集成程度不同。三是替代。我觉得现在的移动学习基本上已经实现了绝大部分传统E-Learning的功能,包括对PC的支持,绝大部分在E-Learning平台上能做的工作在移动学习平台上也能做。所以把数据和学员信息集成过来,为学员提供一种新的体验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具体采用哪种方案,还是要根据客户的现实情况来决定。
夏巍峰:用你们的移动学习平台,在学习效果方面,你们有没有做过一些统计?
刘丰枝:一般三个月左右,我们会从学员端做一个调查,包括对学习形式、播放效果、应用场景等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9成以上的用户对这种形式都非常认可,有一部分学员保留意见的原因是使用习惯上的问题,有的人还真的不用手机学习。
为客户提供多种增值服务
夏巍峰:前面提到你们在做移动学习平台之前是做资源的,现在如果客户有需求,你们还会提供微视频的服务吗?
刘丰枝:课程开发和视频制作是我们的一个强项,是比移动学习平台做得还久的一件事。而且很多企业客户想上移动学习平台时的第一反应是没内容,不像教育机构,多少也有点课程的积累。客户想买我们这个“盘子”,但是没有“菜”可装,我们通常会有三个建议给他,第一,即使没有什么素材,但总归会有一些PPT,哪怕是原来讲课时用的最原始的文字资料,提供给我们,经过简单的加工和改编,我们都能帮他快速地变成课程。这样导入的成本最低,也不用等很长时间。第二,如果你有预算,也有需求的话,我们也可以帮忙做定制化的、针对某一具体业务问题的课程。第三,我们也提供一些公共课程,我们跟一些内容提供商合作,譬如优米网,譬如国外的一些内容供应商,自己也开发一部分公共课程,包括以前积攒下来一些课程,如果客户对这些课程感兴趣,可以直接拿去用。
我们不建议客户用买图书馆的方式做移动学习,譬如买上2000门课让员工自己回家挑,而是建议企业先设定好接受培训的岗位,一个星期学几次,一次学多长时间,对课程内容和数量做到心里有数。然后根据这个要求可以先准备三个月的量,一部分是公共课程,一部分是原有素材改编的课程,这样就能运转起来。并且,在我们帮他们改编素材的过程中,也会把改编的方法教给客户,告诉他们即使是一个PPT也完全可以改编成一个非常好的课件。
夏巍峰:企业也好,教育机构也好,如果他们要把原有的课件转换,你们也提供这种服务吗?
刘丰枝:完全可以提供,这种转换的工具或者软件不是很复杂。
夏巍峰:除此之外,你们还有其他服务吗?
刘丰枝:有啊,我们提供多种增值服务。譬如说运营,因为很多外企客户会说可以买你的平台,但是我什么都不做,课件的整理、准备、上传、分发等等都要由你来做,我就等着看报告。对于这样的客户,我们就派人进驻他们的公司,替他们做和平台操作相关的事情。这些都是增值服务,但我们的商业模式还是建立在平台基础上的。只是其他一些服务,譬如课程设计,做好了不仅可以盈利,还可以带来新的客户。
期待未来三到五年的爆发
夏巍峰:客户也满意,学员也满意,但移动学习现在推广起来依然比较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刘丰枝:在百度上搜索移动学习,可能前三页都很难找到一个像样的公司,这就说明移动学习的供应商还很少。移动互联网在我们这些人看来已经很热了,但我觉得这个“热”传达到所有人,再从认识层面变成行动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就是新技术的滞后效应。但是我敢很骄傲地说,云计算的春天已经到来,客户认知的觉醒比厂商的宣传教育作用更大、更有效。
夏巍峰:你们是云基地的成员,参与到云基地这样一个体系当中,对你们的发展是不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刘丰枝:云基地采用的是基地加基金的方式,对云计算产业链进行投资、孵化,以及政策上的扶持。基金比较容易理解,就是风投出钱扶持产业发展。基地模式在中国比较新,这个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会产生聚合效应。比如我们基地会提供公共服务,我们的前台、会议室、班车、食堂、IT基础设施等等全部是基地做的。这样,像我们一样身处基地当中的公司只要专心做我们的业务就行,完全不必考虑其他问题,这对成长型的公司至关重要。聚合效应的另一方面表现在产业的集群,云基地有分布在云计算产业链上的十余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公司,产品和服务涵盖了云计算的多个环节,构成了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因此,在做一些项目时,我们捆绑在一起,形成组合式效应。认知的转变是市场需求变化的一个信号,所以,我坚信到今年年底,一定会有标志性的客户出现。
夏巍峰:对于公司的下一步发展,又有哪些规划和展望?
刘丰枝:移动学习让教育、学习、培训有了一个新的形式,这个新不仅仅表现在装置本身,还包括由装置改变带来的学习内容的变化,我认为市场机会多多。我们用SaaS和云计算的模式让客户低成本、迅速进入,我坚信省钱又快速的东西一定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拼命在有条件、有资源的环境下,在市场上早发力,早形成格局,早形成方法,然后早进入到客户的视野,所以我非常看好我们的发展。有一种说法,公司三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三年变成熟。捷库动力恰好处在第一个三年的末期,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客户需求和产品基本特征,随着技术的普及和成熟,未来三到五年,最多五年,我们一定会爆发。
■人物印象
捷库人“为世界创造积极的改变”而奋斗
北京报道/本刊记者潘超
“在捷库,我们都是兄弟姐妹,虽然我们来自天南海北,但我们不研究你的身份、不讨论你的学历、不看重你过去的能力。也许你要问,这里需要什么?我们大声地告诉你:激情、冲劲、不断的学习和无尽的正能量!”“作为一个新加入的成员,刚开始的时候,你可能感到我们的沟通方式与之前公司有很多不同,甚至会有些许‘茫然’,这种感觉并不是你独有的,每个新加入的伙伴都会这样,但请牢记我们所崇尚的方式--随时随地的沟通,永远快乐地工作!”“我们的竞争对手有可能模仿我们的产品,但是他们抄袭不了我们的家庭氛围、我们的工作激情和源源不断的创新理念。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在一起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就是实现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而我们共同的梦想,就是用我们的双手为世界创造积极的改变!”……
在捷库动力,记者发现了一个极具感染力的员工手册,看完之后会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有了一种“为世界创造积极改变”而努力的冲动。
“我觉得让我最骄傲的不是我的产品,而是我的团队。采访过程中,捷库动力首席运营官刘丰枝多次重申自己的这个观点:令他骄傲的首先是创始人团队,他和公司CEO晁阳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包括对钱的态度、对家庭的态度、对社会公正的理解等等,这是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石。其次是员工团队。在捷库动力,没有严格的等级、繁琐的制度,有的只是对工作和工作伙伴的执著与热情、强大的团队力量,“随时随地的沟通,快乐地工作”是捷库人的工作风格。据悉,在公司还在做课件制作业务时就加入的同事多数现在依然活跃在捷库动力的各个工作岗位上。“不是我们的薪水有多高,而是因为我们这里有家的温暖、学习成长和共同的奋斗目标。”再次是投资人。投资人之所以投资是因为看好移动学习的发展前景、捷库的产品和商业模式,而非把捷库当作赚钱的工具。“资本的进入让我们有了一个更好的平台,从而为我们的事业注入了新的能量。”
刘丰枝为自己的团队提了一个温情的口号--每天开开心心地跟最喜欢的人在一起做我们最喜欢的事情。既快乐,做的又是有意义的事情,兼具了这两点,在“为世界创造积极的改变”的梦想的指引下,捷库人在移动学习这条路上肯定能越走越顺。
文章来源:《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13年第4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整理/本刊记者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