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试水网络电话 迟到的微信竞争者

面对微信等互联网业务的威胁,中国移动(0941.HK)在重构飞信的同时,亦在以另一种方式自我革命。

6月1日,中国移动旗下一款网络通话及即时通信应用软件Jego在苹果、安卓等智能手机平台的应用商店正式上线,免费通话和类微信的产品特点,立刻刺激了业界的敏感神经。

“话音收入相对数据业务的增长下滑在全球运营商中都是显而易见的趋势。”6月3日,一位移动互联网业内人士对记者说,面对微信等OTT业务的冲击,运营商与其被人颠覆,不如革自己的命。

不过,Jego业务仅由中国移动旗下全资子公司——中国移动国际有限公司(下称中移国际)推出,且其部分核心功能在中国内地受到了限制。“网络电话对运营商的传统话音业务有很强的替代性。”该移动互联网人士说,在中国内地,一方面国家的VOIP监管政策不允许,另一方面对作为最大收入来源的内地市场来说,中国移动也必须考虑双手互搏的后果,“如果说这是一次自我革命,那么它还仅仅是试水的性质”。

Jego的限制级创新

安装了Jego的用户间可免费拨打语音电话、发送即时消息,并能以超低价格拨打其他手机号码和固定电话。

6月3日,记者在应用商店中下载了这款应用,并关联了通讯录,发现自己的联系人中已经有不少捷足先登者。点击其中的某个联系人,该软件会提供手机直拨、Jego电话、视频电话、发消息等选项。

这很容易让人把它与微软的Skype,以及微信、Line等OTT(Over The Top)业务联系起来。

OTT这个来源于篮球的体育词汇,最近在通信行业十分火热。它是指一些互联网公司利用运营商的通信网络,绕过运营商,发展自己的业务。这对传统电信业的商业模式造成了很大冲击,运营商在越来越强势的OTT业务面前,有沦为单纯管道提供者的可能,而无法从中获得更大的商业价值和业务主导权。

在国内,中国移动和腾讯之间在微信业务上的冲突,就是最典型的博弈。微信用不到2年的时间发展了超过3亿多用户,并直接分流了运营商的部分短信和话音业务,并由此招致运营商和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去年12月5日于广州举行的“移动开发者大会”上,首次对微信公开表达不满,称其“占用运营商的信令资源非常大”。中国移动随后对媒体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微信仅带来了10%的移动数据流量,却占用了60%的信令资源。

“OTT业务冲击了运营商的话音收入和短信收入。”一位通信设备商人士对记者表示,而这部分业务目前又是运营商的现金奶牛,因此运营商目前对OTT业务可谓既爱又恨。中国移动的2012年年报显示,其话音收入占比虽然从2011年的69%下降到2012年的65.7%,显示其战略转型取得一定成效,但话音业务仍是其营收中占据第一大绝对地位的业务。

记者与几位Jego用户进行的测试通话发现,其话音质量还不错,但相对于传统语音通话来说,明显有不少杂音。“还是存在一定的丢包现象。”前文提及的设备商人士说。

在除了中国内地以外的市场,Jego还允许用户直接拨打其他手机号码和固定电话,价格相对低廉。比如,拨打到中国内地和香港,分别只需0.022美元/分钟和0.023美元/分钟。此外,中国移动还提供了从5.79美元至15.99美元不等的套餐计划。这一资费相较中国移动的传统移动资费大为降低,与Skype不相上下。

但这一功能在中国内地未能提供。知名通信业专家付亮对记者表示,这主要是受到国内对VOIP的监管政策限制,“除了少数几个试点地区,软件至电话的网络电话一直没有落地,属于政策禁区”。

中移动的目标

“Jego的功能与日本的社交应用Line很相似。”该设备商人士说,截至今年5月的数据,Line在全球有超过1.6亿用户,是目前日本最受欢迎的应用。该应用的开发商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Line营收达到5890万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长92%,其中80%来自于日本市场。

与微信相比,Jego的软件与软件用户之间的直接免费通话也是一大突破。“如果Jego的用户规模足够大,它会替代掉运营商自身的一部分业务。”付亮说,这也是目前Jego部分核心功能在中国内地受到限制的重要因素。

“Jego的产品设计来看,其目标用户群是海外用户,尤其是其中与中国香港、中国内地有密切往来的用户。”前文提及的移动互联网人士对记者表示,这部分市场已经被Skype、Line等教育成熟,“不抢就意味着放弃”。

而中国移动选择由中移国际来开发并推出这一业务,也多少带有试水性质。

组建于2010年12月的中移国际是中国移动专业化运营的结果之一。出于专业化运营的战略,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已经成立了终端公司、国际公司财务公司、政企公司、物联网公司,并正筹建互联网公司和共享服务中心。其中,中移国际主要借助中国移动的资源,面向全球开展国际话音、移动漫游、国际互联网、跨国企业客服和国际增值业务等。中国移动2012年年报显示,中移国际的国际带宽较两年前已经增长了近4倍。

“运营商有资源,但在类似互联网业务上能否成功,还主要取决于其研发和营销团队的搭建。”付亮认为,以往运营商并不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但由于在推进节奏、营销上犯错误,往往错失先机或者落后于互联网企业的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