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架构挑战备份
伴随应用多元化,系统复杂度在提升。仅从数据中心来看,一方面,虚拟化应用带来了虚拟系统的备份和保护的复杂度的提升;另一方面,企业中的员工希望更加随心所欲的利用BYOD来移动办公,但IT部门却需要保持整体策略、可见性、总体管理和分析以及合规。此外,架构融合为程序管理员、存储管理员和服务器管理员的操作带来更多可重叠性和控制性的区隔压力。
业内将此形容为“随意架构”所带来的必然挑战。Dmitri Chen认为,应对的关键是“硬件+应用程序的集成+软件服务套件,是逐步建成满足业务需求的更有效的保护存储架构的趋势”。
保护存储:该架构主要由成本和容量优化且具备高数据耐用性的存储提供支撑,可实现灾难恢复、备份和归档等功能。
数据源集成:利用数据源的优化数据流和用户界面,包括管理程序、应用程序和存储,实现内部客户对性能和可视性的需求。
数据管理服务:所有数据副本以及合规性报告和分析的目录。
“硬件研发和软件服务的融合是大趋势。而我们更能体现整合的优势。”Dmitri Chen如此表示。
产业变化带动备份成为服务
备份是一种应对小概率事件不时之需的方案。更不可预测的是,如果业务中断后,是否可以成功恢复?很多企业是从未尝试过的。但这样的局面会随着云服务走向深入的专业化而出现变化:备份不再是事后的工作,而是在数据保护前就需要确定思路。Dmitri Chen举了个例子,当CIO思考哪些业务需要在公有云上,哪些工作负载和应用程序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哪些要在不同云中进行迁移。这些都将以服务的形式来体现。未来就是:备份即服务、归档即服务、灾难恢复即服务以及存储即服务。目前,电信营运商就在做着这些尝试和准备。
不止如此,还有更多有意思的讨论:
磁带还是备份的主要介质,在短时间内会有什么变化?
“随着磁盘价格的走低和磁带备份无法解决的问题(如环境变化造成无法恢复,无法实现实时访问和智能恢复等),磁盘在更广的范围内逐步取代磁带。”
大数据的应用将更多数据分层存储,也催生了更多需求。比如能否从归档的数据中直接做搜索和查询?
“数据在同一个物流系统中,管理和安全方面会有不同设置,但是接口和应用是开放的。所以是可能的。”
在速度对比方面,恢复速度比竞争对手快30倍。这相当于30小时和1小时的区别。技术超越性在哪里?
“EMC解决方案和应用结合得很紧密,嵌入到内部的应用有很多。这也使得优化方案更加出色,测试中,甚至会出现‘一秒钟能够恢复100兆’的速度。”
CBT作为vSphere5.0提供的技术,尚未在企业中得到大范围应用的原因是?
“其中一个原因是虚拟机迁移技术用的并不非常多,而CBT和现有数据保护流程之间也会有需要协调和整合的地方。”
对于旧有系统的保护和新旧产品的兼容一向是存储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如果有多台Data Domain,分别是不同型号,是否可以组成统一系统?
“Data Domain是一个备份的设备,管理很简便,管理1-5台机器都可以。而就数据整体架构而言,老款和新款的Data Domain都可以互相做好数据名单和数据保护。”
BYOD的爆发式增长,使得云存储前移,这对备份会有什么影响?
“举个例子,比如针对保险公司销售直接通过智能手机出保单的需求,EMC提供了通过3G网络将手机数据直接备份和归档的方案。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移动设备所有者的个性化需求,EMC甚至可以制定,不同的备份策略,在数据安全和隐私性之间用技术实现隔离。而对于企业所需的交钥匙的方案,EMC对硬件、软件和应用程序的集成和融合是非常关注的,会为用户提供更灵活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