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浮出水面
上周应邀参加搜狐IT一个视频节目的录制,潘越飞同学坐阵,请了几位硬件行业人士,来讲述他们对于自己所在的硬件行业以及自己所处于的细分领域的看法。
而在受邀的几位演讲嘉宾中,就有这位来自广东乐源数字的李永旭先生,他拎来一个手提箱,里面有大约三十款设备,二十几款手表,就像本文头图所显示的那样。上面两张图片一张来自搜狐IT张国仁,一张来自搜狐IT潘越飞,如果不是国仁在朋友圈里提前泄密,我肯定会在看到这箱子的第一瞬间尖叫起来。
李永旭先生曾就职于东软等公司,也曾是一家上市医药公司的高管,从业二十余年,近两年因一些复杂的资产收购等因素恰巧接手了这家叫乐源的公司。据李先生介绍,乐源数字已经在手表手机,智能手表手环领域耕耘十余年,已经有几十款产品推向市场,不过“遗憾”的是,他们一直走的路线并不是做自己的品牌,而是ODM,因此他们团队虽然已经在这个行业已经有了非常稳固的地位,但名气却不怎么大。
一箱子的设备
在李先生拎来的这一箱子智能设备中,有多块智能手表,有十年历史的功能机手表手机,也有近两年推出的各个版本的Android智能机手表手机,还有一个五年前开发的手环,长得像今天的Fitbit Flex,但它可以实现电话提醒等。另外,一款多年前出产的电子配件眼镜也出现在这个箱子中,它主要是有一个蓝牙耳机功能,你可以在开车或者跑步的时候戴着耳机听音乐。
广东乐源公司的团队目前根据地在广州,研发有70多人,整个团队200多人,在智能设备行业已经算是不小的团队了。他们目前以接订单为主,只要你有订单,不管是几千还是几十万,他们都会在几个月内为你开发生产完成,如果没有特别多定制的地方,三个月足矣,如果有,可能会延长到十个月,但整体的技术方案是非常成熟的,从产品的设备,到开模,到量产,甚至到后期的服务,云平台等,他们可以都帮你搞定。
也就是说,你只要给他们钱,就等着收货就好了,大多数设备都可以出个百K左右的规模。再换一个角度来说,在目前可穿戴式设备市场普遍“热闹但不盈利”的环境下,广东乐源通过做2B的市场,已经成了整个市场为数不多能盈利和仅有的几个“活得还算滋润”团队,经过多年的资金和生产经验的积累,我不得不用”厚积薄发“这个词来形容这个团队。举一个不是特别恰当的例子,他们现在用的模具是自己开的,这可以更好的控制成本和质量,而对某些智能手表创业公司来说,有些到今天还是3D打印的外壳,还没有投入量产,这个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
目前,乐源的手表手机已经通过多个渠道进入了多个发达国家的礼品市场,每个渠道都可能有自己的品牌。
重新思考下这个行业
晚上小聚,跟李先生聊所谓的可穿戴式设备,他说了他对这个行业目前的看法,主要是目标人群的问题,而他的判断是老人,小孩子,孕妇和年轻妈妈,一定是要跟健康、养老相关的,他们对这些东西是有强烈的需求的,可以解决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白领,白天上班的时间是不需要的,晚上睡觉基本也不是必须的,业余时间不多,但大家玩个酷炫也就算个刚需市场了。
然后他问我对这个市场怎么看,我笑言:“看到你这一箱子的智能设备,我要重新思考下这个行业了。”满堂大笑。诚然,这一箱子的智能设备对于现场的大多数媒体人来说都是头一次见到,在某一款功能性不那么完备,外观不那么好的产品仍被奉为神明的今天,这一箱子的设备就基本等于”天神降临“了,然后,再当你发现这位“天神”已经在这这个行业酝酿十余年而不为人知的时候,我们只能默默感慨媒体力量的弱小和中国制造业的强大。
诚实的讲,Pebble从功能性,硬件属性上看,它本身的技术难度并不大,壁垒也不那么高,这种级别的手表对于乐源来说,也就是四五年前主推机型的水平,当然,那个时候可能还不太流行应用商店。然而,遗憾的是,乐源一直在默默的卖手表,却没能像Kickstarter一样好好包装一下,一炮而红,当然,Pebble运气的成份还是挺大的。
另外,李先生还透露了一个行业内幕,虽然在他看来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一块智能手表的成本价,在100人民币到800人民币之间,取决于你对功能模块的需求。综上,这其实意味着,也许土曼并不需要一个研发团队,只需要一个营销和包装团队,就可以以一个非常低成本的方式获得一批与市场大部分手表不同的产品,当然,土曼本身多年来就是做这个领域的,想必他们自己知道这里面壁垒到底有多高。
现在智能手表市场百花齐放,不过,某位重要玩家似乎还没现身,那就是苹果。如果说现在智能手表还是个时尚饰品的话,那苹果的Ive定然还会是这个行业呼风唤雨的人物。苹果的设备,以及其硬件配置标准,以及最重要的用户体验,都将为整个智能手表行业重新建立一个行业标准,而这个行业标准的技术难度,也必然将一部分团队压垮在门外,接下来的结局也许又后重复之前的局面:iPhone继续iPhone,山寨还是山寨,一超多强辅以多位散兵游勇的手机行业现状也许仍将会重现在智能手表行业。
下一代手机?
上面说到格局重现,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认为,智能手表等这类可穿戴式设备,就是下一代手机的雏形。不要跟我说把手腕贴在耳朵边上打电话很傻,而且也没人让你这样打电话。人的习惯是会改变的,就好像现在人们已经习惯通过手机收发邮件,手机听音乐,手机玩游戏一样,当然,习惯的变迁可能会经历十年,也可能更长,也可能更短,这要取决于新的习惯是否有助于更高效的解决之前存在或者不存在的需求。
好多人都在说手机现在是一个完美的终端,我就需要它,它是不会被取代的。此话一出,我直接想起了当年有人说第一台计算机,几十吨重的ENIAC世界上有三台就够了。固守现有的任何东西,单纯从这一想法来说,就是愚蠢的。手机现在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凸现,比如屏幕大不方便携带,同时更耗电,更重,更容易脱手,更易碎,输入方式需要学习的成本还是很高等等。
柔性屏,柔性电池等等技术正在一点点的完善手机的一些不方便之处,而随着这些技术解决方案的浮现也许你会发现,它的终极解决方案其实就是做成可穿戴式设备也说不定。手机,只是我们中国人叫它手机并把它跟手绑定在一起而已,它归根结底应该叫移动通讯设备,如果说在新的交互方式的辅助下,一个小小的可穿戴式设备就可以解决移动通讯的问题,那为什么不呢?
情形A:你在街角徘徊,不知道该往哪走,于是你手机解锁,打开地图应用,输入目的地,等路线加载,然后判断方向,忐忑的出发;
情形B:你在街角徘徊,不知道该往哪走,于是你抬起手腕,手表知道你迷路了,于是自动帮你定了位,定了方向,定了路线,于是只显示一个箭头,并主动让你日程表里面约见的人知道,你因为抬起手腕看方向而耽误了一秒钟,但还是会准时赴约的。
我受够了手机了,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