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时代的科技主题和历史哲学

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神经中枢,将引发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使人跨越时间空间,使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融通起来,产生新的爆发力,使生产力有更新的飞跃。

这场信息革命将改变所有产业,包括能源产业、制造业和生命科学。

全球各国家的竞争力也会随之重新洗牌。

这一时代赋予的重大历史机遇,既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抓住这一机遇,“中国制造”将转化为“中国智造”和“中国服务”,成为中国经济创新性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新的核心推动力。

云时代的信息技术表现为三大主题:

信息中枢、通信网络和智能终端。

其中,信息中枢居于中心地位,根本任务是构造云储存和云计算体系,完成云时代超大规模和超高复杂度的云端任务;通信网络是连接云服务和用户的管道和基础,直接决定了云时代服务能力的深度和广度;智能终端是信息中枢和物理世界的交互窗口,承担着信息采集、人机交互和信息传递等使命。

历史很有意思,总是以否定之否定的波浪式前进,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从计算机的发展来看,有两句名人预言,曾经被认为是经典,后来又被认为非常荒谬,现在又变得接近正确了。一句源自IBM的创始人沃森(Thomas Watson),即“全球大概只需五台计算机就够了”;另一句是微软创始人盖茨(Bill Gates)的,即“640KB内存应该对任何人都够了”。

随着云时代的到来,很多个人电脑时代的情况都发生了逆转。

当消费者群体巨大时,其需求会出现很大的趋同性,也就是说,消费者数量必定远大于需求的种类。

由于网络的普及,促进资源按价值最大化方向重新排列。

云计算靠规模和集中取胜,云计算理念或将回归沃森的灵魂。

同样,随着云计算的发展,计算机的能力(计算、存储、管理等)被重新分布,导致大量计算、存储在云端实现,终端简单化、多样化。

纵观计算机和网络发展历史,本质上就是计算、存储和网络三者的博弈和权衡,将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选择点串起来,可以清晰地看到近代信息技术的进化轨迹。

当年所做出的诸多选择,在当时资源相对匮乏的环境下是合理的,但今天和未来的资源环境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环境下,如果我们退回到那些关键节点,重新审视当初的决定,做出符合新时代的方向调整,必将赢得创造性、跨越式发展的新空间。

实际上,正是我们在资源贫乏时代做出的某些短视选择、权宜之计,造成了后来长期发展的瓶颈;而我们所采取的一系列肤浅的、治标不治本的应对和补救措施,终将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

主导信息技术发展路径的有两种思维模式

市场导向和目标导向。

站在当前技术和业务的基础上,观察周边细节,推测未来可能的方向,即所谓市场导向,或者称为增量导向。

市场导向能够帮助改善已有的系统,将一件粗糙的产品打磨光滑,但是不能突破传统框架的束缚。

变革时期,市场导向在战略层面常常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如果先抛开传统束缚,自由畅想未来图景,锁定未来目标,再反推实现未来目标的方法和路径,用未来目标引导今日实践,这就是所谓的目标导向。

目标导向的变革,犹如大海航行有了北斗星和指南针,常常是颠覆性创新技术的摇篮。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云计算是一场革命,革命代表着质变,而非量变。未来云时代的信息技术,不会是现有信息技术的自然延伸;未来云时代的信息服务,不会是现有信息服务的简单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