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曾在Google Glass问世之初表示打造该款眼镜的目标是提升人们社交生活不是炫耀技术;时至今日,人们最期待何时产品才能量产上市。
自去年6月28日谷歌通过I/O产品发布会发布了可穿戴式IT产品Google Glass后,可穿戴式技术设备成了继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次移动互联网浪潮,更有人声称2013年为“穿戴式装置元年”。Google Glass的问世,让商界投资界纷纷涉足并勾画出了未来浩瀚的商业蓝图。
随着近期可穿戴式设备的陆续出现,人们似乎对之又寄予了更多的期待。日前,耐克公司发布了最新的可穿戴运动设备Nike+FuelBand SE/Nike+SportWatch,再加上长得像手表的三星Galaxy Gear手机和Google Glass,它们无一不赚足了眼球。这对已经布局了可穿戴领域的IT巨头们来说,更多细分的产品问世或许真的“有可能”。
可穿戴设备:找一个靠谱的大方向
尽管未来的市场潜力看起来很美,但就目前的技术潮流趋势,看似保守的一些人一直担心产品技术的落地;比如,一直喧嚣却始终未曾露面的苹果iwatch。此前3W创新传媒举办的一场可穿戴设备活动上,业界分析人士指出,情绪调节是可穿戴设备的一个靠谱方向。与会嘉宾们认为,可穿戴设备将以手机为中心,国内外用户诉求各不同,用户体验才是关键。
在著名投资人王江看来,可穿戴设备的未来趋势是移动社区和大数据预测未来。他举例说:“可穿戴设备不仅是硬件,它还蕴含了其他的构想和希望。以我投资的大麦记步器为例,它跟微信充分绑定,通过数据分享和讨论,让用户在微信上形成新的人际关系。我所在的微信群里的讨论非常热烈。这样,可穿戴设备就与移动社区结合在一起增加了社交功能。”
其实,可穿戴技术的应用与智能化正相关,而若真要让机器适应人类的习惯,这或许又是一道待解决的技术难题。研发生物传感器的神念科技(NeuroSky)大中华区总裁张彤认为可穿戴设备的趋势是机器适应人。按照他的说法,以后的智能机器应是主动去适应人,主动用人类习惯的方式去采集人的信息,然后学习记忆,并最后更加适应人的需求。
可穿戴设备:要一个懂人的智能化
谷歌曾在Google Glass问世之初表示打造该款眼镜的目标是提升人们社交生活不是炫耀技术;时至今日,人们最期待何时产品才能量产上市。
此前,有消息称可穿戴技术设备将成为人类的第二张皮肤,此消息在上述人士看来,可穿戴设备就像是人体的互联网,其抓取人体的信号,必须智能而且要懂得人类情绪调节。“将情绪数字化放到云端去做大数据分析,再应用大数据做反馈。”张彤说。
可穿戴设备作为新技术创新领域,有着许多创业的机会,科技评论人王自如认为,可穿戴设备之所以有很大的创业机会,并不是技术问题,真正的创业机会是人们对它的容忍度有所提高。
“现在,对于可穿戴设备,无论是厂家还是消费者都有一个心态,希望将它做成大而全,把这个设备当成一个手机去做,这绝对是错的。”王自如说:“不要把可穿戴设备做成手机,这里最核心的关键因素是如何发挥可穿戴设备作为手机延展的一个功能,把它的功能挖掘出来,它应是给手机锦上添花、替换手机的一个功能。”
可穿戴技术:市场迎爆发式成长期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的一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可穿戴技术市场将在未来几年迎来爆发式成长期,预计市场规模将在2018年增至190亿美元。报告认为可穿戴技术的发展将给应用开发商们带来一轮重要机会,主要集中在医疗、健身、体育和通信等领域。
或许,单从数据上说并不能打消人们对其发展所持的悲观态度,技术难落地、嘘头、炒概念等一些质疑声音也是随之即来;在今年的互联网大会上,小米科技CEO雷军就曾表示,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整个产业链还未真正成熟,真正大规模使用还要假以时日。
相反,德迅投资总监邓海韬作为投资者从投融资的角度却对之看好。他说:“纯的硬件或纯的软件创新都不是可穿戴技术设备未来趋势,未来肯定是软硬结合。尽管一些看不懂硬件创新应用的投资人还处于旁观状态,但已有投资圈正试水投资一些硬件创新项目。”
可穿戴技术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提出的一项创新技术,利用该技术把多媒体、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等技术嵌入人的衣着中,可支持手势和眼动操作等多种交互方式可支持手势和眼动操作等多种交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