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辩穿戴式设备三大分歧:隐私泄露不可避免

沉寂了十年的智能手表开始死灰复燃,并且借着“穿戴式设备”概念开始走红。上周,我和inwatch创始人陈默一块参加了《IT影响中国-穿戴式设备的机会与未来》沙龙活动。一个有趣的细节是,我本来是作为支持穿戴式设备的一方代表参加圆桌讨论,但我发现我和设备厂商在一些观点上有分歧。以下是我罗列的一些分歧的要点,并尽可能还原双方的观点:

1、穿戴式设备安全吗?

陈默认为,穿戴式设备的安全是可控的。实际上,它们公司的inwatch产品也是把隐私保护作为主打功能之一。理由是:有着特殊传感器的可穿戴设备可以获得生物识别信息和体征数据,但是这种数据在用户不自己分享的情况下是很难被别人拿到的。

我的看法是,讨论这个问题有点杞人忧天,因为隐私泄露问题是不可回避的,举个最浅显的例子,网上银行安全吧?照例年年发生大量的钱款被盗事件。设备厂商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打造一个封闭系统,在这个封闭系统里用户自娱自乐,看和自己相关的数据,自己多加防范。

但是有一个问题出来了,如果打造封闭系统而失去分享功能,那么意味着用户的参与度会降下来。打飞机之所以能火,其基于社交的分享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很现实的例子是,很多智能手环的佩戴者,其乐趣就是运动然后分享,实际上这就暴露了个人的位置信息。所以,这是一个两难选择,安全和分享本身就难兼固。

2、谷歌眼镜没前途?

沙龙现场,有好几位嘉宾表示不看好眼镜类穿戴设备。陈默表示:对眼镜不看好。原因是对这部分消费者而言,需要特别定制镜片,这会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而且已经戴了眼镜的人也不会愿意一直只佩戴同一副眼镜,毕竟人与人的审美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

中文播客“友的聊”创始人友藏也表示不看好眼镜。

我的看法是,谷歌眼镜和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一样,其定位是信息采集终端;而作为一款穿戴设备,它另一个特性是不需要手持;这就意味着,这些产品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们可以把双手解放出来而去做一些细分市场的工作。

我的另一个看法是,泛大众市场已经死了,没有哪个产品在市场有着号令天下的影响力。所以,谷歌眼镜存在的意义 ,有可能是医疗领域,有可能是摄影爱好者。虽然目前这一切并不明朗,但我觉得一个售价1500美元的商品出炉,其前期肯定是做过用户需求调查了。

3、穿戴式设备的增值收费靠谱吗?

多数嘉宾看好增值收费。陈默表示目前映趣科技已开卖的可穿戴设备利润空间并不很大,今后主要赢利点在数据+服务上,以目前火热的智能电视为例,市场上已经后几个品牌以很低的价格开卖智能电视,他们的共性是都有附加内容,这样的智能电视可以增加更多的内容分发,内容分发出去了也就导致点击量上升,从而促进广告等收入,这种模式容易让消费者感觉钱花的更值。另一家穿戴设备厂商,GARMIN佳明中国区产品总监黄珩则直接说,行业“钱景”很大,可穿戴式设备利润空间可观。

我是非常不看好增值收费的嘉宾。原因是,我觉得硬件+服务实质上是硅谷为代表的欧美模式,如果这种模式推广到中国,一定会遭遇水土不服。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国内的电子书基本上全倒闭了,但亚马逊Kindle却生活得很好。真正的作法应该是注重软硬件一体化,但通过硬件把这个价格表现出来,而不是等着后续收费。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增值服务把硬件的价格提上来。

最后的话:

除了上述分歧,大家在很多地方也有共识点。比如,现在大家入局的目的是为了卡位圈地而不是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