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概念是当前最为新潮的一个概念,它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的科技化智能化,是一个绝对值得探索和发展的新领域。不过再好的事物也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并不是要给智能穿戴设备泼冷水,只是在当前还有不少很关键的问题有待解决,所以并不能说当前它会很快普及。就算是其中的代表作谷歌眼镜也同样是在摸索中前进,可能有不少朋友已经体验过此类产品,总之这些在笔者看来其实仍旧属于概念性的产品,至于评判标准你可以这样想,智能手机虽然续航仍旧是个问题,但它基本能够做到人手一部,显然不必再做过多解释了。
三大致命伤 浅析智能穿戴设备为何不火
那我们就来直截了当的说一说现在存在的问题好了,因为优点和发展前景都无需在赘述,不过这需要一个很系统的发展空间和过程,总结来说就是未来前景不可限量,只是不是当下而已。因为几个摆在明面儿的现实问题,对于智能穿戴设备依旧很棘手,而且很关键的是当然都是无解的问题,至于都有哪些,让我们借着往下看。
致命伤之一:没有品牌效应价格是大问题
如果一个东西只是少部分人的玩物的话,那它必然会失去一定的价值,而像智能穿戴设备这样的更需要全民级别的认可度。但问题就在于这是一个很新鲜的事物,人们对其基本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而且所谓量产的产品,显然也不是大众太过能接受的价格,一切尚在试水的阶段,这个问题目前有解么?
2
图为 三星GALAXY Gear
比如当前正流行的智能手表,各个手机品牌的厂商似乎都希望能够分一杯羹,但就当前这些产品的售价来说,着实不是一个能够普及开的价格,试想一下,一款比智能手机本身还要贵不少钱的设备,谁愿意为其去买单呢?最关键的是各个厂商将其的定位就十分高端,到底是为了满足用户虚荣心而生的呢,还是真正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的呢,也许两者都有,但也许前者比重会更大。
价格是衡量价值的一个工具,而这个很多时候会受到人为的影响。同样智能穿戴设备也是如此,它究竟值不值这个钱,这的确值得思考,就好比Dior、GUCCI这样一线品牌旗下的太阳镜产品,动辄都要2K以上,但是购买它的人似乎很少回去抱怨价格,这多是由品牌效应所致,但恰恰智能穿戴设备并不具备这样的优势,故当前的价格很难让人接受。
致命伤之二:续航问题仍旧是个老大难
我们今天重点要来谈的还是和手机密切相关的智能腕表设备,则无法逃避的现实就是续航问题,显然智能穿戴设备延续了在智能手机上的窘状,仍然是个天大的问题,像主流的腕表产品续航时间在1天-4天不等,这的确很难谈得上体验,不说别的,如果连看个时间都得担心能耗问题的话,这个东西就毫无意义可言了。说到底还是这种设备的电池容量太小,由于它的体积所限定,显然无法装下3000mAh容量以上的电池,所以只能换个角度去思考,单靠增加电池容量,是行不通的。
续航问题仍旧无法根治(来源于果壳官网)
另外续航问题不单单只在腕表方面表现不佳,就拿测试版的谷歌眼镜来说,充其量不过5小时,这说明穿戴式设备在带来更多便捷和更强科技感的同时,续航问题也就随之而来,这依旧是个不得不去面对的难关,没有人想过一天充电的生活,但想打破这个魔咒,究竟该如何是好呢。当然也有部分穿戴式设备是采用锂电池,或者直接靠太阳能获得电能,但整体来说,这个问题依旧无解,这很大程度上会制约穿戴式设备的发展。
1
代表着未来科技的谷歌眼镜续航同样堪忧(来源于vr-zone)
腕表加谷歌眼镜的表现都不尽如意,这显然对于整个领域来说都是个致命伤,所以说当前先别急着普及和宣传,先把这些问题解决再说。虽然当前的状况是,似乎不管你是否准备好,智能穿戴式设备时代已经呼啸而来,相关厂商肯定会积极投身其中不会错过这大好的获利机会,但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还是应该保持多一分谨慎,在很多问题都还无解的状况下,最好的做法就是继续观望。
致命伤之三:缺失杀手级应用定位飘忽
想必这一点应该是最要命的一点,说到应用,就要先来看看系统,回到智能腕表上来,它们依旧没有一个真正统一的生态系统,这会让那些App无从下手,而且从产品特性来说,一个1.55-1.6英寸屏幕的家伙你想从其中得到多少,它的“吞吐量不过能接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如果听歌的话,你还得小心它的电量。为何要如此纠结?直接用你的智能手机不就好了么,所以这么来说的话,更显得智能腕表设备很多余,它能做的事儿智能手机都能做到,功能重复度太高,无法独立使用也是很大的问题。
今年虽是智能腕表甚至是智能穿戴式设备时代的元年,但这元年含金量远不如去年四核手机崛起的时代,说到底还是没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刚才我们提到了没有统一的生态系统,而唯一能够支持iOS、Android双系统的腕表设备是美国Allerta公司发布的全新Pebble,而这也可以看做是首款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腕表产品,重点还是要突出智能二字,但是即便如此,它的定位仍旧很飘忽;你可以用它来当智能手机的辅助配件,也可以当做是个科技玩物,甚至你干脆把它当表来用也没有问题,这些似乎都没有任何问题,而这却也恰恰是最大的问题,没有特别之处,可有可无,图个新鲜罢了。
说到定位,我们再来具体分析看看:我们可以先做个假设,如果没有智能手机的话,智能腕表级产品应该能够独当一面。至于命题到底是真是假,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产品和功能反推一下;三星GALAXY Gear以及国产新星果壳电子GEAK Watch都是关注度较高的产品,它们都支持像消息提醒、语音短信输入、以及拍照等功能,而且三星GALAXY Gear还有直接接听电话的功能,这一点还是比较有优势;同样果壳智能手表GEAK Watch还加入WiFi连接的支持,比只能支持蓝牙连接的产品技高一筹。但是说了这么多,我们似乎没有发现什么像样的创新点,按照刚才这么分析的话,把屏幕做大那不就是智能手机了么,要说差别不过就是屏幕尺寸和外观方面的,所以说智能腕表产品依旧找不到任何定位,故独当一面似乎也不大可能,显然假设是不成立的。
iWatch真能让智能穿戴找到发展核心么?(iWatch为概念图)
通过以上几点的分析,我们应该能够得出智能穿戴式设备在当下不火的原因了,如果这样下去,即便是炒的火热的苹果iWatch能够在明年早些时候推出,如果以上问题仍旧得不到解决的话,那新鲜劲一过,大家还是会铩羽而归,总之现在的处境比较纠结,就好像你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车子,但它却没有发动机,区区空壳而已,即便功能再丰富再科幻它也同样跑不起来,只能摆着看而已,现在的智能穿戴式设备就像这辆车一样,跑不起来。
写在最后:
其实笔者也不想唱反调,但从三星GALAXY Gear目前总销量不足5万只这一数据来说,答案显而易见。现实的确是残酷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无的放矢,人们没有理由去花高价买来一个被阉割的mini手机,相信笔者指出的这三点,大家都心知肚明,因为根本无需去深思,就是这表面化的问题现在也是无解状态,何谈普及呢。在智能手机当中总谈到的性价比,在智能穿戴式设备中目前一点也看不到,花上1999元甚至更高的价格买来一个毫无性价比的东西,搁谁也不乐意。不过很有意思的是,有分析师认为到2015年,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会大幅降低,也就是说智能穿戴式设备会真正成为主导,对此我们不做过多评论,还是那句话,先找到“发动机”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