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离普及还远着呢

应搜狐自媒体邀请,于21日参观了广州车展。其实我一直和老婆抢车开,想增加一台车的计划由来已久。作为一个TMT行当的观察研究人士,单纯的一台车可能会觉得有些老旧,我的个人重点偏向于所谓的“智能汽车”,也就是一些很炫的很有些好玩性质的操控体系——就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其实智能汽车还只是在“车载电脑”、“触控方式”来进行一些变化,希望能看到真正的智能汽车,我自己也知道,可能性不大。

真正的智能汽车,其实是智能移动机器人,需要综合PC、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端技术。有些以智能汽车为名的品牌,更多的和手机结合。比如说这次广汽传祺发布的“智慧传祺”系统,该系统就是通过手机终端来实现远程控制启停发动机、空调,远程查询车辆定位,实现碰撞自动求助等——这是用手机来部分操控汽车的套路。

用另外一种设备(比如手机)来操控汽车,这只是给汽车打上一个智能的补丁。真正的智能汽车它本身就是智能的。大洋彼岸风头正劲的Tesla在努力中,但在一些资深的汽车行业人士眼中,就纯技术而言,Tesla的智能还是很浅的。比如说,福特与IBM,谷歌等各大科技公司尝试新的合作,包括开放车载系统源代码,与手机厂商探讨槽口接驳计划等等。这种做法和核心要义在于:设备(汽车)足够多,就会有人围绕在这个设备上提供各种服务——就如同手机一样,诺基亚的高端手机Vertu本来也指望聚集一帮高端人士,让第三方专为他们提供服务,最终Vertu被诺基亚出售,因为它的销量实在太少了。Tesla的问题在于:这种车实在是不够多的,考虑到它的高端定位,想必未来也不会多到哪里去。

我的一位搞应用开发的朋友就比较倾向于汽车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开放车载系统源代码。对于开发者来说,这样的话,应用接入会变得更为容易,同时,消费者究竟用什么设备去操控车,这是消费者自己的事。现在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正在成为一个火热的概念,是不是有更多的智能硬件会加入?消费者未来真的未必一定用手机去操控自己的汽车的。

一个在智能汽车上深耕很多年的汽车厂商是通用,虽然它一度走到了破产的边缘,但在技术研发的投入上却没有停止过。OnStar系统已经做到了第十八代,这是一套远程服务系统,整合了车内电脑控制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当下最大的汽车数据中心。远程服务系统的一个简单应用场景时:当你车钥匙不小心拉车里后,你可以通过电话让OnStar人员在核实你身份后帮你远程打开车门。另外一个应用场景显得更为有用,当你的车出现故障后,OnStar可以在远程诊断后给予流动维修站准确信息,并根据具体故障情况派遣相应的维修人员和设备。OnStar在事故处理上也有不错的构想,汽车的四周(前后防撞杆、车门、车顶),都分别装有碰撞感应仪器,一旦发生碰撞,在驾驶者都还没有电话报警时(有时候驾驶者自己都已经无法电话报警了),OnStar的中心就知道这台车出事故了,并根据全球卫星系统来定位到事故现场。至于防盗,想想现在连iPhone手机能有“找到我的手机”这种功能,一台车被盗走要找到它实在是很容易的。不过很可惜的是,OnStar的宣传是有问题的,大多数人对OnStar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远程语音导航”上。而我在车展的通用展台前晃了一阵子,也没有发现通用把这个当成非常重要的卖点。

另外一个把智能汽车当成卖点的是吉利这个国产品牌,它和中国联通做了一次合作,推出了帝豪3G"智能汽车",驾乘人员既可在车里进行上网、接受邮件等商务活动,也可以看电视直播、点播电影及电视剧、听音乐,尤其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无线通信技术,可为车主提供“在线视频服务”、“紧急救援”、“安全保障”等服务功能。同样的和联通合作的事,我在长安展台上亦有发现,长安CX30打出“智·能家轿”的宣传口号,这台车也是混合动力型小车。不过,我必须要坦承的是,无论是吉利还是长安,设计感差了一些,我即便对车的外型要求不是太高,但也很难接受。

借助爸爸去哪儿狠狠出了一把风头的英菲尼迪,我对它在电视中的那款主打车型(7座SUV)没有什么需求,倒是对Q50产生了兴趣。它的InTouch双屏触控系统,很有些智能感和科幻感,也支持语音操控,系统内集成了邮件应用和各种社交应用(比如微博人人之类)。我后来还专门查了它的报价,大致属于B级车档次,是可以考虑和接受的。

这次车展的主要重头戏还不是“智能化”,虽然可以间或看到一些智能的影子,大牌厂商很少以此作为宣传卖点,更多的倒是一些低端车商在捣鼓这个概念。汽车智能化的一个重要标识在于模块化,理想的智能汽车是可以很轻松地置换一些零部件的,就像电脑里的热插拔一样。下一次车展,会不会出现这样的车呢?倒是很有一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