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专家:可穿戴设备没有真正解放用户

新技术专家:可穿戴设备没有真正解放用户

用户体验设计专家Golan Levi、设计师Liora Rosin和Qeexo联合创始人Robert Xiao

前沿科技正不断冲破着曾经的技术瓶颈。越来越多可能会成为下一个革命事物的关键词挤进人们的视野,比如可穿戴智能设备、众包数据、定制化硬件、无人驾驶汽车。

它们真的代表着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吗?为什么这些炙手可热的前沿技术仍然像一场还未走出实验室的尝试?那些站在前沿产品设计领域的专业人士又如何判断这些趋势的走向?

在腾讯主办的WE大会上,三位经验丰富的产品设计研究者针对这些新技术的话题接受了媒体专访。它们分别是studioBet执行设计师Liora Rosin、NG Soft用户体验设计专家Golan Levi和Qeexo联合创始人Robert Xiao。

在他们的答案中,一些平时被我们忽略的思考角度或许能让你重新反思新技术。比如无人驾驶汽车真的是用户所需要的吗?人们真的愿意放弃多年来驾驶的乐趣?企业面临的难题究竟是技术问题还是法律和社会问题。

以下就是三位设计研究者的观点总结:

硬件产品走向可定制和个性化的最大难题:成本

当以iPhone而带动的智能手机市场逐渐进入平稳发展期,以摩托罗拉为代表正在生产的可定制化手机Moto X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潮流。

尤其当用户已经逐渐意识到个性化产品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展现时。对此,NG Soft用户体验设计专家Golan Levi介绍,定制化产品已经发展了很久,此前多集中于传统行业,比如定制化鞋。后来软件也以其个性化的形式吸引了用户。但硬件产品迟迟未能接入这个模式,主要还是生产问题,比如成本过高。

一些创业公司已经最先对这种定制模式做了尝试,比如以色列的Modu,他们生产的被称为全球最小的手机可以进行各种模块的拼接。当时有评论称手机的DIY时代到了。可最后,他们还是失败了。

在人机交互方面有研究积累的Robert Xiao认为,这些失败的创业尝试并不代表这个趋势是错误的,只是一项技术走向成熟,涉及到规模化的要求时,降低成本问题极为关键。

现在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并没有真正解放用户

十年之内肯定会有很好的可穿戴设备,变革一定就集中在这十年,Robert介绍。在这个领域的近三十年的努力终于在最近的几年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技术发展。

但从现在设备而言,它们可能只是一个过渡,比如三星的智能手表、谷歌(微博)的眼镜。

设计师Liora Rosin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已经有了越来越多设备,手机、智能手表和各种需要携带的智能设备。当设备如此之多时,它们其实加重了携带负担。

Rosin认为,也许数据纹身才是真正的可穿戴设备,因为这些东西和你的身体融合在一起,随时依附于我们的身体为我们记录各种数据。这才是从携带方面真正解放了用户。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公司正在研究将传感器植入人体内的原因。

停留在数据记录的设备并未将数据转化成建议

传感器的普及和运用让这个世界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数据积累。再加上众包产品的发展,每一个人都成为传感器,不断向网络输送他们拥有的数据。

当大量数据涌来的时候,企业学会如何利用了吗?其实大家做得还并不好。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数据不够多,而是将数据转化成对普通用户而言有用的建议,即让用户了解这些数据对他们的现实生活意味着什么,他们需要如何改变生活。这才是数据最终的意义。

Golan Levi认为,如果能解决这类问题,当前的一些可穿戴智能设备才能达到无缝的信息搜集和传播过程。即随时掌握着用户的状态,并实时地将建议传递给用户。

无人驾驶汽车普及的前提是解决法律和社会问题

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赚足了眼球。这类设备的普及前提当然是解决众多技术问题,比如机器如何做到判断的及时性,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但人们忽略的一个问题是法律前提,Rober Xiao介绍,汽车驾驶同样也要遵守交通法规,但如果这些汽车是由企业生产并对操作进行技术处理,那么一旦出了交通事故,需要对此负责的可能就是企业。那么企业能接受这个条件吗?或者他们如何处理这方面的风险。

另一个研究者回答也很有启发,即已经学会驾驶汽车100多年的人们是否愿意放弃自己驾驶的乐趣。

在这些前沿技术设计研究者的回答中,也许你会发现,他们对新鲜的技术趋势并不带有盲目的乐观态度。任何一项新技术从诞生到普及都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以及对用户使用习惯的洞察。这种谨慎地乐观或许也是大家在判断下一个趋势到来前必备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