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巨头落地公有云

在IBM的规划中,未来四大方向是云计算、社交、移动计算、大数据分析,而云计算则是这四个方向的核心纽带。IBM中国早在2010年就专门成立了云计算事业部,并在三年多的时间中,渐渐找到方向。

前不久,在第四季度的销售誓师大会上,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要求他的300多位销售人员“找到你心目中的客户,融合今天大数据、云计算、社交媒体技术,帮助客户去圆他的梦。”IBM公布的第三季财报显示,因为整体硬件营收降低17%,该公司营收下滑4%。硬件市场的衰退使得公司已经连续6个季度收益下降,IBM必须加快向新业务的转型速度,才有可能避免危机的爆发。2010年云计算被确定为IBM的四大增长领域之一,IBM CEO罗睿兰提出了到2015年IBM云计算收入达到70亿美元的目标。

从2010年将云计算作为重要的转型方向,IBM就开始摸索与试错。IBM的首席技术官Sabbah前不久访华时表示:“成功的每一步都不容易,不是一蹴而就,我们不断调整,中间充满很多挫折。”他参与的每一次技术革新和商业模式变革中,都经历了这种回环曲折的发展模式,最终我们都取得了进步。他认为,最重要的是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新的市场和技术变革需求做匹配。

从硬件到软件的全系列产品,以及服务、咨询方面的能力,使得IBM在私有云方面相对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公有云上,IBM的SEC相比较亚马逊的AWS、微软的Azure,市场声音还很单薄。不得已之下,IBM于2013年7月以20亿美元收购了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商SoftLayer,并花费10亿美元推广其公共云计算业务。开始大步流星地追赶。上一季度自IBM第一次公开发售云计算产品和服务,公司从中获得了10亿美元的收入。

2010年IBM中国就成立了专门的云计算事业部,“当时投入的资源是IBM全线产品,从硬件、软件、服务、咨询等,把所有东西整合起来,给用户提供一个平台。对我们的挑战就是不同部门的人、有限的资源如何整合?”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事业部总经理王胜航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这三年多时间,IBM通过整合、创新,为用户提供新的云计算服务。

2013年7月31日,IBM公有云通过与首都在线合作的模式落地。至此,IBM基本完成在中国云计算布局。王胜航告诉记者,IBM摸索后形成的三种公有云落地战略:一是积极寻求IBM公有云SCE、SCE+与本地有资质合作伙伴的合作;二是帮助用户建设以智慧城市和行业云为主导的公有云平台,但IBM并不参与云平台建成后的运维和管理;三是利用IBM公有云技术,与合作伙伴共建本地公有云。IBM与首都在线的合作则属于第三种合作方式。在王胜航看来,中国市场巨大,用户需求复杂,不可能以一种云满足所有需求,这三种模式也体现出当前中国公有云发展的特点,在不同行业中的各类企业都具有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因此他们实现公有云落地的方式也不能一概而论。

王胜航认为,云计算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本土化:“进口车在中国有专卖店,但车的设计和制造都在国外,技术没有植入到中国来。IBM现在就是把技术带到中国来,从设计到销售、维护、质量跟踪都在国内落地。我们要做事情不仅仅是开一个门店卖国外的东西,而是真正把公有云技术带到中国来,与中国本地的云计算运营商一道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