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岁末,能引起资本市场关注的,除了获得孙正义1.2亿美元支持的豌豆荚,成功Close 6000美元B轮融资的易到用车也算是一例。
易到用车的估值明显受到其模仿对象影响:国外租车鼻祖Uber已获得34亿美元估值,那么易到用车的价值在哪?
CEO周航在各种场合中提到最多的是“易到用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虽然在15日的易到用车产品发布会上,不少嘉宾仍把易到用与出租车这类不在一个价格梯队,模式也不尽相同的服务混为一谈,但从周航在会上公布的平均12秒的定派时间、99%的定派成功率、平均13分钟的应答时间等数据上可以看出,大众的用车行为正在因为易到这样搅局者的出现,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有人质疑,易到用车这类服务目前使用的贴钱推广阶段不具备可持续性:50、100元的补贴,包括发布会上公布的“1元专车送机”服务,都是赤裸裸的烧钱行为。在我仅有的几次试用服务中,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易到合作的某家租赁公司的师傅告诉我,过去自己每天拉活1-2趟,少时两天1趟,凭借行规的定价,150%-200%的毛利率只是勉强维持收入。在易到进入以血腥的补贴方式进入市场后,租赁公司纷纷投降与其合作,虽然毛利降至60%左右,但易到的呼叫平台提供了他们平均每日5-10单的订派任务,多跑少赚的方式走下来,实际收入反而增多了。从易到本身的分成来看,全国五万台租赁车每月10%的营收分成,也为易到用车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
除了自身的盈利探索外,周航也表示,B轮6000万美元的融资将大部分投入到用户的推广上,虽然公司没有透露营收数据及阶段性的用户目标,但目前年订单在7000-8000万之间的期中成绩单,已经让投资方携程看到了这个平台的利用价值——由于租车服务大多与差旅紧密结合,目前携程酒店、度假、旅游、门票等服务中皆把易到用车放置在首要位置。这一方是刚性需求,一方是流量红利,在此基础上推出的连带服务便水道渠成了。
最后一点,也是最具有想象空间的,是带有一点P2P分享性质的城际快递服务,记得Uber CEO Kalanick曾向Bloomberg表示Uber 不只是打车应用:“Uber 是生活方式和物流之间的交叉。生活方式是给我我想要的,物流是现实中把它提供给需要的人,一旦你能在 5 分钟内提供汽车,那么有很多事情都可以在 5 分钟内交付”.
周航在会上举例的顾客让司机送月饼情况便是这种形态,顾客在订车过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车内有Wi-Fi、能帮忙带货。传统的城内快递,由于需要攒量,调配仓库,时效性与经济性都得不到保障,当易到用车的数量突破了某一基数,这类短距离、定制化的快递服务将会划出一块细分市场来——要知道“当日达”的快递服务有多贵,你便能知道其中的商业价值了。Uber目前已经开始了鲜花与冰淇淋的小范围配送服务。同时,随传随到的小范围配送服务,还能有效地解决易到车群自身空置率问题。
而易到背后这一切的支持,我们仅仅看北京的一组数据便能明白了:注册出租车总数为6万台,黑车、挂靠租赁公司的轿车则为20万。
眼下,虽然易到用车的产品细节上,还有不少逻辑断头问题,如新用户的注册过程中若使用了邀请码将无法返回更改系统随机布置的个人密码。外围环境上,易到用车使用的租赁代驾还受着政策红线的不确定性风险威胁,政府出于其能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尚未正式亮牌。但正如它的模仿对象Uber一样,摸着石头过河也未尝不可——后者在不久前泄漏的数据表明已经获得了2.13亿美元的年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