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分析,表面上看,阿里和腾讯抢的是移动支付市场,实际上他们更大的目的在于大数据以及O2O市场
在手机打车市场,阿里巴巴和腾讯激战正酣。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不断加大对出租车司机、乘客的奖励力度,这成为二者抢占市场的共同法宝,烧钱行为何时结束尚无答案。从目前来看,两强相争的最大受益者是司机和乘客,但是,在他们都为奖励眉开眼笑之时,也有些问题值得深思:解决打车难的初衷是否偏离?一旦奖励终止,用户的粘性有多大?谁能笑到最后?
大佬不差钱
22日晚,出租车司机李师傅成功抢到了《证券日报》记者一单使用支付宝支付的活儿。记者一上车李师傅就高兴地说起来:“从今天起,就是今天,用支付宝支付我们的奖励从10块涨到15块啦!”
与师傅同时获得奖励的还有作为乘客的记者。用快的打车叫车并用支付宝支付,师傅和乘客将分别得到阿里巴巴15元和10元的奖励,如符合活动规则,现金奖励将在3个工作日之内直接进入支付宝账户。
目前北京出租车师傅安装快的打车软件的还不多,只要我想抢的活儿基本能抢到,奖励还高,车费到了支付宝直接转到余额宝,还能以钱生钱。”显然,李师傅对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之间的竞争给他带来的好处感到很高兴。
在李师傅的汽车方向盘左边,两部手机不时发出嘀嘀声,他同时用着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两个软件。“使用嘀嘀打车的司机多,网速跟不上就很难抢到活儿,奖励也不如快的打车高。”李师傅表示,尽管他早就使用嘀嘀打车并且支持使用微信支付,但是现在,快的打车能带给他更大的便利和实惠。
而聪明的乘客也是两套软件同时用,很多首次体验了微信支付的人在朋友圈发贴称:“微信支付,立减10元,作为用户,感觉非常赞!”
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都是不差钱的互联网巨头,而他们在打车软件上拼命砸钱显然不只是为了抢占打车市场。
大数据与O2O谋略
无论是快的打车还是嘀嘀打车,在不断给司机乘客发红包的同时,其背后支持者都在不断投入巨资。送钱是为了赚钱,他们要赚的钱在哪里?业内人士分析,指尖上的财富是他们要争抢的目标。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上半年,阿里出资800万美元投资快的打车,在杭州大规模圈地;2013年11月,阿里跟进投资近亿美元。2013年5月,腾讯以1500万美元投资嘀嘀打车,同年12月再跟投3000万美元。依靠资本支持,嘀嘀打车南下杭州,快的打车北上北京,相互攻入对方“老家”,近身肉搏。
“表面上看,阿里和腾讯抢的是打车软件和移动支付市场,实际上,他们更大的目的在于大数据以及O2O市场。”一位分析人士认为,通过这些软件打车,司乘人员的信息都很透明,互联网公司可以通过对用户打车习惯、打车路径等数据的积累、分析,叠加地图服务、生活信息服务等内容,实现多重服务提供,增加客户粘度,从而与商家以及消费者形成合作,实现赢利。
比如,某一位乘客经常打车到某一目的地,互联网企业掌握其这一数据后,可以载入地图、周边的商场、餐馆等信息,实现精准营销,而当客户通过打车习惯了手机支付后,其在线下的很多其他消费也将选择这一支付模式,线上线下的互动(O2O,Online To Offline)得以发展,从而实现互联网公司的市场扩张。
谁能笑到最后?
“打车软件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打车难的问题,现在大家关心的只是谁奖励的钱多。”尽管自己也是出租车司机,但李师傅还是对记者坦承,打车软件培养了一批懒司机和精司机。有了打车软件,不少师傅是路远、加价的活儿才抢,不好的活儿不抢,而一些路边招手打车的人更不容易打到车。“有几次打车高峰期,有人直接加价100块!可惜我手机网速太慢没抢到。”李师傅表示。
同时,也有人对互联网巨头直接奖励现金争抢市场的方式表示担忧。“在直接送钱的激励下,现在大家是两个送钱的打车软件都用,照这样下去,谁先停止送钱谁就可能立马失去市场。何时是个头儿?”
据报道,从1月10日嘀嘀打车开通全国32个城市使用微信支付可享受现金补贴起,仅一周的时间补贴就超过了两千万元,而目前阿里和腾讯都没有明确何时停止补贴。快的打车在北京市场为了更好地吸引司机端,直接奖励司机15元,比嘀嘀打车高出50%。双方会不会继续增加补贴,演变成恶战?谁能在斥巨资之后笑到最后,或者二者能否和谐共生?目前,一切都没有答案,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