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赵国栋
主讲人:王康弘
承办: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
王康弘:地理信息系统博士、北京超图软件董事,副总裁。中国全球定位系统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常务理事。
以下为分享实景全文: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和请教地理信息产业与大数据方面话题,前面聆听了几位关于地理信息产业方面分享,受益匪浅。我会结合超图公司的一些工作体会,有不当地方大家多指正。
我今晚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和大家交流:第一个方面我会谈地理信息产业的扩张和裂变;第二个方面我简单谈一谈地理信息产业结合大数据方向的发展;第三方我谈谈关于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比较现实的商业模式变化的思考。
首先谈地理信息产业的扩张和裂变。
我的体会:地理信息产业现在是一个二元分化阶段的产业,一方面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行业信息化,实际上还有很多行业地理信息应用还没有真正做起来;但一方面如同所有信息技术一样,地理信息技术又正受到互联网尤其是物联网与云计算方面的冲击,让地理信息产业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颠覆。
比较时髦的话应该叫“跨界”,地理信息产业现在既在做行业跨界扩张,又有可能被别人跨进来。
地理信息技术最早是一个很小众的专业技术,在技术变革和应用需求两方角力过程中,不断催生地理信息产业扩展。如果说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产业的刀锋,我的体会是这把刀锋正扎向所有行业,地理信息产业市场也随着地理信息技术刀锋所指在不断扩大。但另一方面,地理信息产业服务的市场又在被新技术改变,商业模式在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地理信息产业在迅速开疆拓土过程中,地理信息产业王国自身受外力也正在发生裂变。应该说这里面机会和挑战并存。
第二方面我谈谈地理信息产业和大数据产业。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很有特点,一方面需要GIS软件技术,另一方面需要空间数据,而空间数据包括地图数据,也包括可借助地图表达的行业专题数据。地图数据的获取和管理是非常特殊的,一方面需要用以可视化模拟真实世界,另一方又需要记录空间地物要素之间的空间拓扑关系。所以GIS软件很早就采用非结构化方式来存储,在关系数据库汇总都是用大字节方式来存储,这实际上已经是一种大数据的处理方式。
互联网地图的功能实际是GIS功能中很基础的一小部分,GIS更大强项在于空间分析。而现在地理信息行业应用方面,实际上主要还是体现在数据管理、查询与可视化表达的层面。
而空间分析是商业智能分析的重要组成内容。在欧美发达国家,基于GIS技术的地理空间商业智能分析服务已经非常普遍。大数据概念出现后,这些从业者也多改称地理空间大数据分析。
当然我们应当看到,随着二三维一体化、移动GIS技术出现,传统行业信息化升级换代还有几年市场空间。
这也是超图现在现金牛业务所在,当然我们有专门业务群探索商业模式变革。
第三方面我谈谈接下来比较现实的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比较现实的变化。
首先我们应当看到互联网地图平台,包括移动手机地图平台会进一步被BAT垄断,地理信息企业要么被互联网公司并购去参与做这样的平台,高德被阿里收购就是典型的案例。其他专业地理信息企业要想单独做这样的平台是不太现实的。
“移动改变生活”是中国移动以前广告语,用这句话来形容移动互联网现在的商机更适合。只需要加个定语“移动改变**生活”,那个**可能就是一个类似打车软件的东西。
对于移动APP这种创意地理信息企业也可以参与,但产业外公司跨界进入也可以做,核心不在技术差异上面,而是和具体行业业务结合,能否利用移动地图做入口将行业的某个业务行为引导到移动互联网上面来。移动App是不可能被BAT垄断,甚至于这几年他们无暇顾及,这给创业者很大的空间。
从软件角度地理系想你产业可以分为GIS平台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几个层次,光GIS平台软件ESRI远不止几亿收入,差不多也有超过10亿美金收入。
应用软件空间就更大了,几乎涉及到了差不多所有行业信息化,当然和信息产业也是交叉的。所有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都是为了打造核心竞争力,或者为了打造产业门槛。
像超图这样的企业,在传统行业中有很多解决方案,而云计算会打来的在线服务模式,我们不妨称作Geo-SAAS业务。中国在政府行业采用公有云在线有一定障碍,但率先在企业中突破是可能的。这是超图云服务准备逐步落地的突破点,目前已经在海尔售后服务和宅急送订单分拣中有了成功应用。
也就是提供SAAS是地理信息企业今后发展方向之一。
而地理信息企业行业解决方案进一步机会在于,基于此积累行业专题数据资源,以及行业空间分析(也可以称作空间大数据分析)模型。在中国地理空间商业分析方兴未艾,这是传统地理信息产业迈向大数据很广阔的市场空间所在。既可以以线下咨询方式提供大数据定制分析服务,也可以在为企业的在线服务做起来后,也可以积累商业数据资源,进一步发展标准化大数据商业分析服务。
信息的质量,时间,空间都很重要,目前时间,质量,产生源都有商业逻辑,空间期待有作为。当然中国开展商业空间分析需要数据开放,这之前各位专家都讨论过,就不重复说了。
总结起来看,地理信息产业可以发挥发展的作为很多:(1)利用新技术变革升级传统应用;(2)向更多行业应用渗透;(3)利用云服务迈向Geo-SAAS,或者部分移动互联网地图应用;(4)迈向空间商业分析领域。
未来我们会生活在高度移动互联和智慧化的环境下。
比如,我们可远程控制家里的空调、电视机、微波炉、通风装置等。要下班了,人们可提前5分钟给汽车发送指令,将空调启动,把温度调整到最舒适;在下楼的时候,你再给汽车一个指令,它就会自动从停车位开出来接上你。再进一步畅想一下,以后的驾驶可能会人车合一——人脑和车载电脑实现对接,直接控制汽车的操作设备,不用通过手和脚。这对残疾人来说尤其是福音。
在观看智能电视时,你突然想起来自己还有一件工作没做完,直接就可以在电视里调出工作内容来,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存在云上。如果要想和下属开会,那也会很方便,因为电视、视频、电话完全是一体的,可以随时用任意终端打开远程视频会议。
未来,材料技术和IT技术的结合将更加灵活。手机将是可变屏幕。在狭小的空间,手机可以缩小;在车里,可以把屏幕拉大成为车载显示屏;回到家,把它拉开就成为电视机。
今后,人脑可能和物联网、互联网将结合起来,人脑变成存储器、处理器,人变成互联网的一部分。这也许不会普及,但在部分领域可以实现。目前,已有这方面的实验,通过传感器探测人脑的电波,然后人脑发出命令直接操作各类复杂的机械设备。
10年之后,在GIS领域,有些专业工作者,比如测绘人员,可能就不需要了。因为人们可以自动在后台采集信息,人脑和互联网是相通的,如果愿意,当打开开关,人在走的过程中就可采集信息,一路过去,信息采集就完成了,非常方便快捷。并且,获取到的信息是真实的多维的空间,还可以远不止局限于可视化的三维场景。甚至视觉之外信息的采集,也变得很容易,采集的信息完全是是真实的事件,而不像现在这样是抽样的、离散的事件。今后,对城市的管理,对应急事件的响应,对车连流量的管控,都可以通过一个载体去轻松地实现智能化操作。
现在有些分工还是比较专业,未来有些分工需要重组,人们的工作方式也会发生变化,相互之间的融合会更大。地理信息工作者的价值体现不再强调信息,需要很多基于地理方法、地理空间、地理控制、地理设计等方面的东西——地理信息行业会转到这些方面去,围绕于此进行的商业分析、地理分析等,会让这个行当的人成为“香饽饽”.为什么呢?因为以后所有的行为过程,都是基于地理空间来做。我们完全可以在互联网上共存一个真实的信息化的空间,所有的行为过程都离不开地理信息的支持。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GIS领域的发展空间不会缩小而会扩大,但在方式上会发生变化。
而当前的一些难题,10年之后会被IT技术所解决吗?我认为:首先,目前三维数据的采集成本较高,今后会被IT技术所解决;其次,信息的处理,比如网络带宽的问题,会被未来的IT所解决,信息的存储分析,也不再成为问题;第三,现在移动端已经普及,未来,如移动电源能力问题,相信很快就会被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解决。
10年以后,中国引领IT不会是梦想,而是指日可待的事儿。无论是软件本身,还是技术核心和应用服务领域,都会形成一套自主的体系,并且可以复制到其他国家。因为中国地貌广阔,世界各国遇到的问题,在中国都会遇到。10年之后,中国一定会赶超美国,并且会产生世界级的软件企业。美国以前在汽车行业败给了日本和德国, IT是新兴起来的领域,现在虽仍保持霸主地位,但以后一定会被别的国家逐渐代替,这些国家当中一定有中国,可能会通过被收购、合并等方式,或者直接被中国的产品替代掉。
现在有个时髦词语叫“跨界”,IT其实也是一种原生的跨界技术。我担心10年以后IT还会不会是一个独立的行业。有观点认为云计算的发展将使IT技术不再重要,这也是IT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我认为,信息化是一种手段,信息化最终的目的是解决客户业务的问题。未来的信息化技术,一定是融合在各种商业模式中,而不是仅仅依靠技术本身。
比如大数据,未来不是提供一种大数据技术,而是用大数据来直接解决商业问题、业务问题等。信息本身的价值是与业务结合。今后10年,信息化一定会彻底地改变:由过程收费方式逐步转变为用结果去服务的方式。现在,互联网已经在往这个方向走,今后进程会加快。
互动内容:
Q1赵国栋:康总给说向哪些行业跨界的概率最大?
王康弘:基于手机地图做LBS-App或者说Geo-App在现在还是有很多机会。
Q2张涵成:提一个本地生活问题,我们小区外无大超市,如按商业地产建立开超市猴年马月,能否地理信息支持下。众筹或者按地理信息收集需求,加快开办超市。还有个问题,我们建筑规划太粗放,空间上如何考虑利用gis指导建筑的合理性。
王康弘:没错,下一步地理信息专业技术在精细化规划方面很有空间。
Q3赵国栋:有种观点认为,地信产业空间有限,论据是ESRl也不过只有几亿收入。康总怎么看?
王康弘:地理信息产业空间有限论,是狭义理解地理信息产业
张涵成:北京的城市规划vi和上海的城市规划vi差很多,没有空间信息的美学要素。期待应用。
赵国栋:所以不要自我设限很重要。
王康弘:同意!地理信息产业和整个信息产业本来就没有明确边界。就如同餐饮住宿与旅游行业之间也没有明确边界一样。
Q4邢艳凯:跨界步伐如何掌控?容易歩子大了容易“扯着蛋”,歩子小了出不了效果。
空间分析原点在那里,如何触发?
王康弘:跨界肯定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当然看准了就要下手。超图目前分了三层业务链来解决这个问题,现金牛业务按照传统模式、明星业务高速增长,创新业务逐步探索。先接着谈未来地理信息产业模式变化我的看法。
Q5张涵成:核心应用和入口一定不是地图。
王康弘:关于移动app入口是否在地图方面,不论是地理信息业界还是互联网业界有过很多讨论,总体还是倾向于认为地图是主要入口
Q6张涵诚:请教商业楼每层,每栋的个性化定价。这个可以saas给物业公司吗?
王康弘:对房子定价方面我是外行,但如果有统一模型和算法,房子个性化参数在线填写,做个SAAS让物业公司用还是很靠谱的。
Q7邢艳凯:价值取决于消费,参数来源于大数据挖掘的要素,如何建立关联?
王康弘:关于空间分析原点如何触发,实际在发达国家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有很多数据分析团队,公司规模都不大,主要集中做某一个特定区域。他们利用Google地图做基础地图,然后叠加很多商业调查机构的各种细节商业数据,用他们自己的模型做分析,为各类客户出商业分析报告。中国虽然目前还没有做起来,但未来一定需要。空间商业分析价值肯定取决于消费,目前就发达国家也多是大数据定制分析报告多,应该说这是典型的2B业务。
Q8何鸿凌:国内地图有偏移吧,会影响分享吗?
王康弘:地图偏转是为了解决军方以前立的地图经纬度坐标不能直接公布的问题,有偏转就有纠正模块,应该说不影响商业共享,毕竟商业应用精度要求都不高。
何鸿凌:我们分析的时候就发现测出的坐标在地图上差一条街,导致描点不到位,除非大家用一套图,否则poi不准。
王康弘:不同底图之间精度肯定会有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取决于应用的精度要求,可以选择相应的底图。一般情况下在局域网环境下,有实力的客户倾向于自己采购多种数据来源自己建立空间数据;在互联网环境下,一般采用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然后叠加自己的一万五专题数据。如果特定情况下对POI定位或者说地址解析有较高要求,需要帮助客户建立一套地址自动纠正机制。
Q9张涵诚:地理信息和那个行业信息关联度最高?
王康弘:这个可多了,地理信息最早产生于国土测绘行业。但现在交通、环保、气象、林业、水利、农业、通信、能源、房产等几乎所有行业专题信息都可以叠加到地图上面,成为地理信息的一部分。地理信息产业关于2b还是2c的问题,我们是这样看待的,超图主题方向还是会发展为机构用户服务的2b方向。超图发布的地图汇网站(www.dituhui.com)会为2c提供,但提供的是一种交互地图制作的专业功能,不是面向社交等2c互联网地图业务。
Q10何鸿凌:一万五叠加在互联网地图上不用纠偏吗?我们大概要一万比一。
王康弘:你首先需要将你的1:1万比例尺地图数据转换成你选择的互联网地图坐标系统,一般这个工作需要调用互联网地图提供的坐标偏转服务。
Q11请问@王康弘现在有没有在智能手机上自动记录地图软件呢,比如驴友自助绘图类似众包绘制路线图吧,不是底图啊。
王康弘:这个可以有,目前貌似还没有一款公众app有这个功能,在部分专业系统移动终端有这样的功能,超图就有。
赵国栋:总体学习下来,地信产业空间极大。如果把目力所及和未及的地方,全部三维化、实景化的话。
王康弘:互联网地图平台间的竞争,有他们造势,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地图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