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无疑是当前最热门的且最有发展潜力的IT领域之一,据BI Intelligence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到2018年,全球智能手表销量将达到9160万块。此外,华硕日前宣布将进入智能手表领域。智能手机厂商HTC更是宣称已解决智能手表旷日持久的电池续航问题。
从目前已上市的智能手表产品来看,大部分是充当智能手机的候补角色,并且只是在小众市场中流行。不难看出,名不副实的智能化使智能手表的用户体验大打折扣,狭窄的产品定位更是严重阻碍了智能手表的发展。
IT厂商发力智能手表市场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便有多家厂商开始在智能手表市场中发力。三星电子推出了智能手表Galaxy Gear,同时来自索尼、高通、耐克等公司的智能手表也早已涉水智能手表市场。据了解,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智能手表与健身联系在一起,例如把计时器和全球定位系统、计步器等这些健康手环的功能联系在一起。
此外,华硕电脑有限公司近期宣布,旗下首款可穿戴设备很可能是智能手表,正式加入已被索尼SmartWatch和三星Galaxy Gear占领的智能手表市场。华硕董事长施崇棠表示:“我们将会把我们整个的设计概念都投入进去。在这个区域确实有许多挑战,我不认为缺乏特色功能的产品是有用的。我们将会采取一切办法取代你的手表。”据悉,华硕新的可穿戴设备将会在2014年推向消费者。
在今年的CES 2014展会上,各大厂商也推出各种各样的智能手表,以芯片巨头英特尔为例,其在展会上展示出了多款概念产品,其中包括支持消息通知的智能手表。当然,英特尔智能手表目前只是概念产品,不过公司计划在今年发布相似的设备。而pebble近日也发布了它第二款智能手表pebble steel。随着Pebble、SONY SmartWatch、Samsung Gear等穿戴产品的发布,以及苹果iWatch的预热,各大国际厂商也纷纷发布了概念性或试水产品。随着去年下半年愈来愈多厂商推出类似的产品,今年智能手表的出货量有望激增。
智能手表将主导可穿戴市场
电子计算机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更加方便人们对于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各大厂商正在或已经研发出能够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而智能手表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创新产品之一。
根据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旗下的市场调研部门BI Intelligence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预测,到2018年,全球智能手表以及智能腕带销量将达到9160万块。它们的平均销售价格约为100美元,意味着市场规模将达到92亿美元。不难看出,智能手表这一类产品将成为自智能手机之后首个畅销的新移动设备。
除此此外,智能手表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目标市场。该市场会应用户的年龄和性别也有所不同,不过据消费者调查的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全球消费者均佩带手表,比例约在55%左右。即便是只有少数的手表用户采用与互联网连接和以应用为中心的智能手表,对那些渴求增长的科技企业和应用开发者而言,也依然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分析认为,在未来的20款智能手机当中,将有一款以某种方式与智能手表配对。同时,智能手表将会拥有屏幕,而且还将有可能运行应用,让它们成为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和应用的延生。据了解,2013年上半年,众筹平台kickstarter资助的智能手表制造商Pebble已经出货了9.3万块智能手表,并收到了超过27.5万份订单。
智能手表市场缺乏杀手级产品
自智能设备概念提出后,手表这一可穿戴设备就一直处于智能化浪潮的风口浪尖上,各大厂商争先恐后进入,唯恐在智能手表领域慢人半拍。然而,相比于三星索尼等厂商的大力推广,普通消费者对于智能手表的热情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涨,卖不动成为了几乎所有智能手表面临的问题。
据悉,除了三星、索尼等国际厂商,国内不少公司早在今年年初就开始试水智能手表,不过目前基本都在摸索阶段,销量不容乐观。从产品定义来看,许多厂商仍在纠结于做手机的替代品还是附属品;从技术方面来看,小型化、低功耗和防水是可穿戴产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操作系统来看,目前国内厂商只有Android系统可以选择,但Android系统的功耗过大,很难将整体功耗降下来;从应用场景来看,除了防丢失、定位等少数需求,智能手表目前缺乏刚性需求。
除了上述问题外,另一大困扰制造厂商的难题是供应链的不成熟,由于无法上量,目前供应商对可穿戴的支持力度有限,许多器件只能定制,这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智能手表的成本高昂。现在的智能手表,像极了当年塞班主导的“智能”手机时代,虽然看起来百花齐放,生机勃勃,但其实都缺乏一个一览群雄的产品出现。
如今的智能手表,智能化的名不副实极大的影响了用户体验,定位的狭窄更是让使用场景愈发局限,也分散了开发者,而最重要的是,技术支持的尚不完善极大的阻碍了智能手表的发展,让购买智能手表成为了一件并不明智的行为,卖不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