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银行遭遇互联网金融:纠结推新、抵制反击

进入2014年3月以来,最受关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突然“大幅降温”.利率节节败退,在“破六”后逐日下滑至5.647%的低位(3月13日)。

对于纷纷向“余额宝”发难的银行大佬们而言,这绝不是一个坏消息。然而,“余额宝”逐渐走下利率的神坛,却并非等同于各大银行的救命稻草,各大行紧急推出的种种类“余额宝”产品前景也被指不容乐观。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上海银行、民生银行以及广州农商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先后推出了各自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从最直观的年化收益率比较来看,银行相关产品的竞争力依然远低于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各种“宝”或“通”.另一方面,被迫卷入互联网金融大战的银行们,在推行此类产品过程中,仍面临合作推进缓慢、宣传力度受限以及不同银行派系间的互联网接受程度不一等诸多问题,直接左右着银行业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节奏。

尽管如此,双方暗战仍酣。今年3月起,工行将储蓄卡转至余额宝的上限从之前的无限额,降至单笔5000元,单日5万元,单月5万元。而农行也从无限额降到单笔1万元,单日1万元,单月无限额。建行则将理财通的单日限额由50万元调至10万元。

3月13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则表示:“如果有一天余额宝的利率和银行的存款利率并轨了,即便余额宝的使命真的终止了,它已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有一款产品能发挥推动历史的作用,即便它的生命周期再短暂,也必将非常光荣”.

银行被动入局

2013年7月,交通银行率先联合易方达基金推出了互联网理财产品“快溢通”业务。此后中行与中银基金合作“活期宝”、工行与工银瑞信基金于今年1月在江浙试点“天天益”.

这类产品的投资原理,是客户在开通业务后可进行自动余额理财、自动申购赎回货币基金、自动还信用卡等功能。即使消费者在刷信用卡消费的同时,也可将自己账户里的余额申购基金公司货币市场的基金,从而获得高于银行活期的收益。而在还款日前,系统会自动赎回货币基金还信用卡,以实现银行方宣传的“一钱两用”目的。

“尽管我们推出了这样一款互联网理财产品,但是比起其他传统理财产品来说,我们在向用户宣传的时候力度明显要小了不少,因为银行内部对于产品定位也在左右摇摆”.3月8日,上海银行内部人士张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尽管各大银行迅速作出拥抱互联网的姿态,但在推出具体理财产品时则普遍纠结。多名银行系统内部人士均向记者表示,银行一方面希望推新产品来留住储户,但又担心因此造成存款搬家和成本提升。“去年末到今年初,银行流失了太多存款,使得管理层不得不决定推出这类产品”.

此前甚至还传出部分国有银行有意封杀货币基金的同业存款,以此扼杀余额宝储户争夺势头的消息。

危机感并非空穴来风。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在两会期间指出:“几千元的存款,以前放在银行里,只能是活期存款,利率是0.35%;但是现在可以放在余额宝,余额宝给大家的回报率是6%左右,中间相差超过5%,5%乘以5000亿的规模就是250亿。也就是说因为马云的努力,让250多亿本来属于银行的钱分给了大家,给了普惠金融的受惠者。”

银行的主事者们终于出手。以今年2月才推出类似理财产品“上银慧财宝”的上海银行为例,其主要兵分两路应对,一是新推类余额宝产品,借助自家的基金公司或关系密切的基金公司发布货币基金,二是通过拉高短期理财收益来实现与余额宝的竞争。目前上海银行35天、93天、182天的理财收益基本都在6.0%-6.2%左右的高位。

张文表示,由于余额宝太过“凶猛”,银行一切行动是以“留住钱”为目的。虽然投资了理财产品,最终不计入存款,但毕竟理财产品到期后这笔钱终究还是会回来的,钱并没有流出银行体系。银行虽然不情愿,但还都是先后加入了新产品大军中来。

“这类产品对于绝大多数银行来说,都是从未有过的新尝试,短期势必阵痛,但长期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这也是银行改变以往单一的发展模式,寻求多元发展的一种机会。”张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或寻更严政策反击

由于加入这场大战不情不愿,最终入阵的银行大佬们,其内部对于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支持也并没有预期中那么热情。

建设银行上海地区的一位投资理财负责人王晓告诉记者,从银行的角度一定是想主推对银行来说收益最高的产品,这就一定不是类似余额宝这样。如基金、保险这类的代销产品才是银行最看重的。

“以建行为例,去年建行投资回报率基本在4%~5%的水平,而2014年回报率会略有升高,背后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被各种‘宝’所逼的。”王晓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目前建行最高的产品回报率约为5.8%,小银行推出的可能还有6%~7%的,投资周期短则一个月,最长不会超过一年。其实产品回报率并不是问题,最主要是流动性不及各种‘宝’。”

事实上,余额宝这类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本质即是货币基金,投资方向和银行现有理财产品差异不大,无外乎是涉及协议存款、同业拆借、短期债券等等,因而新产品对于银行现有的理财产品库并无过多业务创新,动力也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上级监管的压力也让传统大型银行在开展这项新业务时,有些束手束脚。此前中国银行有关人士曾向媒体承认,该行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方面进展缓慢,主要是受制于监管机构各类监管。“互联网公司几乎在监管真空中创新,极少受到各种局限,而银行则需要满足流动性、资本充足率等多项指标。”

不少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即便推出了新理财产品,从目前宣传的力度来看,也绝不会是下一步银行反击的重点。主攻上层部门出台更为严厉的监管政策,才是银行们被动入局后真正的利器所在。

因为市场已经证明,即便一再下行的余额宝年收益率已让不少用户萌生了转户的念头,但较之银行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仍存一定竞争力,大部分用户的转场也依旧在几家互联网理财产品中进行。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张文、王晓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