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BAT的收购还在围着“入口”打转时,大洋彼岸的互联网巨头们,已经开始抢占“制空权”了。
本周一,谷歌和Facebook对高空无人机制造商泰坦航空(Titan Aerospace)的收购对决刚刚分出胜负,谷歌以高价稳稳拿下泰坦航空。一时“失意”的Facebook很快对外表示,它将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另外一家位于英国的太阳能无人机航空公司Ascenta.
从无人航空到聊天应用、智能穿戴设备,再到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甚至生命科学,“为未来买单”的谷歌、Facebook、亚马逊们将巨资砸在看起来“科幻”的领域中。20亿、32亿、190亿……金额屡屡攀高,似乎只有通过不断的收购,才有可能在瞬息万变的数字世界中保住主导地位。
毕竟,过去要打造像Facebook这样的大公司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而现在只需要十年。如果光靠过去的业绩吃老本,今天的巨头很快就有可能遭遇明天的“滑铁卢”.诺基亚、雅虎、摩托罗拉……已是前车之鉴。
腾讯CEO马化腾也曾谈及心中的担忧——“巨人倒下了,身体还是暖的。所谓拿到的船票、门票也不一定能走到终点,稍微没跟上形势就可能会倒下。”
大手笔收购不断
互联网领域,收购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着眼于技术的收购,将某种自身并不具备的领先技术纳入麾下;一类是为了收购人才,通常是创业初期的小团队,能够为已有的公司注入新鲜血液;还有一类是基于市场的考量,为了扩大某一市场份额或者消灭竞争对手进行收购。
但是,与腾讯、阿里试图覆盖产业每个环节的全面混战不同,谷歌、Facebook、苹果、亚马逊们的收购更注重自己强势领域的补强和延伸上。
以谷歌为例,这家全球最大的搜索公司通过收购Android,已经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设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平台。这被认为是谷歌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次交易,2005年谷歌收购Android仅花了5000万美元。
而为了保护Android阵营的发展,谷歌在2011年斥125亿美元巨资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将摩托罗拉约1.8万项专利收入囊中。虽然两年之后谷歌以29亿美元将摩托罗拉折价出售,但谷歌的专利库得以扩大,并获得了不少硬件业务经验,这仍然被认为是一项很有价值的交易。
艾媒咨询CEO张毅对本报记者表示,Android将是谷歌的下一个看点,虽然Android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还未带来较多营收,所以谷歌接下来将致力于把Android拓展到可穿戴、智能家居、汽车等各个硬件领域。
而风头正盛的Facebook一直专注于社交网络,它想尽一切办法将更多人拉进自己的世界,以获得更多广告收益。
从照片分享网站、旅游推荐网站,到各类移动应用、社交活动服务公司,Facebook每年都要完成若干项收购,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当属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这是继2001年惠普250亿美元收购康柏后,全球IT界的第二大收购。
“长江后浪推前浪”.Facebook在成立4年后用户量约1.5亿,但这只相当于WhatsApp同期用户数量的三分之一。WhatsApp已是全球最大、活跃用户最多的即时通讯平台,Facebook显然已经感觉到了威胁,用“天价”消灭一个潜在而强劲的竞争对手,同时扩大自身的用户范围。
更重要的是,这笔交易对于它的竞争对手腾讯微信的国际化,也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用猎豹移动CEO傅盛的话说,Facebook出价的逻辑不是资产、收入、用户,而是自己被颠覆的可能性。“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成本,从自身和未来的发展来说,Facebook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实则是加强自身优势,特别是在大鳄的核心领域,一旦出现被创业者领先的机会,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能用资金解决时间壁垒,再贵也值得。”而此前Facebook以10亿美元收购在线照片共享服务商Instagram,也同样遵循着类似的逻辑。
而苹果专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及软硬件一体化,虽然在并购规模上相对靠后,但其每项收购都透出最深的谋略。苹果在2008年收购了芯片设计厂商PA Semi,使其自主芯片设计能力得以大幅提升,甚至可与高通抗衡。此后苹果还收购了人工智能公司Siri Inc、指纹识别公司AuthenTec等,通过对并购来的技术进行融合和再创新,大大提升了苹果的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软硬一体化的生态系统。
另一大巨头亚马逊则围绕电子商务及周边进行拓展,包括云计算、大数据、无人机等,现有的并购主要涉及触屏技术屏技术(并购Touchoo)、电子商务(并购Zappos、Quidsi)、视频流(并购Lovefilm)、机器人技术(并购Kiva Systems)。近日,亚马逊还透露出了对支付的重视,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将成为亚马逊重点关注和投资的领域。
商业化背后造梦未来
在IT评论人士洪波看来,国际互联网巨头的眼光要比国内BAT长远得多,“他们通常会提前对未来技术进行大量储备,待时机一到便可攻占领地。”
“国外互联网巨头对未来各有志向,竞争较为差异化。相比而言,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同质化竞争严峻,大家都在盯着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公司,火药味很浓。”张毅表示,这主要跟国内的环境有关,资本市场和法律环境并不鼓励创新,导致巨头们拼命收购以巩固自己的市场,而非站在创新的角度。
事实证明,国际互联网巨头的目光已经远远超越了智能手机的范畴,他们纷纷抢着押注未来技术。
一些目前看上去大手笔投入并且很难真正商业化的“疯狂”项目,多数被谷歌列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登月计划”(项目代号)中,例如无人驾驶汽车、热气球WiFi、离岸风力发电站甚至太空采矿业务等,由Google X部门负责。
不过,差异化的竞争中,也不免遭遇“撞衫”.
谷歌收购无人机研制公司泰坦航空就是一例。按照计划,谷歌一方面将借助Titan的航空技术收集图像数据,另一方面,则是复制此前热气球传播无线网络的模式,借无人机把网络信号覆盖至更为偏远的地区。谷歌在收购声明中称:“在成功制造后,这款设备将搭载可以提供7千瓦左右电量的3000块太阳能面板。这种飞行器可以飞上云层持续接受阳光照射。预计产品将在明年完工。”
这起交易中,谷歌和Facebook短兵相接,谷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没能买下泰坦航空的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随即宣布,公司的一个团队正与英国的无人机公司Ascenta合作,开发可以改善全球互联网连接的无人机项目。
而早在2013年,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就表示了对无人机送货的期待。近日,贝索斯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网站上发布致股东信,称Prime Air(亚马逊计划的空中送货服务)团队正在测试第五、六代送货无人机,并设计研发第七代和第八代。
为何互联网公司纷纷押注无人机技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都希望借助这种手段,将世界连接起来,进而带来更多的用户。
就在不久前,Facebook还以26亿美元拿下了虚拟现实设备公司Oculus VR.用扎克伯格的话来说,“虚拟现实技术将成为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个用作人们沟通连接的主流技术”.
谷歌的战略版图还扩大到了机器人和智能家居上。在过去半年多时间内,谷歌收购了Boston Dynamics、Meka Robotics等八家机器人公司,从中不难看出谷歌的野心——实现一种智能化、可移动且灵巧的机器人,能够配合人类或者在人类指定的地点工作。
今年年初,谷歌还以32亿美元高价收购了智能家居公司Nest Labs,这家公司主打恒温控制器,带有用户界面和大量的传感器,具备数字感知能力,能够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
对此,国内业界已经开始反思。 今年3月,腾讯联合创始人张志东在卸任CTO时就曾特别提到,IT领域的前瞻性创新,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Google,Google有很大量的资源和团队跟现有业务完全够不着的时候就进行了大量投资。腾讯现在达不到这个阶段,跟人才结构和视野有关,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希望腾讯一步走到Google那样,这不符合企业的发展规律,但是公司会逐步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