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第三只眼(微信:thirdsight)
《舌尖2》开播了,不少朋友一边看着一边默默的打开地图,查看美食所在之地。地图战略地位毋容置疑,但中医有云:病从口入,入口容易消化难——这也是很多互联网公司的隐痛。一款口碑尚可产品非要让它“功能更全”,变成平台,变成入口。最典型的如墨迹天气,而最具杀伤力的则为微信,京东大众纷纷让股进场。
当然,从一个公司生存和发展这无可厚非,只是这样,真的是用户想要的么?
以今年竞争激烈的手机地图市场为例,百度高德等巨头纷纷发力地图O2O,从单纯指路到全面的生活服务,都挤压一个应用内解决,直接导致手机地图应用“体积”越来越大,比如高德地图的数据包近150M。
就是应该“大而全”门户模式,还是“专而美”的垂直路线?这个问题在新闻网站、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也曾经上演过。手机地图们,你们还能回归单纯,回到初心么?
地图O2O承载了巨头“入口焦虑”
如何在移动互联时代抢占入口,或者说抢占到最多的入口?从IM、新闻客户端、移动分发、手机浏览器等等,互联网公司的竞争接近白热化,并将战火燃烧至路由等最初接入环节,甚至有传言微信正在打造免费WIFI入口平台。
而手机地图还没大热,巨头就瞄准了其O2O方面的商业价值,不惜投入巨资将其打造成全新的生活入口。比如附近搜索、打车、生活服务、团购、旅游等服务,用户任何一种需求都被设计到地理信息之中。
“给地图赋予如此之多的使命,实际上反应了巨头对入口的极度渴望和焦虑。”一名观察人士如此指出,并不一定是这样体验最好,但事情已经走到了这一步,而且地图是相对合适的载体。
如此一来,地图变得越来越“重”成为不争的事实,由此吃“硬件配置”越来越多,而软件的响应速度、和体验并没有因此而提升。“看!都把我导到什么地方了!”成为最具杀伤力的抱怨。
用力过猛,手图O2O的面子和里子
O2O概念面子风光,但要真正从线上导流到线下,将用户和地理信息、服务连接起来,打造一站式平台,考究的是里子功夫。而事实上,面对其中的诸多挑战,巨头解决起来还是有点力不从心的。
1、海量线下资源整合,并不是互联网公司的强项,甚至是一个大坑。大众点评深耕耘了10年依然存在不少短板,而团购通过促销方式走了一个捷径。对此,习惯做平台的巨头们,还是缺少一个“慢”的心。
2、追求大而全,差异化特色并不明显。由于很多数据都是从第三方平台接入,实际上百度高德等手机地图,里边的差异化实际上并不明显。客观上导致用户迁移成本很低。
3、用力过猛,但用户还是聚焦第一需求。尽管巨头投入不菲的市场资金用于用户习惯培养,实际上,过多的功能选择,用户点开频率并不高,使用最多的还是出行指引,而团购等需求用户还是倾向于通过垂直APP获取。
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统计,手机地图在手机网民目前总用户接近1.5亿,周边生活信息等热点查询的比例为29.2%,签到或位置信息分享比例为10.4%。有意思的,这一点与PC软件极为相似,比如office用户使用到的功能不到30%。
而对于巨头来说,投入巨大,周期长,商业化难以破局才是最大的挑战。高德移动产品部副总经理张海龙日前也坦言“对于入口型地图产品,平衡产品复杂度与盈利是目前地图产品的难题。自平台化以来,高德由盈转亏,股东及投资者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稍有不慎,甚至可能演变为阿喀琉斯之踵。BAT,请耐心,请淡定。
“轻”字决,能否二两拨千斤?
而对于没有巨头支持的手机地图,比如搜狗地图、图吧等怎么办?笔者认为,如果盲目追随巨头的O2O脚步,那样必死无意,而垂直化的机会依然存在。
一是目前手机地图的市场集中度并不高。位于第一第二的高德、百度加起来为50%多,而第三、第四的搜狗手机地图、图吧地图加起来亦接近20%,其他地图则有30%左右。而市场上的增量空间也还不小。
二是集中资源,深耕差异化,是这些地图的机会所在。正如上文所说,手机地图变重事实上并没有真正讨好到用户,出行指引依然是最大的需求,只需要在这一块做到极致,就能获取最大化的用户需求。事实上,不少用户都装有2个以上的手机地图APP,当一个不能很好解决时,会调整到另外一个。
事实上,做回一款单纯的、工具属性比较强的地图,笔者认为没有什么不好,毕竟这是最大的刚需。大多情况下,用户打开地图之时出现目的已经明确。因而问题的焦点就转化为两个O之间的环节——2(就是顺利到达)。毫无疑问,这对地图厂商来说,可能是投入产出性价比最高的路线,甚至可以做到二两拨千斤的功效。
在此方面,从搜狗地图一贯的产品策略中可以发现,搜狗对手机地图的发展策略持理性态度(这貌似是搜狗一贯的作风),就是专注于“出行”,将出行的体验做到极致。比如搜狗手机地图最新版就针对导航中用户关心的方面做了差异化改进,比如3D导航视觉、路口拐弯进度、以及导航总结报告及省油表现等,据透露他们还将推出类似会员体系的“里程换积分”以提高用户的粘性。
事实上,“生死”与“做大”对于企业来说,还是前者为大。做到巨头做不到的,吃到巨头弯腰够不着的,就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而从近2年频繁的巨头并购来看,只要你在垂直领域做得足够好,依然可以获得更大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