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谷歌眼镜问世以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就成为IT界的一大热点。除了苹果公司那千呼万唤还未出来的i-Watch,三星、索尼等国际知名企业以及不少国内企业都已发布或将发布这类智能设备。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可穿戴设备将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后,带动新一轮IT产业的迅猛发展。
可穿戴设备能为公众带来什么?在未来几年里它们将拥有哪些独特的功能?且听企业界研发人员的观点。
智能手表会越来越像“表”
可穿戴设备分为很多种类: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具有采集数据功能的服装……在近日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分析师指出,在未来5年里,智能腕带类设备(包括智能手表、腕带、手环)将占据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的70%。埃森哲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则显示,超过50%的受访消费者对手腕上戴一件具有健康监测功能的设备感兴趣。
去年6月,上海果壳电子有限公司发布了智能手表GEAKWatch,该公司的智能手表产品负责人许鹏说:“这是全球第一款智能手表。 ”据他介绍,这款手表具有健康管理、时间管理、短信助手等功能。
健康管理方面,GEAK具有计步器功能,可以计算用户每天走了多少步,花多少时间用于行走和跑步。用户输入自己的身高、体重后,手表就能计算出他步行或跑步消耗的卡路里数值。GEAK自带的动力加速传感器,能测出用户睡觉时一晚上翻了几次身,从而对他的睡眠质量给出评价。
作为手表,计时功能是必须的,而作为智能手表,它还能像手机一样设定某个时刻的提醒事项。 “用手表看时间,比用手机看时间更方便,所以利用智能手表管理自己每个时间点的工作会更直观。”许鹏说。此外,智能手表还能充当手机助手,具有收发短信的功能。由于表盘比手机屏幕小,手指输入文字并不方便,因此手表采用的是语音输入模式。
今年,果壳电子将推出第二代GEAK。目前,它的外观和新功能还处于保密阶段。不过,许鹏表示,他的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智能手表到底是什么”已经有了答案——智能手表将越来越像“表”,而它的智能手机“基因”会越来越少。所谓“像手表”,是指智能手表的外观会向传统手表靠拢,变得更精美、时尚,表盘的主流形状是圆形,成为佩戴者身份的象征。至于未来智能手表的功能,许鹏认为,由于手表戴在腕部,具有测量心率等健康数据的天然优势,所以健康管理是智能手表功能的一大发展方向,但不会是唯一方向。软件开发者可以为智能手表开发很多有趣的应用,比如GEAK系统的应用市场有一个新的应用,用户开启它后,能在演讲时通过挥手来翻动PPT。这很酷,不是吗?
苹果公司iWatch的研发消息,似乎印证了果壳电子团队的判断。苹果最近向包括Swatch在内的多家传统手表制造商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与他们合作。这表明该公司想打造一款手表,而并非一块戴在手腕上的“缩小版iPhone”。
可穿戴设备要解决两大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可穿戴设备要赢得巨大的市场,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开发出一系列智能手机无法很好实现的功能,使可穿戴设备具有不可替代性;二是如何把这类设备的功耗降到最低,使用户不必频繁充电。
对于前一个问题,健康功能可谓最大的突破口。以尚未发布的iWatch为例,它可能预装名为“Healthbook”的应用。据美国科技博客报道,这一应用采用卡片式界面,根据类别分条显示信息,包括体重、血压、食物摄入、活动、睡眠习惯等。这些数据中有一部分由iWatch采集。另据英国巴克莱集团的分析师预测,美国企业“硅实验室”生产的紫外线传感器将成为 iWatch的重要元件。这款传感器能测量紫外线强弱,从而控制用户在阳光下暴露的时间,减少潜在的皮肤癌风险。该公司制造的传感器还能测量心率、血氧,而且只有2平方毫米大小,适合装配在智能手表里,使其成为佩戴者的“私人医生”。
上海“听风平安卫士”是一家研发家用安全可穿戴设备的企业,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微软大中华区前首席安全官裔云天表示:“很多医生并不认可这类设备的健康功能,觉得测量的数据不够准确。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觉得可穿戴应聚焦在大数据的长时间趋势分析上。 ”裔云天举了一个成功案例:美国一家公司通过智能设备收集了很多心脏病患者的数据,并进行了后台大数据分析,结果发现,这些患者心脏病发作前几天的数据有显著的相似性。这为可穿戴预测心脏病发作奠定了基础,于是,该公司得到了风投的青睐。 “所以,可穿戴可以和大数据分析结合在一起,这种模式也许有机会。 ”
作为健康管理的组成部分,健身数据的采集是可穿戴功能的另一个发展方向。耐克与苹果的合作,是该领域的先行者。两家公司推出的“Nike+ iPod”服务,让拥有Nike+运动鞋和iPod的用户能获得跑步锻炼时的数据。跑步时,通过运动鞋内传感器和iPod的无线连接,iPod会记录用户的运动日期、时间、距离、卡路里消耗值等数据。跑步结束后,用户可将iPod的数据同步到Nike+平台上,为自己建立一份健身档案。
对于后一个问题,科技界正在研发功耗更小的元器件,因为人们对可穿戴不会像对待手机那样 “容忍”一天充几次电。本月,美国初创公司Ineda Systems宣布,一家投资集团将为其投资1700万美元,用于开发可穿戴芯片。这种芯片有望让可穿戴设备的能耗降到目前产品的十分之一,大幅延长充电周期。
谷歌、Facebook投资未来
上周,谷歌眼镜的开放销售掀起了可穿戴设备的又一波高潮。眨眼睛拍照、语音操作、镜片导航……这些功能充满了未来感。但从此前一些用户的反馈信息来看,谷歌眼镜还是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其中,电池续航时间短是个硬伤,应用软件少也受到诟病;在公众场合可能侵犯他人隐私,则让美国的一些酒吧、健身房等场所禁止人们戴谷歌眼镜入场。
从侵犯隐私这点来看,在可穿戴的未来发展过程中,企业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软件生态圈的开发问题,还要与政府、法律部门沟通合作,消除公众的质疑。
而就在前不久,另一家美国知名互联网企业Facebook也涉足可穿戴领域,宣布以约20亿美元的总价收购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公司OculusVR。该公司生产的虚拟现实设备佩戴在用户头部,为他们创造一个三维的虚拟现实环境,而用户的头部运动能触发虚拟世界的变化。 OculusVR最初将这款设备用于电子游戏,但在Facebook看来,可穿戴头盔在通信、媒体、娱乐、教育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望成为下一代社交网络的通信平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Facebook进行的是战略投资,看重的是可穿戴设备与社交网络结合,并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的潜力。
可穿戴设备将为人类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