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市场未来几年有望迎来爆发期。据Juniper Research估计,去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达到14亿美元,到2018年该数字将达到190亿美元。IDC的数据也显示,到2018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119亿;今年该类产品的全球出货量将超过1900万。
而其他的行业观察家则对这些预测大泼冷水,不看好该市场那么迅猛增长的观点在耐克因销量不佳放弃开发运动腕带FuelBand的报道传出后进一步升温。虽然耐克很快就予以否认,但多方消息似乎都与其说法相悖。
不管真相如何,该消息都表明说明可穿戴市场将不会像部分市场研究机构设想的那么美好。国外科技网站eWEEK认为,要取得成功,该类产品需要做好十点。
1. 更加智能
在目前的市场上难寻真正“智能”的可穿戴设备。当然,很多产品都能够测量健身水平,且支持部分智能手机式的功能,但大家仍然在等待能够兼容各式应用、适时适地给予用户消息提醒且能够一定程度上替代口袋中的智能手机的产品的出现。更加智能的可穿戴设备——或许像谷歌眼镜那样——对于该市场的未来将至关重要。
2. 实用性
很难说现在多多少可穿戴设备真正适用于普通消费者的生活。像耐克FuelBand这样的产品的确能够帮助追踪运动情况,但除此之外没什么实际用途。可穿戴设备厂商不仅需要做好外观的设计,还需要证明它们的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很实用。
3. 大公司的助力
目前可穿戴领域比较成功的公司大多数都是那些有名且有雄厚财力的企业。像Pebble这样的体量较小的公司虽然能够引起一些关注,但到最后成为市场赢家的很可能还是像谷歌、三星、索尼、苹果这样的主流公司。
4. 强劲的软件支持
可穿戴设备普及之路的一大障碍是软件整合。三星Galaxy Gear 2搭载尚未站稳阵脚的开源操作系统Tizen,该公司计划今年晚些时候推出一个Android版。其它产品内置的操作系统也大多不如人意。可穿戴设备的系统必须要做到两点:易于消费者理解使用和运作良好,缺一不可。
5. 与其它设备整合
在可穿戴领域,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走开放道路,愿意整合其它的设备。例如,三星Galaxy Gear 2支持与三星手机配对。
6. 第三方开发者的支持
目前,针对可穿戴产品的第三方应用数量还很少。可穿戴产品制造商必须要争取开发者的支持。不管是基于位置的应用,甚至是游戏,第三方应用对于可穿戴设备的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7. 文化认同
可穿戴技术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得到当代文化的接受。它们需要给用户带来舒适自然的穿戴体验。
8. 提供价值
可穿戴产品必须要有目的性。如果消费者想要能够追踪运动情况的产品,那制造商们就应该提供可测目标创建功能,激励用户去运动。而如果消费者想要借助智能眼镜最大化生产力,那制造商们也应该满足他们的需求。目前市面上很多的产品都华而不实,这一点必须要改变。
9. 耐用性
要是可穿戴设备定价颇高,那它们最好能够使用足够长的一段时间。在智能手机领域,正是计划报废(为增加销量故意制造不耐用商品)帮助苹果和其它公司提升收入。而在可穿戴领域,智能眼镜、运动追踪设备等都需要做得比较耐用。很多消费者并不希望每年都更换可穿戴设备,而希望获得耐用的产品。而设备厂商们则往往不愿意提供该类产品,担心收入受损。
10. 可接受的价格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或许是产品的可购性。要取得成功,可穿戴产品就需要设定适宜的价格。谷歌眼镜最近限售一天,很快就销售一空,尽管其价格高达1500美元。然而,购买该设备的人都是喜欢尝鲜的数码爱好者,而非普通消费者。谷歌要吸引那些本已不愿意花数百美元买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的消费者绝非易事。(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