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正如工业革命会诞生新的时代巨头一样,移动技术引发的革命亦是如此。《财经》杂志最新的封面文章《互联网中国变局》从宏观视角切入,深度解读了大变局之中的三大巨头。BAT们对移动时代资源重新分配的担忧、对线下垄断的渴望以及毫不掩饰的野心——这一切,正在引发互联网行业20世纪以来最大的震荡。
三大巨头疯狂收购背后的战略到底是什么?战略是近两年来频频被巨头管理层在公开场合提及的关键词,揭开战略的面纱,阿里、百度、腾讯有关入口之争终点在哪里?竞争的边界在哪里?他们各自面临哪些局限和弱点?谁将成功保住垄断地位?以下内容为文章节选,推荐阅读:
在距离阿里巴巴杭州总部5.4公里外的一家创业公司内,其CEO办公室中放着一块不起眼的小黑板,上面写着腾讯和阿里两家公司的名字,并在各自下方标出了优缺点。
去年底,这家主攻互联网金融方向的创业公司第一款产品刚上线,就分别收到了来自腾讯和阿里的入股要求。双方在竞争中轮番提价,并明示这家公司,选择谁就意味着不能再与另外一方合作。
中国互联网发展了20年,已形成几大寡头主导之势。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三家公司分别领先于电商、社交和搜索领域,业界将它们合称为BAT,寓意蝙蝠。但从去年开始,这种看似稳定的市场格局,因为移动互联网的不断介入而变得动荡不安。
中国互联网市场已形成三股力量:BAT巨头公司、海量创业公司、变量公司(小米、美团互联网企业以及传统企业)此消彼长、相互博弈。
为了保住垄断性地位,近两年来BAT三家分别展开地毯式收购,以扩大外延。
自2011年以来,中国互联网并购与合作的数量比过去十年总和还多。《财经》根据公开资料统计,阿里巴巴在这3年收购和入股了30家公司,腾讯入股了40家公司,百度也入股了30多家公司。
几乎每一次大型收购背后,都有两三家巨头在竞争,它们在争夺中将竞购金额越抬越高,标的物也从创业公司拓展到大型平台型公司。“站队”一说,便由此而来。
相同的一点是,BAT三巨头迫切希望用自己巨大的流量资源、客户服务能力和支付能力,将线上的垄断优势延续至移动端以及线下。他们对移动时代资源重新分配的担忧、对线下垄断的渴望以及毫不掩饰的野心,正在引发互联网行业20世纪以来最大的震荡。
截至2014年4月,BAT三家公司的市值和估值已经超过了3000亿美元。但正如10年前的微软曾经咄咄逼人,如今也成了被拯救的对象,互联网时代的无穷变化,令BAT颇为焦虑。
阿里,到处找入口
阿里如今仍是平台战略,但平台入口(手淘、来往、高德等)如何整合,并没有形成具体的战略。阿里应当庆幸的是,移动时代刚刚开启,还有很多时间去寻找入口,并完成整合
据公开资料,阿里2013年总收入412亿人民币,净利润185亿,超过腾讯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但在BAT三家中,阿里却又是最急迫的行业收购和整合者。
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商业模式单一,主要收入来源于企业服务费,即通过提供广告位、销售额分成的方式向商户收取费用。而其视为“未来竞争力”的阿里云、大数据等事业部,目前只能贡献极少的现金收入,仍是每年需要十几亿元投入的成本中心。
与百度、腾讯不同的是,阿里是网络流量消耗方,后两者则是网络流量生产方。这种反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显得更为突出,也是阿里急于在行业内不断整合资源原因之一。
大众点评合伙人龙伟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淘宝天生的购物固定属性和移动时代的“随身性”、“位置性”是矛盾的。
在PC上阿里做的是买流量和导流量的生意,但是在移动端,流量是分散的,很难买过来。所以阿里对网络流量入口的需求变得更为强烈。
虽然收购行为不断,但最近几年来,阿里仍然没有构建起一个自己在移动端的超级入口。相对于腾讯微信的海量流量生产,阿里在支付宝、手机淘宝、来往三个应用的核心地位上摇摆不定,阿里无线部门的管理权也频繁易手。
4月2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一次公益活动现场谈起“来往”,马云说,“来往”不去打败别人,也不去讨好别人,只想在这里自己娱乐一下,自己快乐一点。
这句话让阿里的粉丝们颇为心酸。来往是阿里巴巴2013年9月发布的一款移动社交软件,马云曾对其寄予厚望,试图追赶微信,他还许诺,在无线业务上没有建树,阿里就不该考虑上市。8个月过去,如今来往的覆盖人数尚不足百万,与微信数亿用户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马云不得不放弃来往,阿里内部已是心知肚明。来往的战败和失势也让阿里迎来了自2012年分拆成25个事业部之后,最大的一次内部变动。
今年3月,马云夺去了陆兆禧掌管无线业务的权限,同时大规模调整无线团队。原无线事业部副总裁、阿里元老之一的吴泳铭、原淘宝CEO张宇调离原岗位。陆兆禧手下的多名干将,如汪海、三多,均从副总裁职位降至资深总监。
此后,支付宝钱包负责人、阿里小微金融集团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铭被调任接管阿里无线,很快又因为内部矛盾被送回了阿里小微。随后,阿里COO张勇上位掌管阿里无线。
张勇主推的手淘,由此正式成为阿里“主客户端”及阿里移动大平台战略的主体,即一个客户端覆盖所有服务,目前手淘中包含了微淘、淘点点、酒店机票、团购、教育,甚至物流和视频等几十项功能。
阿里对移动入口的焦虑,还体现在对高德的全资收购上。阿里希望高德可以成为连接线上与线下的一个关键入口。一位投资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阿里今年还多次向陌陌提出全资收购,但被拒绝。阿里还想控股美团,也被美团创始人王兴所拒。在今年4月美团的新一轮融资中,阿里以跟投身份参与了这次融资。
3月,阿里又宣布以53.7亿港元入股银泰商业集团占9.9%股份。在业界人士看来,这体现了阿里在移动上一个新的战略——成为线上+线下商业的基础设施。
在PC时代,阿里曾试图以电商为纽带建立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足够大的规模优势亦使其成为PC端的一大流量入口。故而制定了一个开放平台战略,即:把握住入口,做强电商,同时以入股的方式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也就是生态系统。但在过去的多项收购中,阿里并未试图完全控股,如美团、UCweb、新浪微博等,均是成为大股东。
但是进入移动时代之后,网络入口变得更加多元化,移动LBS技术撬动了线下万亿规模的传统零售和服务业,令传统电商(或称产品电商)开始黯然失色,在线上线下融合的过程中,移动入口的价值愈益凸显。
对阿里来说,不掌握移动入口,它的开放平台战略将无法实施。比如,阿里对参股的企业本来在股权上就无法进行实质性控制,若有入口优势便可以此挟持参股企业做相关合作,以达到完善生态系统的作用。若无入口优势,参股企业便会考虑更多利益问题,而非合作本身。
这也就是为什么阿里一定要全资收购高德,却又无法控制美团的原因。高德只是一个移动入口,美团因入口优势已然自成平台(不受控)。
阿里如今仍是平台战略,但平台入口(手淘、来往、高德等)如何整合,并没有形成具体的战略。此外,阿里一直宣传自己将成为线上+线下商业的基础设施,但这也需要从入口到后台的整合能力。仅仅拥有基础设施,阿里在移动时代的商业模式将缺乏想象空间。
阿里应当庆幸的是,移动时代刚刚开启,还有很多时间去寻找入口,并完成整合。
腾讯抓住入口搞开放
腾讯一改往日利用巨大用户基数迅速跟进产品线的思路,而是用微信入口和自家业务换取任何一家垂直巨头15%—20%的股份,从而达到缔造自家大平台的战略目的
在PC端错失电商这道大菜之后,腾讯这只企鹅意外地抓住了移动端的海量流量生产入口——微信。
作为腾讯入股京东的财务顾问之一,华兴资本CEO包凡接受《财经》采访时称,收购的发起方是腾讯。2013年1月起,腾讯CEO刘炽平曾多次接洽刘强东。令刘强东最终下决心与腾讯结盟的原因,正是微信的崛起。去年8月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开始正面交锋,整个互联网地盘正在被重新划分,在这一过程中,刘强东看明白了移动商业的整体趋势和腾讯战略。
2014年2月26日,腾讯和京东双方在北京北四环包下了一家酒店的会议室,秘密召开了项目启动会议。谈判内容虽然繁杂,但结果还算顺利。至3月10日凌晨,双方就腾讯入股涉及的所有法律文律的签字页交换完毕。当天上午8点,消息发布。
腾讯入股京东,这起2014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引人注目的并购案,从谈判项目启动到结束只用了13天,多少少也显现双方在战略布局上的急促。
对于京东而言,除了抬高上市估值,更大的好处是补上移动互联网的短板。截至2013年底,京东手机端的订单占比仅为15%,低于淘宝的24%。这个份额是手机京东上线三年半的成果,而易迅网在2013年8月接入微信商城后不到三个月就达成了。
原腾讯副总裁吴军称,腾讯的无线产品占中国整个无线流量的1/3以上,腾讯已具有电信运营商一般的实力和地位。
据美国里昂证券的报告,仅微信估值就达到了640亿美元,相当于Facebook收购WhatsApp价格的3倍。而微信中大大小小的每一层入口都被打上了价码。比如,微信“我的银行卡”中内嵌的一个接口(二级入口)估值就至少价值3亿美金。另据腾讯与京东签署的协议,前者将为后者开放“一级入口”。据一位京东的内部人士称,“一级入口”将和“我的银行卡”并列存在,其价值可能超过10亿美金。
这便是阿里巴巴及其他互联网企业一直想拥有的超级移动入口。
2014年年3月19日,腾讯总裁刘炽平在“答分析师会”上描绘了腾讯的未来——巩固社交平台、游戏、数字媒体优势地位的同时,在移动端进入更为宽广的生态系统空间。这些领域包括:电子商务、O2O服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医疗保健等垂直领域。在这些领域,腾讯擅长的就自己做,做不好或是不熟悉的就交给合作伙伴。
阿里巴巴一直想要实现的开放平台战略,事实上被腾讯抢了先机。即:腾讯一改往日利用巨大用户基数迅速跟进产品线的思路,而是用微信入口和自家业务换取任何一家垂直巨头15%-20%的股份,从而达到缔造自家大平台的战略目的。
自360和腾讯大战之后,马化腾便确定了开放的大平台战略。但彼时的开放稍显初级且混乱,所谓开放也仅是开放导入用户的能力。随着微信的成熟,腾讯才真正有底气进一步开放。其最新发布的“应用宝”,就是一款手机端的应用获取平台,不仅提供开放的接入模式,还与开发者实行“腾讯拿小头”的三七分成(在PC时代的分成比例是倒三七)。腾讯表示,2014给开发者的分成总和将超100亿元。
从利益上满足开发者,同时开放腾讯核心的资源和能力——基于微信和手Q的用户及关系链、支付能力等,此时腾讯的开放是真的在开放。而在这一逐渐开放的过程中,腾讯内部亦历经了管理层升级和生态升级的多次转变。
腾讯是三大巨头中最早将PC业务和无线业务部门从割裂状态进行融合的公司。2012年,腾讯组建了6大事业群组,将原先集中在一个部门的移动业务分散到了各个事业群。同时,在内部分化出了一块以微信为核心的“腾讯特区”,不受KPI限制独立发展。腾讯当年5位创始人依次功成身退,外部人才如刘炽平等担当重任。
腾讯原CTO张志东称,腾讯在结构变化之后,逐步提升并落实了行业生态的做法。这带来了整个腾讯开放平台的升级。
保守派百度待整合
百度看清方向却持币待购的“预备跑”状态持续太久了,到目前为止的收购多集中入口企业,对于一些垂直领域的主导型企业介入较少。对一个平台型生态企业来说,有旅游、视频、团购是远远不够的
从PC时代向移动时代转换过程中,腾讯与阿里巴巴两大平台日趋激烈的对垒,令百度慢慢有了被边缘化的危险,而在PC时代,百度曾是最大的流量入口企业。
目前,百度市值561亿美元,尚不及阿里估值的一半。不过,百度却是三家巨头中账面现金最充裕的,截止2013年底拥有384.27亿人民币现金。这让它有可能在2014年继续向大的标的企业发起收购。这也是李彦宏在2013年Q4财报分析师会议上所透露的信息。
回顾百度近两年的收购,其投资战略十分清晰:对于移动入口级企业,一定不惜重金达到控股地位(比如19亿美元收购91手机助手),对于其他补充生态型小企业,则采用参股的方式(如一些刷机公司)。
百度主管投资的副总裁汤和松曾在公开场合表示:PC时代四道菜——信息整合(搜索)、社交、交易(电商)、娱乐,移动时代端上了一道新菜——本地生活服务(线上线下的融合),要想成为移动生活服务平台,必须打通三个环节——流量入口、生活信息整合、交易下单。
从百度自身孵化而出的搜索、地图、应用助手、百度支付;加上收购而来的糯米、去哪儿、奇异等,百度旗下拥有多达14个用户过亿的明星APP。近期还有传闻称百度将入股携程网。4月16日,百度推出“百度钱包”,其在移动上的闭环至此基本构建完成:搜索+分发(91)+LBS(地图和糯米)+支付,也就是打通了汤和松曾说的三个环节。
事实证明,李彦宏及百度早在两年前便看清了移动入口的作用,并试图完成布局。多数业内人士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BAT三家中最具产品研发优势的就是百度,它始终站在技术创新的前沿,因此能更早地看到新的趋势。
但与马化腾性格不同的是,李彦宏行事略显保守。多数业内人士评价称,百度看清方向却持币待购的“预备跑”状态持续太久了,到目前为止的收购多集中入口企业,对于一些垂直领域的主导型企业介入较少。对一个平台型生态企业来说,有旅游、视频、团购是远远不够的。
据百度内部人士向《财经》透露,即便在是否做京东商城的基石投资者上,百度始终犹豫不决,目前的消息是“不做了”。不少百度内部人士认为,他们错过了很多机会。
互联网评论家洪波(Keso)形容百度的移动战略是组成了一支远征的舰队,包括爱奇艺、去哪儿这样的“中间页”子公司,不一定取胜,但总有一条船可以到达彼岸。但这种打法难免保守、缺乏锐度,确有可能在更加变化多端的移动互联时代被对手超过。
李彦宏在4月16日一次内部分享中首次确认了百度未来五年的战略架构,即围绕大搜索、LBS、移动云、国际化、用户消费(娱乐文化)打造一个年产值超1600亿元的百度。
架构十分丰满,但从目前具体的实施来看,百度的战略核心并非“舰队群”,而是“舰队的入口”。
百度LBS事业部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PC上,搜索是第一入口,在移动上虽然还是需求最大的入口,但存在被分化的危险。百度一直不满足于自身成为一个超级APP,而希望控制一个APP矩阵,甚至控制APP的入口。
上述人士称,百度在移动上的战略依然以搜索为核心,百度希望综合搜索、地图和本地生活领域的资源和优势,在移动场景下重新定义搜索。
所以,LBS部门的业务发展是百度的重中之重。目前百度对LBS的资金投入持续加大,希望在O2O战略中凭借服务体验冲出差异化道路,从与美团、大众点评的价格战中抽身;而在人力投入上,糯米正在大量扩招线下销售人员,公司还从大搜索部抽调出300名销售人员进糯米团;在流量支持上,百度搜索和百度地图向糯米大量导流。
上述人士称,百度拥有巨大的生活服务类流量,比起腾讯微信对大众点评的导流,百度的流量更精准。2013年四季度,百度在移动搜索领域的市场份额仍然高达72.1%,同期百度在移动分发的份额为41.2%(位列第一),相对优势仍然明显。
但越来越多人关心,移动时代有多少人的时间会用在搜索上?同时,用户进入搜索入口后,如何才能体验到百度的其他生态服务?这需要百度具备极强的产品整合能力。目前业内看到的,仍是割裂的百度各项产品和服务。
BAT三家都以平台战略自居,都以抓住入口布局长远生态为手段,最终有着主导移动互联网的野心。心态已然放开的腾讯,在战略上将最先开始加速,而阿里、百度无疑希望决战更晚一点,至少等到他们旗下的91无线、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开始发力。(《财经》记者 宋玮 陈庆春/文)
【本文作者宋玮系《财经》杂志记者,微信公众号Late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