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背后机构赢家:MIH投腾讯1500倍最高

如果你翻看全球顶尖的互联网公司背后的投资者,你会惊讶地发现:占据大股东地位的不是创始人,而是声名显赫的投资巨擘。

很多人抱怨中国的BAT是在为外国人打工,因其背后的大股东全是外国人,分别是百度——美国德丰杰,阿里巴巴——日本软银,腾讯——南非MIH.这也许更能贴切地反映,中国互联网产业与资本的尴尬格局。

对于唯快不破的互联网业,其增长速度早就让传统行业难以望其项背。狂飙的增速背后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创始人拥有创新模式,但缺乏资金的支持,这为资本提供了一个可供发展的肥沃土壤,他们要做的就是瞄准投资目标,在时间的酝酿下,催化出丰厚的回报。

但并不是每个投资机构都能有幸享受顶尖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红利,而是创始人与投资者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选择。

理财周报记者选取全球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互联网公司,包括Google、Twitter、Facebook、Amazon、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这背后基本都潜藏着全球知名投资机构,而且Twitter、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的机构持股都占据半壁江山。

创业者的激情成早期投资关键

能在Google成立早期参与投资,对硅谷著名天使投资人罗恩·康维来说是一种幸运,而这种幸运来自红杉。

当Google寻求第一轮融资时,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告诉康维,如果他能帮助该公司获得红杉资本的投资,那么他也将能够投资Google.

于是,康维竭力向红杉资本的合伙人迈克·莫里茨推荐这两个年轻人,莫里茨起初不以为然,因为他对大众热捧的。com公司不屑一顾。不过,莫里茨还是答应见拉里与谢尔盖一面。

在短短的会谈过程中,这两个像中学生一样的年轻人大谈自己的梦想,他们眼中闪烁的火花让莫里茨似曾相识,同样的火花他在年轻时的乔布斯眼中看到过。最终,莫里茨决定接受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的报价,红杉投资2500万美元,占股20%.

虽然现在红杉在Google占据的股份不足1%,和KPCB占据同样份额,但无疑Google已经让其名声大噪、赚得盆满钵满了。

同样被创始人激情感染的投资还有软银孙正义投资阿里巴巴的经典桥段。这是一段被神话为“在厕所6分钟搞定的投资”,事实远非如此。

据UT斯达康的创始人吴鹰回忆,当时是在其北海万泰的办公室,举行了一场投资人和创业者的见面会,将当时所有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召集在一起,向投资人游说。

当时的马云名不见经传,在彼时所来的企业家中,算是企业规模较小的,被安排在后面见投资人。但马云后来回忆说当时的感觉很好,当他在楼下等待时,协调人对马云说:“你只有6分钟的时间能够讲解,然后大家提问题。如果6分钟听完了以后,大家对你没兴趣,也没意思,没什么机会你就走人了;如果对你这个话题感兴趣,大家互相提问的时间会长一点。”

于是,马云就穿着一个破夹克,拿了半张纸,去见了软银的孙正义,还非常自信地说不缺钱,实际上并没有钱。他满腔激情地向孙正义等投资人用英语讲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很多人一头雾水。

但在投资人投票环节,大家一致看好马云,孙正义甚至决定将另一项投资停下来,投资马云。

“九年前我见到你的时候,你一无所有,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也仅仅是刚起步。但是,你的双眼冒光,闪烁着梦想和激情。我觉得你和杨致远一样疯狂,所以,我决定投资你的公司。”9年后,在一个公开场合,孙正义这样对马云说出当初投资他的原因。

因为激情,孙正义押注马云,他初见马云时,即预言马云会与杨致远、比尔·盖茨等人一样,创造一种属于中国的全新的商业模式。事实证明,马云没让他失望。

从2000年的2000万美元开始,此后孙正义不断追加投资,如今已经成为阿里巴巴当之无愧的第一大股东,占股比例高达34.4%,远高于马云的8.9%.而当初的投资也已经赚了几百倍。

后来居上的DST

理财周报记者在对选取的颇具代表性的全球互联网公司,进行背后投资机构梳理时发现,DST(俄罗斯数码天空科技)是上榜次数最多的投资机构。

作为俄国新秀投资机构,DST近年来表现突出,在业界以动作快、开价高、眼光准、速战速决著称。据说目前能让DST看上的公司全球不超过30家,其投资风格充满了神秘色彩,目前投资的企业包括Zynga、Groupon、小米。当然还包括Twitter、Facebook和京东,其中,DST为Facebook的第二大股东,占股为36.80%,为京东第四大股东,占股为9.2%.

Facebook这样的香饽饽项目,自然是投资巨头争抢的对象,但DST的CEO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却能打败老牌投资机构红杉资本的迈克尔·莫瑞茨(Michael Moritz)和KPCB的约翰·杜尔(John Doerr),成为Facebook的投资人,根源在于他对社交网络的深刻认识。

2009年1月的某天,尤里·米尔纳拨通了Facebook当时的CFO吉迪恩·余(Gideon Yu)的电话。当米尔纳说他可以过来拜访时,余表示不用这么远跑来就是为了见他一面。但放下电话,米尔纳就驱车去机场买了一张去加利福尼亚的头等舱机票。

初次见面,没聊多久,余就发现对方比想象的更理解社交网络及其影响力。米尔纳有一个“扎克伯格定律”(Zuckerberg's Law):每隔12至18个月,人们在互联网上彼此分享的信息翻一倍。将来人们会越过谷歌这样的通用搜索引擎,依靠社交网络上的朋友获取信息、做出决策。只要用户选择、搭建好自己的社交网站,它将负责过滤一切。这个想法与扎克伯格惊人地相似,于是,余直接将米尔纳带回办公室见扎克伯格。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4个月后,DST宣布向Facebook投资2亿美元,获得1.96%股权。

随后,DST不断追加投资,直到现在持有Facebook A类股的36.8%,成为A类股中仅次于高盛的第二大股东。

Facebook的牛气之处还在于它几乎戏剧性地拯救了一个基金——Accel,如今占据Facebook11.4%的A类股。

这笔投资几乎是Accel在投资上取得的最令人瞩目的成功。2004年,也是Facebook成立的同一年,布雷耶和他的Accel Partners却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年底,Accel正在募集新一期基金,但过程很艰难。这并不奇怪,在此之前,Accel的三只基金都亏了钱,投资者不但得不到收益,还损失了大笔管理费。布雷耶前往普林斯顿大学见LP团队,却被当面告知普林斯顿将不再为Accel提供资金。普林斯顿合作的其他基金从投资互联网公司中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Accel却慢了半拍,像许多追悔莫及的风险投资公司一样,它也错过了谷歌。2004年,谷歌在纳斯达克挂牌。

随后,哈佛也抛弃了他,接着是麻省理工。美国的私立大学手握大量资金,位于东北部的8所长春藤盟校更是如此。但接二连三,布雷耶失去了三家最有威望的大学的背书,Accel在风险投资圈中的地位岌岌可危。

最终,布雷耶为Accel IX募集到了4.4亿美元,为Accel成立以来规模最小的一只。但没有人知道,这期弱小的基金将成为历史上业绩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基金。

六个月后,布雷耶投资了Facebook.那是2005年,Facebook成立一年,刚刚把“the”从它的名字“theFacebook.com”中去掉,注册用户不到300万,盈利模式远未成熟。布雷耶为Facebook注入了1270万美元。当时Facebook的估值是9800万美元。

据报道,做出这一决定,布雷耶只花了三天时间,为的是赶在华盛顿邮报之前。华盛顿邮报与Facebook的接触远在Accel之前,当时协议已经接近谈妥,但最终布雷耶以更高的开价,赢得了这笔投资。

到上市时,Facebook的月活跃用户已达到8.45亿,开盘市值1152亿美元,是当年Accel投资时的1000倍不止。

Accel的触角也伸到了中国。2005年,Accel与IDG合作成立IDG-Accel中国成长基金,这只基金目前已经过三期募集。最新的一笔投资,是本月对Roseonly专爱花店超千万美元的投资。

投资腾讯MIH回报近1500倍

如果以投资回报率计算,回报率最高的当数MIH投资的腾讯,14年回报近1500倍。

2000年,正值互联网泡沫爆发,腾讯被非洲国际传媒大鳄MIH(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一举收购了公司46.5%的股份,取得了与QQ的创业者们相同的股权份额,相对控股了QQ,当时的IDG占据7%.

此后,IDG和盈科数码都套现退出,获利仅十几倍。面对后来腾讯势如破竹的增长,想必双方都悔青了肠子。

据称,在IDG内部,当年卖掉腾讯股份被认为是一次“决策失误”,腾讯是IDG的三大痛之一。有人认为,为什么短短一年时间就将腾讯股权转手套现?只怕不是简单的决策失误所能解释,更重要的原因其实是IDG和盈科数码皆对腾讯看走眼了。但谁又能完全预料到,腾讯能成长为如此庞大的“企鹅帝国”呢?

接盘者MIH成了最大的赢家,不仅投资回报倍数创了纪录,而且超过470亿美元的净收益额也是史无前例的。

从一组有趣的数据就可以看出腾讯对MIH意味着什么:MIH为南非传媒巨头纳斯帕斯(Naspers)的全资子公司,根据Naspers公司2013年年报数据,其在腾讯的持股市值,是其资产总额(99.75亿美元)的4.72倍,是其年度总收入(74亿美元)的6.36倍,更是其年度净利润(7.97亿美元)的59.1倍。

像MIH如此好运的机构并不多,更多的是在获利后选择退出,尤其是一些受时间限制的基金。比如曾投资阿里巴巴的纪源资本。“我们去年已经退出了,因为我们是2002年投资阿里的,我们是阿里最早的一批投资人,去年我们卖给了其他的机构,我们也很想等到他们上市,但我们的基金是10年期的基金,到期了,也该给基金画一个句号了。”纪源资本的合伙人这样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但这种被迫退出,也让纪源资本大赚一笔,据了解,当时纪源资本只投资了七八百万美元,彼时阿里巴巴的估值区间约为1.5亿元美元到2亿美元之间。如今即使以最低的1000亿美元的估值算,回报率也高达几百倍。

推特背后的低调投资人

在全球声名显赫的社交网络Twitter和Facebook的背后,潜藏着同一位投资人——苏海尔·利兹维(Suhail Rizvi),Rizvi Traverse的联合创始人。

苏海尔·利兹维十分低调,但由于他个人和代表其他投资者持有大量的推特股权,在推特上市时吸引了公众的密切注意。根据推特的招股书,Rizvi Traverse是推特IPO前最大的外部股东,占有17.9%的股份。

尽管如此,他低调到甚至极少出现在网络,推特上市那阵网络上还找不到他的照片,并有报道称他请人定期清理网络上他的照片,并监控维基百科里介绍他的页面。

有消息称正是因为Rizvi Traverse低调的作风巩固了它与推特的关系,并确保了它能够进入推特以及其他热门初创公司。Rizvi Traverse曾投资过的热门公司包括社交网络Facebook、电子支付公司Square、社交杂志Flipboard.

Rizvi Traverse2010年底开始投资社交媒体,他的基金吸引了包括摩根大通在内的大牌投资者。摩根大通通过Rizvi Traverse的投资,持有10.3%的IPO前推特股份。

除了社交媒体,Rizvi的投资还涉及电信和娱乐行业。2007年,Rizvi Traverse投资了顶峰娱乐,这是一家独立电影公司,发行过大受欢迎的《暮光之城》系列。Rizvi Traverse还帮助休·海夫纳进行《花花公子》的回购。海夫纳是花花公子杂志的创刊人和主编。

随着热门公司推特的上市,他很难再保持同样的低调,雇佣了公关公司,逐渐开始更多地与公众交流。

另一家叫Spark Capital的风险投资是推特上市前的第三大外部股东,排在Rizvi Traverse和摩根大通之后,占股6.8%.这是一家总部位于波士顿的风险投资公司。

除推特外,它参与了早期融资的知名公司还有轻博客Tumblr(于2013年以11亿美元被雅虎收购),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公司Oculus VR(后被faceboook收购),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应用Foursquare等。

令人好奇的是,一家位于美国东北部小城波士顿的风险投资公司,如何有机会投资进入位于西海岸硅谷的热门科技公司?

福布斯网站曾有报道,成立于2005年的Spark专注于投资媒体、娱乐和移动领域的科技创业公司。

2006到2007年间,当其他公司募集规模高达几十亿美元的基金时,Spark维持了相对较小的规模,第一期基金2.65亿美元,2007年的第二期和2010年的第三期都为3.6亿美元。它组织结构上的设计使所有的合伙人而不仅仅是被指派到项目的合伙人能够与被投公司合作。它积极地在全国范围内投资项目,而不在地理位置上做限制。此外,Spark的合伙人Sabet自己就是社交媒体的爱好者,常常活跃在他投资的推特、Tumblr、Foursquar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