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和金融的审慎性这样两种性质不完全一样的东西结合,使得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与控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创新,都是我们现在亟待解决 的问题。”5月10日,央行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谈及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金融监管时称,功能监管应该是势在必行的一个要求。
业务之外的挑战
2013年下半年以来,最为火热的互联网金融莫过于余额宝类理财产品、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平台和众筹四大方面。
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马蔚华在该论坛上表示,监管当局对新生事物采取一种扶植和容忍的态度,发展到一定时期因势利导,才建立制度、进行规范,给互联网金融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一个条件。
面对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感受到了冲击。马蔚华认为,互联网金融出现以后,给传统银行带来了职能、融资、财富管理、负债四大方面的挑战。第一是职能端,传统银行的业务首先是支付,第三方支付每年百分之百地增长,现在已经快5万亿规模;第二是融资,P2P等网络信贷给银行融资端带来挑战;第三是理财、财富管理方面,余额宝等产品对银行理财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四是负债端,由于银行存款利率受到管制,而余额宝等收益率有的达到6%,高于银行活期,客户都愿意去买余额宝,对银行负债有比较大的冲击,这是银行脱媒的加速器。
马蔚华称,上述表现对银行盈利有些影响,但现在影响不大,互联网金融份额占比仍然很小。不过在他看来,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要超出这些业务层面,在上述对业务方面的挑战外,还有更为值得重视的四大挑战:第三方支付切断了银行和客户之间原来的联系;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的消费方式;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开放性,传统的银行内部的渠道还是比较封闭的;互联网金融更加普惠、更加民主、更加考虑到小众。
面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银行已经在做出多方面的应对。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客户的快速聚集和退出,有点儿像快闪,这种跨界思维给很多传统行业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华夏银行行长樊大志在上述论坛上表示,就是“不明觉厉”的竞争在增加,银行搞不清楚谁在和银行竞争,但是确实竞争很厉害。
“银行自身要反省不同类型的风险管理同质化问题。”樊大志举例称,银行对付100元钱和对付100万元钱的风险评审是一样的,就很难做到小金额的交易以效率优先,而大金额的交易以安全为先。同时,与余额宝等产品相比,银行的很多产品有“宝宝”的特性,却没有按照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和客户需求去整合提升。而这些方面,银行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功能监管是个难题
互联网金融兴起之时,就被推向了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对立面。但樊爽文称:“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本身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他认为,实践中到目前为止严格意义上的新模式并没有出现。同时金融真正的“去中介”和“脱媒”的路还比较遥远,至少在短期内做不到。
对金融的“敬畏之心”是樊爽文在上述论坛中提及的关键词。他表示,不管怎么样界定互联网金融,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还是应该遵循金融业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内在要求,核心还是风险管理。
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安全与效率”平衡的思考,对监管而言则是“创新与监管”的平衡。樊爽文称:“金融监管体制、理念和监管的方式都需要与时俱进,功能监管应该是势在必行的一个要求。”
金融交叉混业越来越频繁且复杂的今天,分业监管的格局并没有改变,这就导致一些金融交叉的部分可能会处于监管真空地带,也有专家提出功能监管。不过按照目前互联网金融归口监管来看,“功能监管”如何实现是一个难题。
“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和消费者群体的扩大,风险形成和传递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了,风险管理更加复杂。所以,对金融监管来讲,需要进一步加强,而不是放松。”樊爽文表示。
而在业界期待已久的“负面清单”监管模式上,樊爽文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在金融领域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弊大于利。同时,他也提出同一个市场同类的业务应当保持监管的一致性。
“互联网金融监管将来业态慢慢区分以后,将不仅仅是央行在监管。”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廖理5月11日在做客人民网直播室时表示,互联网金融可以分类,代表不同的业态。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必然是指其中的一个业态,分得越细,才能把工作做得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