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马斯克看到的太空产业链

SpaceX:特斯拉马斯克看到的太空产业链

 

特斯拉电动汽车让硅谷的投资人Musk(马斯克)变得火炸天。但更抓人眼球的是他创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5月22日,Elon Musk宣布,将于2020年在火星上建立人类聚居地。千万不要以为开一个太空探索公司,是有钱人的玩具,相反,SpaceX可以给Elon Musk带来巨额的商业价值。

根据发展与经合组织(OECD)最新的一次数据,太空相关产品与服务早在2009年,就达到单年1500亿至1650亿美元的营收。当年,G7与金砖国家为主的35国政府预算,达到644亿美元,而通讯、卫星广播、定位导航、对地观测以及卫星制造产业链,则构成了庞大的民用市场。

如此,政府对经济“基础建设”的天空投入,以及消费市场的地面产出,便构成了太空经济产业的闭环。

目前,全球共有1000多颗卫星,其衍生产品正在不断发展。以农用机械为例,从行业巨头美国迪尔公司(John Deere)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到细分市场中,德国亚马逊公司(Amazone)的农药撒施机,正通过卫星定位与对地观测技术,实现农机控制,从而优化从耕种到收购的各个环节。不但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对农地的污染也大为减少。

因此,虽然传统上,私人企业在卫星制造与发射阶段,有机会成为政府项目的分包商,但是,随着太空产业链闭环的逐渐形成,私人资本在全产业链的布局,便有了意义。

对于Elon Musk来说,也是一样。看起来,自2006年拿到NASA的商业轨道运输服务合同后,SpaceX才不断接到各国商业界、研究界以及军界的项目。但实际上,它早就开始通过收购等方式,进行产业布局。

例如,2005年,SpaceX从英格兰的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手上,买下了从该校转制出来的卫星技术企业Surrey Satellite Technology Ltd(SSTL)10%的股份。该企业迄今已经拥有14颗卫星,这便使得主营火箭发射的SpaceX,通过资本控制,得以涉足卫星制造与运营产业。

而且,更为美妙的是,2008年4月,SSTL 80%的资产被欧洲宇航防务集团的子公司Astrium收购;很快,2008年8月,SSTL的美国业务开张。对于SpaceX来说,它与欧宇防务这个欧洲“总包工头”之间的关系,也就更进了一步。

SpaceX的案例,印证了OECD的行业性分析。考虑到太空经济中,相关国家的技术、资金、制度禀赋,以及市场空间不同,跨国投资便成为这一产业的重要特征。根据宇航战略研究2009年报告,1990年到2009年间,121家太空装备制造企业的投资中,有59%为合资企业。这也推动了技术的跨国转移。

如此说来,国际关系也成为一国太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中国和印度来说,一方面是依托与俄罗斯的传统关系,从而发展自己的航天技术;一方面,两个均积极加入欧洲的宇航项目,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然而,对于中国来说,武器禁运和科技管制正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