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中国IaaS市场有何印象?
市场热闹,但竞争并不激烈,每个服务商都能找到自己发挥的空间。
不断有国外服务商涌入这一市场,国内也有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电商企业甚至硬件厂商挤进这一行。
厂商、用户对云计算、云服务的概念仍有争论,技术架构、商业模型没有一定之规。
云服务商之间的竞争不是主要矛盾,云模式与传统模式之间的博弈才是主流。
种种现象说明一个问题:中国IaaS还是一片蓝海。
“狼”来了,怕吗?
2013年12月18日,亚马逊AWS在北京举办隆重的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军中国市场。有人惊呼:“中国IaaS市场‘狼’来了。”亚马逊AWS进入中国市场,人们有喜有忧:喜的是,亚马逊AWS进入中国,说明中国IaaS市场具有巨大潜力,而这个市场在亚马逊AWS的参与与刺激下,可能会变得更加规范,会更快趋向成熟;忧的是,在国外已经做得十分成功的亚马逊AWS可能会给刚刚起步的中国IaaS服务商带来冲击。
亚马逊AWS中国首席云技术顾问方国伟表示:“亚马逊AWS会在遵循中国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服务好中国的用户,包括与本地合作伙伴、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合作,构建包含技术合作伙伴、咨询合作伙伴等在内的云计算生态圈,并提供中文界面的云服务管理控制台和更多的中文技术文档等。我们在中国也构建了包括技术销售顾问、解决方案架构师、售后技术支持等各种面向中国市场的团队,以便更好地服务中国客户。”
国外厂商进入是好事
从2013年12月宣布进入中国市场到现在,半年时间过去了,亚马逊AWS在中国的动作似乎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大。给人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是,在宁夏西部云基地项目开工之日,亚马逊AWS宣布成为其第一个用户。由世纪互联运营的微软云服务在中国落地已经有一年。首都在线负责运营的IBM云服务近期也要上线。
作为亚马逊AWS在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西部云基地首席战略官邹均表示,国外云服务商进入中国将对中国本土IaaS服务商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国外云服务商把国外成熟的云服务模式带进中国,给本土IaaS服务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第二,国外云服务商带来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可以给本土服务商以启发,例如亚马逊AWS关于数据中心Region(地区)和Availability Zone(可用区)的概念,可以极大地提高用户使用云服务的性能体验和云服务的可用性;第三,国外云服务商可以将很多创新的技术带进中国市场,通过市场竞争促进本土服务商的技术创新。
“不过,外国云服务商在国内也会遇到本土化的挑战。”邹均表示,“因为中国的服务商更了解本地的规范、用户的需求,毕竟在互联网服务这一市场上,还没有国外服务商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先例。但总体来说,国外先进的服务商进入中国是件好事,会促进国内IaaS 行业的繁荣。”
发挥各自的特长
记者在走访国内一些知名IaaS服务商时,听到的反馈基本是“不惧怕”、“不在意”。企商在线CTO陈鹏坦言:“国外云服务商进入中国会对市场造成一定影响,也会提高Iaas服务的技术门槛。这让国内的Iaas服务商更理性地认识到云运营服务模式的技术根源。但是我们不会恐慌。我们会针对当前云计算服务点的空白点深耕细作,并与客户进行更密切的沟通和战略合作。”
就在亚马逊AWS宣布进入中国的同一天,阿里云恰好也宣布其全线产品再次降价。人们想当然地认为这是阿里云给亚马逊AWS的一点“颜色”。其实,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宣布降价消息前的一个月,我们已经有了降价的公示。我们其实并不太在意国外云服务商进入中国这件事。”阿里云业务总经理陈金培向记者表示,“现阶段,在中国提供云服务的难度比较大,比如网络状况、运营能力等。一些先期在中国落地的国外厂商提供的云服务,其客户数量一年来没有大的增长。截至2013年底,阿里云计算平台已为98万个客户提供服务,涵盖电子商务、数字娱乐、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气象、政府管理等多个领域。”
无独有偶,腾讯云也于2014年5月10日宣布全面降价,最高降幅超过50%。对于云服务商来讲,降价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内部成本降低,服务商可以把利润的一部分让给客户;另一方面,这也是市场竞争的一个手段。腾讯云平台部总经理陈磊表示,这正好说明中国的IaaS市场是充分竞争的。
曾经在国外的知名IT厂商、互联网企业工作过多年的陈磊自2010年加盟腾讯以来,始终坚定地认为,无论从规模、技术、运营能力、服务能力等哪方面衡量,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都有能力与国外最先进的互联网企业竞争,尤其是在移动应用的创新方面,腾讯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先的。
外来的云服务商未来的工作重点在于本地化,这个工作量并不亚于本土企业做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领先的产品所投入的精力。“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未来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华云数据架构与资源部高级技术副总裁郭晓强调说,“中国本土的云计算企业更了解用户需求。基于开放合作的运营理念,我们会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云计算发展道路。”
中国厂商“反攻”海外市场
就在国外云服务商纷纷涌入中国市场的同时,国内的云服务商也开始了其国际之旅,首都在线、UCloud等一马当先。在今年举行的第六届云计算大会上,UCloud创始人兼CEO季昕华表示,公司一方面会扩展云平台在中国的覆盖范围,华东和华南的数据中心会陆续投入使用;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互联网企业逐渐走向海外,UCloud也会进军东南亚、美国市场,在这些地方设置更多的IDC和云平台。去年,UCloud在香港设立的亚太节点已经可以覆盖整个亚太地区的业务。
首都在线在上市后,希望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改善和扩充现有的云平台,同时积极拓展在美国的业务。如今,首都在线已经在美国的达拉斯找到了合作伙伴,新客户已经在测试之中。
“我们的一些客户希望我们能进入美国市场,在那里继续为它们提供云服务,主要原因是客户的运维成本太高,包括时差、语言、SLA服务水平、付款和财务流程等。”首都在线COO赵永志介绍说,“如果我们仍单纯依靠机房或带宽的资源,就只能做一家区域性的公司。云平台的建立让我们有更广阔的视野和能力拓展海外的业务。”2014年第一季度,首都在线的云业务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90%的业务增长都来自于云,而且客户的来源也是五花八门,既有互联网企业,也有传统企业。现在,首都在线的云客户总数已经有几千个。
IaaS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现在,一些IaaS服务商逐渐向PaaS、SaaS领域渗透。有人甚至提出了IaaS免费的设想,依靠PaaS和SaaS实现竞争的差异化。未来,IaaS会独立存在,还是最终会走上与PaaS、SaaS融合的道路?
记者采访到的国内外IaaS服务商普遍认同,目前中国的云计算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的早期。一方面,市场发展迅速,充满各种创新和变化;另一方面,市场潜力很大,可以容纳多个不同类型的云计算服务商。方国伟表示:“云计算服务厂商在决定提供什么类型服务的时候,其主要依据是用户的需求和其自身的特点。亚马逊AWS把自身的云平台服务分为基础服务、应用服务和管理部署服务。SaaS、PaaS和IaaS之间的界限会变得更加模糊,不同云服务厂商会有自己的侧重点。”
邹均认为,IaaS肯定会独立存在。“很多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电商企业甚至服务器生产商都有可能进入IaaS领域。IaaS免费不会成为主流,因为现在很大一部分对服务器的需求会转化成对IaaS的需求。不过,今后云服务的模式会很多,IaaS、PaaS和SaaS服务会相互渗透。”邹均表示,“专业化的IaaS提供商会独立存在,而且由于IaaS投资大、运营门槛比较高,以IaaS为主业的服务提供商的业务模式比较有保障。”
陈金培更是斩钉截铁地表示,IaaS一定会单独存在:“IaaS、PaaS和SaaS只是教科书上的划分,实际上很难定义或区别哪些服务是IaaS,哪些是PaaS。并不是所有厂商都具有将计算变成服务的能力。换句话说,IaaS是有很高门槛的。那些认为IaaS不能独立存在的人还没有真正理解云计算的价值。”
从目前情况看,IaaS通过开放API会与PaaS出现一定程度的融合,比如底层可开发接口的开放可以让IaaS上承载的应用更好地实现资源调度与整合。
但是,万国数据高级副总裁张权认为,这种模式与传统的PaaS定位还是有不同的。PaaS更多关注为应用开发者提供开发环境服务,而SaaS与IaaS之间的距离会更远。IaaS会独立存在,而SaaS会成为IaaS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鹏表示:“Iaas向PaaS的进军,不算是纯粹的急行军,毕竟一切都在发展中,有机结合是一个长期目标。如果还有人想通过互联网创业,就一定会有独立IaaS存在的空间。”
随着云计算市场的发展,应用会越来越丰富。在这种背景下,PaaS的概念和分类会弱化,IaaS层服务也会透明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IaaS没有价值,人们反而会对IaaS层服务提出更复杂的要求。华云数据很早就预见到了这样的趋势,所以从2013年起布局云应用市场,已与800多家独立软件商达成合作,3000多个软件产品入驻华云数据的云平台。郭晓表示:“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向企业用户交付的就是一个即开即用的云端部署应用,例如OA、ERP、CRM等。客户就是冲着这个应用去的,而不会关注IaaS的价格。”
IaaS最枯燥,PaaS最有意思,SaaS更丰富多彩,也能带来更多商业利润。青云公司商务拓展总监金岩这样形容三种云模式的特点。“青云创立之初的想法是做PaaS。但要做PaaS,总要有IaaS平台作为支撑。因为在国内遍寻不到适合的IaaS服务商,我们最后决定自己从IaaS做起。IaaS是基石,就像盖一座楼,只有把地基打好,才能保证上层建筑万无一失。”金岩概括说,“在IaaS领域,无技术,不商业。”
世纪互联微软云事业部总裁柯文达认为,云计算产业才刚刚开始,未来的市场前景广阔,IaaS、PaaS与SaaS模式都会有适用的需求市场。但是从竞争性来讲,IaaS、PaaS与SaaS相结合会是主要的趋势。目前由世纪互联运营的Windows Azure和Office 365为客户提供了多种选择。客户需要综合的云服务商满足其不同的需求。
中桥咨询首席分析师王丛认为,IaaS、PaaS和SaaS的价值、作用各不相同,很难互相取代。三者会独立存在,但也要看服务商的意愿。
2011年,腾讯云已经发布了自己的PaaS平台,其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管理方便,无需太多运维人员。陈磊向记者透露,今年,腾讯云在SaaS方面将有新的举措。腾讯云不会硬性区分IaaS还是PaaS,其目标是与合作伙伴一起全面满足用户的需求。
云架构有一定之规?
将计算能力变成一种服务交付给客户,这是云计算带来的最大创新,其影响极其深远。以前,SaaS为什么不能取得预想中的成功,就是因为缺少Iaas这一层面的支持。通过虚拟化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使用,IaaS可以实现计算、存储、网络等硬件资源的弹性伸缩和灵活调配。目前,大多数人认同互联网企业普遍采用的分布式的云计算基础架构,有的企业甚至会刻意模仿亚马逊AWS的架构。
时至今日,人们对云计算概念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这也决定了人们在构建云架构时所采用的思路和具体的技术会有差异。
高端存储也有需求
据赵永志介绍,即使在美国,云服务也是多元化的。虽然很多用户特别是中小企业会选择亚马逊AWS的服务,但仍有许多客户的需求是亚马逊AWS所不能满足的。
“我们最初接触的几个美国客户在看了我们的技术架构后表示,这不是他们所理解的云。但我们提供的服务确实又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赵永志告诉记者,“这些客户其实并不在意是不是云计算,而是能否以低廉的价格获得顶级的计算性能和服务。”
首都在线云平台的后台使用的是HDS的高端存储,从表面上看,这与人们熟悉的分布式云存储架构完全不同。但按照赵永志的理解,HDS的高端存储是一种多冗余的分布式架构,硬盘、控制器也都是分区的。这种架构的可靠性、性能更高,可以满足高性能计算客户的需求。
赛迪顾问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中心吴李知认为,分布式架构的优点在于成本更低,并能通过多点备份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除了银行等对系统稳定性要求极高的行业以外,用户采用分布式架构,其性价比更高。
单纯从IaaS的定义讲,尤其是从服务的角度讲,不一定要求后台架构必须是分布式的,但分布式架构更符合云计算的概念。
分布式好处多
互联网企业显然有不同的思路。
方国伟认为,无论是亚马逊AWS还是其他大规模的云平台,都会采用分布式的架构来设计和构建整个平台。成本和规模是大规模云平台在建设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大型云平台一般都采用标准化硬件再加上分布式系统软件的方式来实现云平台的规模化、弹性和高可用性等。这种分布式架构是技术和商业的自然发展结果。
以存储为例,当用户量不大的时候,采用传统高端存储在成本和扩展性上尚能满足要求,但在面对互联网规模的应用需求时,这种架构不但难以满足用户需求,而且其成本也会让人难以承受。
例如亚马逊AWS中的S3存储服务,它具有高达“11个9”的可用性,并具有海量存储能力。亚马逊AWS S3的单个大客户一天就能存储超过1PB的数据,这种数量级的存储需求不是传统的高端存储能满足的。因此,云架构的弹性和横向扩展能力只有分布式架构设计才能提供。
陈金培也有类似的观点:“云计算就是要实现弹性伸缩,而只有分布式的架构才能做到更小颗粒度的弹性伸缩,同时实现灵活的资源分配。如果使用高端存储来支持云计算应用,其成本是大部分客户所不能接受的。我不相信有人能用传统的高端存储做到资源的弹性伸缩和灵活调度。”
谈到成本问题,赵永志介绍说,他们在美国提供的云服务的价格比亚马逊AWS还便宜。这也是首都在线云服务不仅能吸引中国客户,也能吸引美国客户的重要原因。
“云计算要找到一条用较低的成本让用户获得最顶级的性能的发展道路。如果低成本换来的只是中下等级的服务能力,这不是云服务所追求的。”赵永志强调说。
郭晓表示,使用高端存储肯定可以向客户提供服务。华云数据目前也有部分节点使用这种方案,但有两个问题:第一,成本居高不下;第二,不适合大规模部署。高瑞存储技术相对成熟,部署和运维相对简单。很多大企业对高瑞存储的接受度会更高。
没有固定模式
不过,青云公司商务拓展总监金岩认为,从整个云计算的发展来看,采取分布式的架构是必须的,因为IaaS做的事情就是把尽可能多的物理设备集中起来进行虚拟化,对它们进行管理和合理的再分配。
当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时,这些物理设备很可能分布在多个物理位置上,这时采取分布式的架构是必然的。青云就采用了完全分布式的纯P2P结构。
“云计算基础架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具备安全、可靠、稳定、快捷、高效的特性,可以弹性伸缩,其底层架构不必限定于某一种结构。”金岩表示。
谈到云架构是不是一定要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陈磊表示,一切都取决于用户的需求:“每个云企业都有自己先天的优势,腾讯的最大优势在于互联网、移动应用方面。如果客户十分看重性能、应用体验,那么可以选择腾讯云。用户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可以做出合理选择。我们不应该从服务商的角度去定义市场,而应该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我们去争论到底是不是云没有意义。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给用户最好的服务和技术,帮助他们赚取更多的利润。”
中金数据云计算服务中心总经理崔玲也认同此观点:“技术构架没有完美的。我们不能只从技术构架形式来断定一个IaaS平台的优劣,而应该从市场需求角度去思考,哪种构架更能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中金云计算服务在仔细分析不同行业和客户的需求后,构建不同构架的IaaS平台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国内的云服务商普遍认同这一观点:要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适合的服务。“高端存储和小型机有其专用的服务场景,比如政企、金融客户等。分布式计算是云基础架构的重要支撑,但并不是绝对的模式。国内的服务商也不需要盲目向亚马逊AWS学习。一切服务模式皆由用户的使用方式和业务模式决定。”陈鹏表示。
万国数据高级副总裁张权介绍说:“我们既有分布式架构,也有高端存储架构,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云计算服务的特征是按需提供、弹性、网络依存性、可计量等。只要满足这些特点的服务就是云服务。云服务并没有对具体架构的硬性要求。正是由于架构的不同、服务能力的不同,才体现了不同服务商的不同定位。”
举例来说,对于某些游戏运营商或者有较高交易数量的企业数据库用户来说,分布式存储很难满足其性能要求。因此,它们就需要在市场上选择适合其需求的云服务提供商。
赵永志了解的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在美国,许多游戏方面的客户,特别是端游、页游的客户选择的并不是亚马逊AWS的服务。
你有云服务的DNA吗?
世纪互联在IDC领域地位卓然,过去几年也在云计算领域进行了多次尝试,直到负责运营微软云服务,才最终明确了自身在云计算市场上的定位。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不了解世纪互联转变的用户认为,世纪互联缺少云服务的DNA。
世纪互联微软云事业部总裁柯文达回应说,对于云服务商来说,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IDC厂商拥有很大的优势;二是技术研发能力,比拼的是技术创新能力;三是服务质量,看谁能保证团队整体的服务能力,实现标准化的流程,做到服务质量高、用户体验好、用户长期信赖,而这需要长期的积累。
世纪互联拥有10多年积累下来的基础设施资源和经验,对本土用户的需求有深刻了解,再加上微软全球领先的云研发技术和用户体验积累,实现了强强联合。过去两年多,世纪互联300多人的云运营团队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服务体系,不但达到了国际标准,完全合规,可以更好地保护中国用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而且可以提供稳定的企业级云服务。
众所周知,亚马逊AWS是从电商转型而来,Rackspace是从IDC转型而来。云计算是近十年才出现的新模式,现在说哪个提供商缺少DNA还为时过早。不过,邹均认为,可以从一些成功的云服务商身上总结出以下成功的经验:第一,不断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创新服务,具有快速提升服务质量和体验的能力;第二,能够快速扩大规模,并形成生态圈;第三,不断降低成本。“能否持续降低成本,适应所谓的‘贝索斯定律’是考验云计算提供商能否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的一个重要标志。”邹均表示。
方国伟认为,一个优秀的云服务商首先要具有“专注于客户”的理念,一切服务的提供和创新都要围绕着客户的需求展开。此外,云服务商还需要具有强大的分布式系统研发能力、多年的数据中心构建和运维的能力与经验。
“云的DNA首先是服务,其次是服务,第三还是服务。”张权举例说,“云平台自动化是云计算重要的技术特点之一,大量的服务交付都会依托于云平台的自动化编制完成。云服务商都非常重视这一点。但是技术不能解决所有的服务问题,自动化只是技术特征,更重要的还是服务意识。自动化编制需要符合客户对服务的需求、服务交付的习惯、服务的体验,而不是简单的人机对接。因此,软件开发商转型到云服务商会经历很长时间。”
2014年5月,首都在线宣告收购上海红之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红之盟是一家传统的IDC企业。在过去三年中,大量年收入在两三千万元水平的IDC企业遇到了发展的瓶颈。首都在线明确了要进一步扩大云业务规模后,开始在国内积极布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首都在线收购了原来有业务往来的红之盟。此举一方面增强了首都在线在华东地区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接收了红之盟原有的几百家客户。华云数据今年也投入千万美元,在国内启动了“寻找中国好IDC”的活动,希望找到更多有潜力的IDC合作伙伴,同时帮助它们实现向云的转变。谈到转向云过程中的难题,赵永志举了个例子:“云计算不仅涉及技术上的改变,而且销售模式也要随之改变。我曾经命令我们业绩最好的一个销售部门,只能针对一个特定的行业销售云服务,否则没有任何奖金和提成。正是在这种‘逼迫’下,我们的销售团队实现了完全的转变。现在所有销售人员都能十分清楚、准确地向客户介绍我们的云服务产品。”
两年前,陈金培就曾表示,中国将来有能力作云计算服务的公司不会超过3家。目前做云服务的厂商大部分只是贴了一个云服务的标签而已。云服务有极高的技术门槛,“钱+开源软件”的方式不一定能打造出理想的云平台。在传统IT领域很强的公司在转型云服务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因为它们没有像互联网企业这样大规模计算的应用场景,也没有足够大的客户群。“云服务商不仅要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而且要具有销售和运营的能力。”陈金培表示。
IaaS的未来在哪里?
当前,中国的IaaS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一定会有更多厂商参与进来,并逐渐明确自己的特色。方国伟看好中国IaaS市场的发展前景,认为大部分企业将不再构建自己的数据中心,而会直接采用第三方IaaS服务。那些已经构建了数据中心的大型企业也可以通过混合云的模式来利用第三方的IaaS服务。
在IaaS发展的初级阶段,云服务商之间的竞争并不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存在于云模式与传统模式之间。国外云服务商的进入并不会对本土服务商带来负面影响,反而会使云模式被更多的客户所接受,促进云市场的繁荣。“每个IaaS服务商都有自己可以发挥的天地。IaaS不单单是提供虚机业务,而是未来IT和CT融合的新业态,可以给客户提供简单易用、透明的兼具通信网络、计算、存储的基础设施服务。中国IaaS市场将是全球规模数一数二的市场。”邹均表示。
金岩也认为,就中国的IaaS市场而言,目前谈竞争还为时尚早。现在,企业用于云计算的预算只占IT整体预算的不足10%,低的甚至达不到5%。这说明广大的企业用户对云计算还持怀疑和观望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能提供真正满足企业用户需求的服务的厂商并不多。“我们希望未来国内能有更多厂商专注云计算这个领域,共同培育这个市场。”金岩表示。
陈鹏表示:“IaaS市场仍是一片蓝海。虽然在与IaaS十分相似的VPS领域已经呈现红海竞争的态势,但是对于IaaS来说,在混合云、私有云方面仍有发展空间。”随着微软、亚马逊AWS、IBM等巨头的进入,IaaS市场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基于公有云模式的IaaS服务意味着高昂的资金投入和规模化的服务平台建设。这也决定了IaaS的参与者会从具备雄厚资金实力或相关资源背景的企业中产生。”郭晓表示,“在中国,IaaS的竞争主要比拼的是服务商的综合实力,包括网络节点的规模、运营经验、客户需求响应能力、技术研发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等。”
“在中国,IaaS发展前景会好于SaaS。IaaS对于客户来说普适性更强,应用面更广。SaaS相对来说更适合那些需要‘交钥匙’服务的中小微企业和部分应用,如电子邮件、CRM等。”张权补充说,“IaaS的竞争主要比拼的是服务水平、安全性、可用性和价格。针对中小客户的价格敏感型市场会产生几个寡头,而对服务特征敏感的市场则强调个性化的发展。每个有独特竞争优势的服务商都会有自己发挥的天地。”
崔玲表达了类似的观点:“IaaS是云的基础。在IaaS市场发展初期,各服务商比拼的是平台,瓜分的是市场,但在后期比拼的是创新能力。”
Forrester首席分析师顾问戴昆认为:“IaaS市场的竞争已经开始,亚马逊AWS刚宣布进入中国市场时,各云服务商纷纷降价就是证明之一。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谁能够打造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同时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体验,谁将具有最终的市场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