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话题近日再次热起来,日本科学家推出了两个女主播机器人,不但口齿伶俐播新闻不结巴,而且外形逼真,几乎让人难辨真假。主播出来没几天,美联社就宣布,要“招聘”机器人记者负责写稿,虽然写的都是枯燥乏味的报表类稿件,但其革命性意义仍然让人为之一震。机器人从外表和功能上都更“人”化的现象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能写稿能主持 类人机器人杀入媒体圈
美联社上周宣布,他们将开始使用一种新闻书写软件代替人力,自动撰写有关公司财报的新闻。美联社在每个季度都将发布大约300篇这样有关公司财报的新闻,它不仅要求记者们密切关注财报公布的日期,而且内容枯燥单调,毫无技术性可言。报道称,只需30秒,一支由电子运算控制的“神笔马良”就能“攒”出一篇文章,每天在各大网络媒体上产出报道,今年预计将发150多万篇,内容涉及体育比赛、股票市场行情、房地产价格等,颇受人们青睐。
实际上,早在今年三月,美国《洛杉矶时报》已试过用软件撰写一篇当地地震的报道,一篇报道仅三分钟就出笼了。美联社承诺称,在发布最受关注的公司财报时,还会继续使用人力手写。在解释机器书写报道的应用意义时,美联社总编说,自动化将解放记者,他们不用再沉溺于数据、简单常识,始终徘徊在产业链的最低端。
就在机器人记者的消息传出前几天,日本的机器人女主播也华丽面世,不但外型栩栩如生,其幽默的谈吐和流利的语言表达更是“惊人”.这两位“主播”在与人对话交流时嘴唇会随着动,眉毛也会动,还会眨眼及左顾右盼等。拥有女孩样貌的“Kodomoroid”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比如低沉男性嗓音以及音调较高的女声等。她现场演示了播报地震和美国联邦调查局突击行动的新闻,还背诵了一段绕口令,“功夫”了得。另一个女成年机器人“Otonaroid”也展示了自己的绝活,当要求她自我介绍时,“Otonaroid”不仅怯场,还念错台词。她向现场说声抱歉后,表示“我有点紧张”,表情之微妙让人动容。制作这两个机器人的日本科学家石黑浩说,这两个机器人是用来研究人类如何与机器人互动的,但不少人说,从声音到形体都如此逼真,两个机器主播让人有点毛骨悚然。
有模样有情感 它们一直向人类“进化”
今年4月,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的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所长石黑浩,展示了最新成果Actroid-F,她被誉为“最性感”的机器人,已经能够与人类无障碍沟通。
去年9月份,Actroid-F就曾在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艺术学院进行实验,在实验中Actroid-F能够与大家进行眼神交流、简单移动和根据不同的语境回答问题。在此次大会上,她已经变得更加成熟。在现场的展示中,Actroid-F看起来极其逼真,而且能够完成点头、眨眼等动作,并可以进行简单的交谈和反应。“Actroid-F”机器人还有个兄弟,可以同人类进行交流。目前,这对机器人已经被应用在一些日本的医院中以观察病人对他们的反应。
人形机器人中可能以Aiko(爱子)最为人所知。Aiko是日本发明家Le Trung的梦想项目,Aiko在日语中的意思是“深受爱戴的人”,因此该机器人在设计之初的定位就是要成为一个接近完美的女性角色。自其在2007年首次问世后,Aiko的外观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越来越接近真人,甚至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另外,“日本先进工业科学和技术研究所”于2009年推出了名为“HRP-4C”的机器人。HRP-4C的身高和日本平均青少年女性身高一样为1.58米、重约43公斤,身穿一套银白和黑色相间的太空服。机器人“HRP-4C”全身共有30个马达来控制肢体移动,可以做出喜、怒、哀、乐和惊讶的表情。此外,它还能够缓慢行走,眨眼睛和用细小的女性嗓音说“大家好”.
日本软银公司近日推出全球第一款可以进行情感互动的机器人“佩珀”(Pepper),计划2015年上市,预计售价19.8万日元,主要用于老人护理和陪伴。“佩珀”用轮子代替双脚运动。同时,通过云计算分享数据,学习不同的手势、表达方式及与人类对话的语调。“佩珀”能对话、会唱歌、会跳舞。记者用日语向它问好,它会转着大眼睛问:“今天休息吗?”记者说“是的”,它又问:“那你是准备买东西呢还是去哪里玩?”“佩珀”的肢体语言根据对话内容改变,时而微笑,时而害羞。
研究人员称,通过赋予机器人这些下意识的反应能力,人们更能接受,而不仅仅认为它们是没有灵魂的冰冷机器。
少一层人皮 它们一样在“攻城略地”
如果说,外型逼真的机器人登堂入室会给人类带来一种恐惧感,那么虽然有些机器人没有“进化”成人型,他们在不同领域的能力一样会让人类觉得有一种压迫感。只要机器人做得和人类一样甚至比人类更优秀,就自然会让人有一种想“敬而远之”的心理。
比如这种优秀的“家政服务机器人”:美国iRobot公司的擦地机器人“Braava 380j”,价格约为人民币2000元。Braava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用水擦拭木地板、瓷砖等硬质地板的湿擦模式,另一种是干擦地板的干擦模式。湿擦模式下,可以像人用拖把拖地一样前后移动着擦拭地板。预先为专用清洁垫的水槽加水,即便需要擦拭的地板面积很大,也能一直保持擦布湿润。干擦模式下可在房间内直线移动擦拭地板。
Braava可利用机身内置的各种传感器来检测并避开障碍物,还能记忆擦过的地方并移动着擦拭剩余部分。为了提高精度,该产品还配备了“导航系统”,利用机身顶部的红外线传感器来识别照射点,以此掌握自身与盒子的相对位置。
机器人记者和主播的出现,会让媒体从业者产生一种危机感;这种拖地机器人的优秀表现,似乎也将为家政行业带来一次就业岗位的革命。
司仪机器人把新娘嫁了
2010年5月,日本一对新人结婚时,请了机器人做司仪主持婚礼:一个名叫“爱精灵”的坐式机器人。“爱精灵”身高1.5米、眼睛闪闪发光,梳着塑料辫子。据这款机器人的制造商Kokoro公司介绍,机器人主持婚礼在世界上还是首次。
当新娘身穿洁白的婚纱走过长廊时,几乎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唯独婚礼司仪例外,因为“她”被固定在了她的座椅上。在当天的婚礼上,“爱精灵”用细小的声音说:“请为新娘掀开面纱”.当新郎新娘在约50名宾客面前亲吻时,“爱精灵”还挥舞起双手。距机器人不远处有一个黑帘子,帘子后面是一台与机器人身体相连的电脑,有人在此通过电脑发布指令。
司仪机器人显然抢了人类司仪的饭碗,而且,由于其新鲜感和趣味性,在同等条件下,相信机器人一定会更受欢迎。
安保机器人护卫世界杯
在本届巴西世界杯上,有30个身材娇小却又“功夫超凡”的“机械战警”——机器人“派克波特”(PackBot)参加了安全巡逻和护卫。
PackBot是一种小型便携式机器人系统,可由单兵放入背包携带,故又称“背包”机器人。该机器人具有非常强的近距离山洞、建筑物内部或下水道搜查作战能力。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中,美军第82空降师首次动用了PackBot进行山洞搜查作战。
为了应对比赛期间可能出现的炸弹威胁,巴西政府与军用机器人PackBot的制造商iRobot达成了价值720万美元的交易,采购30台世界上最先进的防爆机器人,用来负责世界杯比赛期间的安保工作。它们被部署到12个举办比赛的城市中,探查可能出现的危险爆炸物,并在警方遥控下完成排爆任务。
“不伦之恋”机器人上了人类的床
爱与性是人类区别于机器的重要特征。可是,近年来机器人的发展却让人大开眼界,它们全然已经气势汹汹地成了人类的“第三者”.
英国人工智能专家大卫·利维曾阐述了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爱与性。根据他的观点,性爱机器人将广泛出现,四五十年后,人类有可能会爱上机器人。所谓性爱机器人其实是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装置,能够通过大脑引发实际的身体反应,或者让人在大脑中有一种完全的性感觉。
Roxxxy就是这样一个机器人伴侣,她的设计十分接近真人,身高1.7米,身材苗条,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发型和眼睛颜色,不同的型号还会有不同的功能,可以听你说话,跟你说话,或是爱抚你。经过近10年的研发,这种机器人于2010年首次问世。其实,Roxxxy更像是有性格的人体模型。尽管它的爱好与主人相同,但是它也会闹情绪,有时候也会犯困。科学家称,Roxxxy提供的不仅仅是性体验——它们更像是一个真正的伴侣,会与人交流谈心,与人建立情感上的联系。
“诡异谷”现象 机器太像人让人不安
现在,研制出像人的机器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特别是日本和美国的科学家。不过,机器人该有几分像人,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对类人机器人的极度痴迷被称为“诡异谷”综合征。“诡异谷”来自日本机器人学家森政弘提出的“诡异谷假说”.假说认为,在人和非人(诸如机器人)的互动中,人对非人的喜好程度与非人和人之间相像的程度并不成正比。起初,喜好程度确实会随着相像程度提高而上升,但达到一定程度后,人对它的喜好感会急剧下降,甚至转成厌恶。
美国科学家汉森则表示,他对于“诡异谷”综合征完全可以接受。他说,研发类人机器人给他带来无限乐趣。汉森坦言,他对类人机器人的痴狂可能令一些科学家难以理解。因为他们担心,机器人的外貌和人类如此相像,可能会对人类的主导地位构成挑战,害怕自己的身份被机器人夺取。
不少科学家认为,机器人不必搞得太像人,因为那样会让人不安。从功能上说,像个机器就行了,比如电视机、便携式设备等。可是石黑浩说,“打造类人机器人,就是为了探索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并让人反思什么是感情、什么是觉察、什么是思维”.不但如此,石黑浩还“以身作责”,制做了一个像自己的机器人,现在经常派其到海外去做科学讲座。他说,“像我的机器人替我去完成那些商业旅程,节省了我不少时间和精力。”“技术的进步意味着机器人的外表和行为更像人类,这样也会让我们反思自己的价值。”因为看到机器人可以像人一样讲话做事,人难免会对自己的身份与定位产生反思。
让人类以机器人为鉴
日本机器人专家石黑浩对机器人事业一直很执着。他和他的团队制造过多类机器人,比如仿真美女机器人,展示窗机器人,可以用在商店橱窗,会唱歌的歌星机器人,据说现在有了它的粉丝,会讲故事的机器人,沟通型的中性机器人可以满足老年人沟通交流的意愿,石黑浩还根据中型机器人进一步制造了小的中性拟人体,智能手机内设,内置了高通4G手机芯片,外形类人。石黑浩认为机器人未来可以替代演员,不会罢工,不会累。他希望未来机器人可以更接近人。不过,如何提高与语音识别更好的结合,与人进行有逻辑的对话,如何增加机器人的情感表现,仍然是个难题,不过最重要的是,人的想象力无法复制。
“叛逆”之忧机器人会反口噬主吗?
美国经典科幻电影《终结者》向人们展示:机器人可以救人,也可杀人;机器人可以造福人类,也可毁灭全球。重要的不是机器人作何选择,而是机器人背后的人类将作何选择。到目前为止,所有面世的机器人都是“乖孩子”,就算是战场机器人,也一样绝对听命于人类的发号施令。可是不少科学家担心,随着机器人能力的跃升,会否有一天,它们会甩开人类特立独行呢?更糟糕的是,有了情感的机器人,会不会因为不满自己的遭遇、或者是程序出错,从而把人类当成自己的敌人?这些担心已经成为不少机器人科幻电影的经典桥段。不过也有科学家称,从人类大脑产生意识的数学解构模型来看,情感机器永远不可能出现。因为计算机不能处理任何人类意识和情感所要经历的信息集成的过程,也就是说,机器人不可能有意识和感情的能力。因此,机器人注定将永远是人类的“仆人”,而不会翻身闹叛逆。有专家以战地机器人为例说,即使未来机器人大规模上了战场,但其作战仍将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信息化作战,指挥人员和士兵的主要任务在于指挥及作战,士兵应该以自然的方式和最少的人机交互来操纵无人作战系统以完成作战任务。因此,在未来战场上半自主控制方式将是地面机器人作战控制的主流。
目前,美军地面机器人普遍实现了半自主控制作战模式,旨在减少操作人员对机器人的人机交互,从而最终实现全自主控制的作战模式。但是,专家认为即使完全达到了美军所期望的自主作战模式,地面机器人的作战也不能完全脱离人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