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市场疲软,可穿戴越做越难

老人可穿戴

目前国内外对可穿戴在老年市场的潜力普遍看好,不少针对老年人开发的可穿戴设备业已走向市场。然而可穿戴设备在老年群体中的影响力却是微乎其微的。

在前几天举办的智慧城市博览会上,智慧养老备受关注,除了各种一体化的健康养老解决方案,笔者更为关心的是几款老年可穿戴设备。从与展商的交流和产品体验上来看,老年可穿戴设备无论在市场覆盖率还是产品本身,都不令人满意。

笔者通过对几家展商的了解,纷纷吐槽产品销量不理想,为什么老年市场潜力那么大却越做越难呢?

主流产品风头正火,利基市场被忽视

2014年以来,可穿戴产品可谓喷薄而出,MOTO 360、Gear S、Apple Watch等产品在全球范围刮起了一股股可穿戴浪潮,小米、咕咚、inwatch等厂商更是把国内可穿戴市场搞的风生水起。一时间可穿戴设备广布各大科技媒体的头条,着实抢了其他智能设备的风头。

可穿戴产品很火,爆漏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智能手环的鸡肋、智能手表的续航等问题纷纷成了争论的焦点。这些问题对于主流可穿戴产品来说,随着产品的升级换代以及不同品牌产品的相继发布,可穿戴产品的这些痛点被逐渐的淡化。然而对老年可穿戴设备来说,产品更新缓慢产品种类稀少,加之老年人行为习惯的原因,可穿戴产品的痛点在老年市场成了选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致力于可穿戴利基市场的公司偏向于创业团队,而其中不少人投身于儿童市场,毕竟儿童市场对功能的要求更加简单。宠物市场对设备要求不多同时刚性需求也不是很大,反而老年市场需求量和销售量完全不成比例。主流可穿戴产品越来越火,可穿戴产品的缺陷也日益明显,老年市场没有随着主流产品的火热而加温,主流产品的缺陷成了老年可穿戴产品不被选择的一个理由。

设计上顾此失彼,难以符合用户需求

根据民政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将超过1000万人,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空巢老人、失智老人、失能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多,成为不少厂商进军老年可穿戴领域的主要原因。

除了智能血压计、智能体温计等健康类产品,不少老年可穿戴产品纷纷致力于解决老年人的某个生理缺陷问题,具有定位功能的防走丢设备、监测老年人健康并具有报警功能的智能产品成了市场的主角。同时厂商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也着重去解决老年用户的某些生理问题。

就拿笔者在智博会上体验的一款主打老年人摔倒报警的产品来说,先不讲产品设计的美与丑,据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款手表能够在老年人摔倒时迅速打电话报警,并且拥有一周长的续航时间,GPS、蓝牙、SIM卡等一应俱全。但笔者在体验时却发现这款产品在用户体验上非常糟糕,一款面向老年用户的产品却安装了最新的安卓系统,由于屏幕只有两英寸加上没有很好的优化,在笔者用起来对视力都是一个考验,更不用说视力不好的老年人。

设计上的顾此失彼,使得不少针对老年用户的可穿戴产品难以满足用户要求,甚至显得有些奇葩。可以说为了抢占市场,一些厂商太操之过急了。

依托手机发展缓慢,单独销售遭遇瓶颈

就目前而言多种主流可穿戴设备定位为手机配件,然而对于老年市场来说,可穿戴设备想要依托于手机着实不是个好的选择。

智能手机如何进入老年市场尚且没有一个很好的方式,尽管华为、小米等厂商开发了老年模式,成效却不是很显著,老年手机依然被功能机占据了主要市场。而可穿戴设备往往需要和智能手机进行连接,可穿戴设备如果要依托老年手机进行发展,速度可想而知,这也是很多老年可穿戴设备独立于手机之外的主要原因。

而独立于手机之外便不得不考虑到老年用户的行为习惯,使得可穿戴产品不得不具有通信功能,而且需要有着不错的待机时长,当然适合老年用户的UI和功能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正如前面所说,不少可穿戴设备在用户综合体验上做的很不到位,这也正是其瓶颈所在。

笔者认为,老年市场的可穿戴设备和主流可穿戴产品有着不同的设计逻辑,厂商更应该淡化产品的智能性,采用极简化的设计理念。比如说保留通信功能却不主打,主要用于老年用户发生意外时的报警作用,而非是想着代替老年人手里的手机。

可穿戴设备在健康医疗领域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掌握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已是不少人的愿景。对于可穿戴厂商来说进军老年市场更应该由浅入深,逐步开发出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产品,急功近利式的产品策略只会让老年市场越做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