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是一部很神奇的电影——那么多并没有完全看懂它的人们(似乎我身边没有人100%看懂)都在热情地讨论它。这真的是一种久违的氛围和感受。
虫洞、黑洞、五维空间、机器人、星际空间站、NASA、宇宙飞船、太空旅行、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结晶……为什么人们会对这样的东西感兴趣?我们离这样的世界还有多远?当人们开始热衷于对一些未知世界的描述与想象越来越发生强烈兴趣的时候,我们离那个世界的距离正在一步步地接近,我们对那个世界的感知力正在更具象和直观。
更重要的是,这个未来世界的构成与基本建构可能正在将我们指向一条完全不同的新方向——这个有关机器人、人工智能、新材料、天体物理学和未来生命科学的世界建构在那条已经被我们走了20多年的“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的基础和想象力之外。更准确地说,就像40-60年前的硅晶片和集成电路技术的普及成为了日后互联网信息公路发展的基石那样,如今的互联网——无论是社交网络、新媒体、协作沟通平台还是云计算和被Peter Thiel认作是“忽悠”(fraud)的大数据,都将成为人工智能、机器人、未来宇宙、基因测序、生物医学甚至下一代人类“大脑”的基础工具,而不再是最核心的意志和最重要的引擎。
甚至,一些有关这些科学与技术的场景可以“绕开”互联网。当《星际穿越》里的塔斯(TARS)和凯斯(CASE)跌入五维空间、身在虫洞另一侧的时候,“他们”已经与互联网世界彻底失联了。此时,支撑“他们” 存储和运算和处理数据的是他们体内的芯片、数据存储空间和电池,而不是云端的数据中心——这只是一个极端的和故事中的例子,但一个真切的事实是:我们今天在探讨人工智能、机器人甚至无人驾驶汽车和无人飞行器,除了互联网本身作为操纵和实现管理它们的工具之外——更重要的,是强调这些看上去像一个人、一个盒子、一辆汽车、一架飞机和一只太空飞船的物理实体本身,更独立地具备对周围和外部世界的感知、交往、操作甚至人性化沟通的能力。只有让这些外部世界的物体本身通过技术更具备人的思考、感知和与世界沟通的能力,且让人们能够自定义和操控它,人们克服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恐惧”,以及抗拒人类本身被外部世界的“异化”才会更容易。而让这每一个人工智能“设备”自身变得更聪明的并非互联网技术,而是更强大的芯片、电池、仿生数据中心、传感器和新材料等“技术驱动”的领域。
再看看Elon Musk的三个项目——清洁能源公司Solar City、宇宙太空飞船公司SpaceX和举世闻名的电动汽车Tesla,都不是从“信息高速公路”角度,甚至以拓展信息高速公路为使命创建的。当人们越来越习惯用“互联网思维”的角度解读Tesla的成功时,其实陷入了一种日趋简单化和庸俗化的误解。Tesla在用互联网为一辆“车”本身赋予更多功能和变得性感的方面确实做得漂亮(比如那个有着强大交互功能的中控大屏幕和完整的互联网线上体验和订购流程),但真正决定Tesla与其它跑在路上的车不同的,是它的日益精密和有细微感知能力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强悍的电机驱动,自动巡航和预警能力,以及越来越真切的“无人驾驶”和“自动驾驶”技术——这些都不是只有非常强大的“云端数据中心”可以实现的。而SpaceX与SolarCity更完全是人们对太空世界与新能源技术的深度摸索——互联网只是最基本的实现和管理工具而已。
Google的两个联合创始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以及著名的风险投资家Peter Thiel是这个世界上更接近Elon Musk的几个人。他们对于人们至今沉迷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不知所终地狂奔和自high都有着强烈的不满,对硅谷的自满、资本过于追求表象成功的创业项目的不安,以及对“破坏性新技术”的渴求都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立场。此外,Y Combinator最近几期也明显加强了对生物技术、清洁能源和人工智能领域公司的投资。如果我们以生物医学技术领域目前最热门的几家不同阶段的公司——23andme、NDAnexus、Foundation medicine和中国的华大基因等几家公司为例,你会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尽管它们都是人们喜欢挂在嘴头的“大数据公司”,但不同于以往那些更传统的行业被互联网和所谓“大数据”和“云计算”赋予了新的能力,这些公司从第一天起,互联网工具和“大数据”就是它们的基石,而它们将要在此基础上向着解决人们生命密码的可知或不可知的未来一步步地迈进。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不是这些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公司”的加持项,而是前提条件。就像硅晶片、大规模集成电路和30多年前的个人计算机为互联网的出现、普及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是一个道理。也正是因为此,你才不会对Google联合创始人兼CEO 拉里 佩奇(Larry Page)放下Google现阶段的所有“主营业务”,将自己完全投身到对生命基因、机器人和仿生学等诸多领域的产品思考和“变现上”——Google X 可能才是未来的Google。“整合全世界信息并让它们自由流动”的使命在世界的大部分地方都完成了。而这些信息的整合与流动已不再是一家有前瞻性的公司最核心的使命了——人类未来的行进方向本身也在延伸。
同样,从这个意义上,当你注意到“创客运动”在全世界兴起的时候,当3DRobotics和大疆(DJI)这样的公司试图将人类的天空布满飞行机的时候,他们所作的任何事,都早已超出了用“互联网思维”思考的范畴。甚至他们在延伸的也不是互联网,而是人们对交通、农业、商业、物流和天空本身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而一些新的技术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一定会超出互联网本身所控制与掌握的范畴——一旦有一天我们真的进入了星际穿越的世界,被卷进黑洞,需要与跌入虫洞另一头的人和机器人们沟通和互相感知的时候,互联网想象力的终结,甚至就会来临。
此时此刻,坐在电脑前面,身边的空气每一个分子和原子中都浸润着“互联网元素”的我和我们,可能都正在向“信息高速公路”的尽头行进。这条路的尽头,是它与无数条未来之路错综交叉的、令人迷离的景象。而在我们离这条路的尽头越来越接近的时候,我们越来越不会有闲暇理会那些在这条高速公路上举着“互联网思维”的牌子故意摆出的凹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