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年终盘点时,大多数关于科技方面的预测无外乎是些前途光明或者了无生趣、又或是充满幻想或者显而易见的老生常谈。
近年来,IDC出版的预测报告通常避免落入俗套,他们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框架,让我们可以用来预测技术发展趋势。该公司于本周二发布了2015年度预测报告,长达17页的报告包括了大量数据与分析。
撇开细节不谈,报告中蕴含两个大的主题。首先是中国,近来大多数关于中国的报告和评论都是关于其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将要面临的挑战方面的问题。
“而在信息技术方面,行业的发展势头丝毫不受影响,”IDC首席分析师弗兰克?詹斯(Frank Gens)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中国国内的技术市场正在迅猛发展。”
IDC预测,2015年全年智能手机在中国的销量将达到近5亿台,这一数字是同期美国的3倍,接近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而在中国销售的手机中,85%左右来自本地厂商如联想、小米、华为、中兴和酷派。
中国本土智能手机制造商的崛起使外来者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三星近来增速和利润双双放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明年,中国的网民数量会超过6.8亿,这一数字是美国的2.5倍。而中国网民的数量还将进一步上升,这得益于该国发起的“宽带中国项目”,该项目旨在让95%的城镇人口能够便捷地访问高速宽带网络。
2015年,中国在信息与通讯技术方面的开支将达4650亿美元,按年增长11%。中国技术市场的规模将会占到全球技术市场规模的43%。
IDC报告中另一大主题则是新旧技术快速交替的过程。据IDC预测,全球在技术与通讯领域的支出将会按年微弱上涨3.8%。宏观数字有时难免遮掩了局部趋势。据IDC预测,在市场研究公司称之为“第三平台”的技术领域(云端、移动、社交以及大数据)将会有13%的增长率。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那些陈旧过时的技术将会面临增长停滞的局面,而且这些技术在明年下半年会逐渐步入衰退。
IDC的“第三平台”概念与高德纳提出的“nexus of forces”一起横扫了整个业界。(高德纳的概念基本与IDC的一样,只是在名称上有些许不同——社交交互、移动、云端和信息)。“第一平台”在IDC的字典里面被定义为“大型主机时代,跨度为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第二平台”包括了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络,始于20世纪80年代,结束于2005年前后。
云计算数据中心是驱动移动、社交以及大数据这类第三平台技术的引擎。建造这类云端“发电站”的代价与风险日渐增大。IDC预测,2015年在该行业将会有一批厂商遭到淘汰。
领先的厂商将会维持支出并且得到继续发展,IDC所指的领导者是亚马逊、谷歌、微软和IBM。“但是我们也会看到很多厂商退出市场,他们会从云端基础设施领域退出,重新回到自己擅长的领域,” 詹斯说道。
他同时说道,那些可能退出的公司是以云端服务的形式提供计算资源的公司,包括惠普以及一些电信公司。而基于云端的商业软件领导者Salesforce可能与这些云数据中心建设巨头中的一个达成交易。通过这种举措,Salesforce能够将资源集中在软件方面。德国软件商SAP近期就与IBM达成了类似交易。
IDC预测,随着一些厂商的退出,中国可能诞生出一到两家主要的云端厂商。而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搜索引擎的领导者百度或者社交网络巨头腾讯可能会建设供他们自用的数据中心,和亚马逊以及谷歌所采取的步骤一致。
“受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驱动,”IDC预测,“上述3家业内巨头将会在接下来的3至4年内挑战亚马逊、微软、IBM以及谷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