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瑞: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法律环境

12月12日,全球首个探讨产业互联网的大型会议,2014 CVW﹒产业互联网大会在北京亦庄召开,并通过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同步呈现。大会由亚信集团、云基地和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举办,汇聚超过5000名关注互联网和传统产业发展的全球IT和传统行业领袖和精英,探讨“互联网进入传统行业”、“传统行业互联网化”的演进以及产业互联网的技术模式和业务创新。

在下午的金融@互联网论坛上,王欣瑞律师作主题演讲,讲述他所理解的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法律环境。

王律师:大家好,我跟前面几位好朋友的角度不太一样,大家都是创业者,更多讲的是关于自己的产品,讲的商业模式的东西。我的主题分享是理解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法律环境,尤其我觉得现在这个时点跟我们明年再来谈的时候,可能大家会发现有些情况就不太一样了,现在处于监管政策并没有非常明朗,并不等于法律和监管政策会一直这样下去,中间会有收紧和调整,调整还是鼓励为基调,但是会有变化。所以我希望大家整体理解中国互联网金融面临的环境。

今天来到的企业和企业家恰恰是互联网金融中的佼佼者,他们的风控能力很强,他们遇到的法律问题和纠纷少一些,其他的从业者可能会遇到这个问题,你在这个里面做这个事情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法律问题。我们讲这些法律问题可能会讲两三个小时,但是我今天会简短一些,让大家不看法条的基础上理解我们的语境。当你参与一个事情,参与一个创业的时候有哪些重点要思考。今天我会重点讲几个东西,讲几个界限模糊,这几个界限模糊听完之后大概有印象,当你遇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时候你会想,第一个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互联网金融很多大家知道没有具体的法规规定,但是为什么现在P2P也好,众筹也好,他们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豁免,就是监管部门不管你,司法部门也是鼓励的态度,我们都有过交流,实际上强调的是直接融资,当你直接融资的时候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豁免,P2P就是这样,众筹也是,双方两个P直接发生关系的时候,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豁免。如果你做了间接融资,就是中间出现了资金池,先把资金大规模的归集,然后再投资。每个企业家见到我很多时候第一个问题是什么,非法集资,我怎么规避非法集资,严格的法律意义解释,互联网金融中80%、90%的企业都涉县非法集资,非法集资大规模从社会上归集基金再来投资。

第二个就是公募和私募界限模糊,大家做产品要有一个思路,我自己为很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服务,这些企业最后讨论做产品的时候核心在什么地方?其实最后归类到公募和私募在中国的监管程度不一样。甚至很多知名的产品也有这个问题,所谓的监管套利,他们怎么在做?他们把私募的一些东西放在公募里,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本身带有天然的公开性,带有公募的色彩,所以这也是一个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很多时候大家会觉得这块好象没有法律规定,实际上发现严格说有违规的行为,把私募的事情变成公募了,这是第二个界限模糊,就是公募和私募的界限模糊。这个东西当你没有法规,没有直接的法律,大家看到的时候会觉得就讨论合法性是从什么角度,而且这也是一个监管部门的角度,监管部门很多时候看很多做互联网金融的人耍小聪明,跟我讲有各种各样的规避方法,但是你真的和监管部门说,从本质上判断,比如说什么叫P2P,什么叫银行,其实界定的非常清楚,你可以界定清楚什么叫银行,但是什么叫P2P不是很好界定清楚。最后监管会怎么监管?一方面要采取实质性的监管,所以我们说到公募和私募,说到直接和间接融资的时候从这个方面考虑,也包括监管风险。

第三个我要讲的是设计到线下线上的风险的对接,今天这个题目叫金融@互联网,很多嘉宾跟金融有关,很多嘉宾也跟互联网有关。我们重点是讲@怎么把金融和互联网结合,尤其是线上线下结合。我们现在很多的互联网金融也好,金融互联网里头是带有O2O的色彩,有线上线下的部分,有的交易先从线上产生再改到线下,这是我整体鼓励的方向。但是大量的交易和咨询看到,交易早在线下形成了,线下把这个交易完成了。但是有很多金融机构,线下的很多金融机构,包括典当、保理,小贷和担保,他们都受制于资金来源的因素,所以他们实际上提升不上去,而我们变成了金融机构放大杠杆的工具。实际上某种程度是有监管套利的嫌疑的,但是不是一竿子都打死,实际上某些监管对资金来源的限制也是不合理的,像这种东西就设计到线上和线下,他们怎么对接。有人说我的项目来源真实,风控非常好,但是一旦出现问题的时候你发现法律文件不完备的,线上的逻辑和线下的逻辑中间是有缺失的。事实上我们见到很多互联网公司,金融和互联网团队是两个脑子,他们的对接也是有问题的,也是希望提醒大家注意一下。

第四点讲关于诉讼的问题,现在实际上在互联网金融诉讼案例非常少,我们进行大规模的调研和搜集,目前到法院层面的量还是很少,但是将来一定会爆发,将来一定会有很多复杂的事情。互联网金融本身现在互联网金融相对是小额,我一共的损失是一两千块钱怎么请律师打官司,那这么多人在这块,原来借给一个人,这个人欠他十万、二十万,他可能是跟你打官司。但是现在把这些钱借给一千个、一万个人打官司,他们跟你打官司困难,但是他们会维权,而这种维权往往是往刑事推,类似于上访,诉讼以外的纠纷解决机制。不要觉得他们不太会打官司就怎么样,如果你是做企业的你要考虑好每一笔官司催收的时候你怎么做,这个要考虑好,今天我挺受启发,听了创业者的关于风控的手段,实际他们是相当于在商业的设计把法律风险消除。就是你意识到法律风险消除不了你要想办法在产品和技术上设计,把这个东西要控制住。

还有一点用户数据的问题,这一点大家意识不是很清楚,用户数据的收集和使用我觉得未来一年两会爆发很多问题,我们事务所也在为央行征信中心服务,今天我看到很多嘉宾的PPT里有征信,什么叫征信?你做的大数据的评估是不是征信?是不是划入到央行的管理办法的征信,包括用户的数据的收集,我们会为很多的互联网公司提供过数据的咨询,问题千奇百怪,大家突然意识到到了大数据时代,数据很宝贵,它就是钱和财富,那数据怎么使用?很多人就是乱来,包括怎么用交流数据、行为数据,这些数据你有使用权还是什么?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要想到,不要等到做到一个很大的企业的时候出现问题像脸书网等也会面临这样的诉讼,在中国没有发生是因为中国没有完整的保护个人信息的立法,这个立法我们十年前就在了解,这么长时间没有出来,这个上面的立法优势是不断的加强,而且相对来说要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而且我们看到一些刑事案件的发生,所以大家做互联网金融的企业的创业也好,运营也好,要格外的注意。现在说互联网特别快捷,银行很老旧,但是银行在信息安全上相对来说还是做了一些措施,所以在这个地方大家也要在这个点上,法律风险上要有意识,在个人用户信息上要有意识,这个会成为将来高发的争议的诉讼的发生点。诉讼我们总结了很多类不一一讲了,但是前面讲的概念是法律风险其实不是没有了,很多人觉得这块没有法律规定,很多人说互联网等着央行、证监会、银监会出文件,其实跟大家想的不一样。这些文件出来之前,各种法规已经有大量的规定适用于。比如说P2P,借贷合同都是传统的民事法律的,不是没有法律规定可以乱来。我们看到很多像我说的对公募和私募的投机取巧,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你越过太多他不会说你创新,而是说你这个事情构成的风险。所以大家要多去想想,我到底在做创新,有助于实体经济的创新,还是直接的触犯一些东西,所以我很高兴听到各位讲到他们跟实体经济的结合,你跟实体经济结合的时候可以看到这个东西可以规避非法集资,可以规避法律风险。所以大家做产品的时候,做好产品,做好产品再把法律问题理顺。互联网里法律风险控制包括后面的纠纷控制本身就是产品一部分,我们看到很多产品做得非常大和红火,但是出事是早晚的事情,这些产品不便公开说,但是随着经济的下滑或者波动,现在很有名的产品都暴露出了问题,他们在合同里埋了很多坑。这是我重点跟大家分享的,一会儿可以再交流。大家不要把法律想当然的认为仅仅是风险控制的事情,法律代表利益分配的事情,合同上如何处理,特别线上线下的对接特别提醒大家注意,我就分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