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复星互联网投资集团执行总经理,原复星文化产业集团执行董事、创东方合伙人王瀚轮应邀前往决胜东方创业大赛培训营发表演讲,分享从上市公司角度看国内教育生态系统及发展动态。王瀚轮主要关注二级市场投资,主导美国教育中概股的系统性研究与分析。国内教育行业的两家巨头——新东方和好未来都是王瀚轮参与投资的典型案例。
决胜东方创业大赛培训营由决胜网与光合派孵化器合办,邀请在教育领域有长期积累和沉淀的投资人、创业者为营员梳理行业,培训内容主要集中成功企业经验分享、风投项目选择、教育行业分析、创业公司所应该注意的问题、互联网运营及商业计划书如何制作等。具体信息详见茄葩公告《教育创业者福利|15季决胜东方创业培训第一期:拿什么打动你的天使投资人?》
以下是王瀚轮在培训营的演讲精华速读,未经本人审阅。
(配图与本文不相关)
教育行业处在刀耕火种的年代
教育的现状到底是什么样,坦率讲教育不是特别好的行业。通过比较说明问题,全球市值最大的教育公司不超过50亿美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市值有3000亿美元,他们差不多是在20年左右(发展起来的),同样的时间内,教育公司只能做到普通互联网公司的1/60,所以教育不是一个特别好的行业。收入也一样,最大的教育公司收入也不超过100亿,但中国的教育市场(不包括校内教育市场),每年有一万亿左右收入,第一名占整个市场不到百分之一的份额,所以这是非常离散化的市场。大的市场是在体系内,在K12和大学这个市场里,外面的教育市场是很小的市场。
第二方面,整个教育行业是特别有意思的板块,不管是幼儿园、小学、初中还是大学,教育的管理者或者教育公司的创业者,绝大部分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商业训练,都是做老师出来的。做老师出身,就意味着在管理企业的能力上短板很明显。因为教师是一个相对个性化的内容创造者,并不是一个商人,或者说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这些问题,导致了教育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是很落后的。有的时候我们开玩笑说,中国的教育行业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年代。
第三,整个现代教育公司的历史都不短,但发展速度很慢,包括新东方也是这样的状态。整个教育公司都进入了发展瓶颈期,从我的角度看,不知道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大的教育公司,像新东方、好未来等一系列上市公司,增长就是15%到20%,是增速很慢的公司。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个人觉得不会是翻天覆地的发生,只会有一些改良吧。教育还是70%是线下的业务,30%是线上的业务,这是一个大的判断。
互联网教育做得好的还是新东方、好未来
今天,基本上优秀的教育公司都是全产业链的O2O和B2C的公司了,包括相对大一点体量的公司(也是这样)。我不认为教育公司里有什么技术,是什么人掌握,其他人不掌握,或其他公司不能掌握的。这个行业是一个比较苦的行业。
教育公司基本上是全产业链从头到尾的公司,才能真正做成相对有点体量的。基本上是从招生开始做到出口,所谓出口就是升学、考级、出国。产业链的核心的是内容和运营,但这两者都不是可以形成垄断的护城河,都是需要不断加固、不断花钱、不断融资的品类。不过,这个行业有一点好处,就是正反馈作用非常显著,你产品好、运营强就能做到口碑好、品牌强,新东方和达内科技就是这样。
今天看到IT技术创新,优化生态系统已经是常规动作,尤其是互联网普及以后,整个行业是在快速的起步。但在我看来,真正做得好的互联网教育公司还是这些传统教育公司,比如英语做得最好的线上教育公司还是新东方,K12做的最好的还是好未来,不是VC资助的这些企业。
整个PC互联网收入占比,我们算下来在传统教育里大概5%不到。移动互联网收入占比更低,像教育,大宗商品,大资产类的教育环节里,移动互联网上的交易占比是相对更低的,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是值得怀疑的。这个角度是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如果只是作为某个环节,内容或者工具,有可能会做出一些好的产品。
时间成本才是用户真正的成本
没有好的预收款的商业模式的公司可能做不大,因为时间成本才是用户真正的成本,资金成本不是。上课花多少钱这个事,在任何国家都不是用户考虑的首要问题;是不是浪费时间,在同样的时间下是不是有更多的、更超额的收益,这是用户考虑的问题。所以教育是一个典型的内容产品,这就意味着如果有预付才能证明你教育的内容是优质的,或者是独特的。
目前,基本上所有的全产业链公司都只能覆盖1到2个像样的细分市场,最大的两个市场就是外语和K12,单体做到20亿的营收,新东方、好未来都是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说DNA复制受限,由于目标客户定位不同,所以你的商业模式是没有办法复制的,这是挺纠结和悲哀的情况。
在教育这个市场里会存在非常多的离散的小萝卜头,就是小的市场,给很多创业者提供了机会。未必要做一个渠道类公司,做一个单纯的CP(Content Provider,内容提供商)公司,对于早期的创业者来讲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不可能形成一家独大的平台
新东方20年才长成一个80亿的公司,同比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里超过这样的规模的市值在三四十亿以上的公司一大把,所以希望大家心态相对的平和一些,预备一个相对比较长的时间。另外,每个模式的天花板比较低,这是挺悲哀的事,全球看都是这样。工具类,内容类,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里都是这样的情况,所以突破是每一个企业家的难题,包括今天的上市公司。
因为教育的本质在于产品是非标产品,所有教育公司的产品都是教育内容和教师的组合,这个组合天然就是个性化的产品,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老师讲就是一个不同的产品,就会有不同的受众喜欢。
我自己做过两年大学老师,感觉教育能够形成一家独大平台的可能性基本为零,过去没有,以后也挺难的。就是由于客户的细分化,客户各年龄段的需求不同,应用的场景不同,所以比较难有一个大一统的平台。不管什么方式都能够提供全部的服务,我觉得挑战比较大。
99%的人为生存创业
二级市场投资者为什么要投教育公司,是看现金流好吗,这个对小企业来说,现金流确实不错,但是对于二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来说,现金流规模并不大;是因为风险低吗,从投资者角度来讲,风险并不低,从创业者来讲风险相对低一些,因为单纯一个CP或者工具,只要产品足够好还是可以生存的。
创业可以分成生存型创业和理想型创业。投资者老是讲理想型创业的理想模式,在我看来99%不适合,1%才适合;99%都是做生存的创业,为解决自己或者一个小团队的生存。我们是在投资,但90%的公司都没有拿到钱,投完的企业里也就30%能活下来,30%里有10%能上市。
教育行业在我们看来商业模式比较简单,是典型的消费股,属于压项底的可以投一点,作为配仓底的资产必须买,但不会多买。大家在配置资产的时候,又是按照资产的属性,按照回报率来排下来的。教育在我们看来确实是压箱底的资产可以买一些,但是买得不多。
教育最大的市场在校内不在校外
教育行业创业机会非常多,工具内容都是机会,但是到底哪里是蓝海,几乎所有的细分市场,除了刚才谈到的上市公司之外,基本上是不毛之地吧,但是空间有多大我看不清楚。因为中国的教育在转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在转,这个依赖于政府,因为教育最大的市场是在校内不在校外,我不知道国外什么时候开放这块市场,政策是无法预测的。
我认为教育市场里的素质教育特长教育慢慢会起色多一些,会比过去大一些。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校内教育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形式,因为一二线城市教育资源比较受限,三四线城市的师资是很薄弱的。在教师这个体系内,实际上教师的待遇和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和教师的贡献不成比例,这里面有机会可以创造一些价值出来。
做教育产品公司比做教育全产业链公司赚钱的概率大
还有很多机会在很分散的市场,也就是优质的内容和工具,这个市场比较离散化,比较难用一个商业模式或一个角度去判断。但是这些东西都会改善整个产业链,提高效率,凡是有这样改善的都是机会,所以我认为这里是有很多的小机会的,但这样的机会比较难以成为大体量的公司。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做教育产品公司比做教育全产业链公司赚钱的概率大,但赚大钱的概率小。
我建议,如果是一个小型的创业公司,从产品的角度切入相对安全一些。教育企业成为10亿美元公司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到今天中国只有两家公司做到了,一个是好未来,一个新东方。美国也是,欧洲也是这样,而且成长轨迹都是通过收购来的,内生性增长超过10亿美元的就是新东方和好未来。所以如果有潜力成为10亿美元公司,我不建议去美国上市,我建议在A股上市,尤其最近比较火的新三板,实际上是流动性驱动的,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从创业者角度来讲,我觉得做产品,做现金流,卖给上市公司或者是在新三板挂牌是比较理性的退出方式。
创业九死一生,希望大家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还是从你个人的能力,个人掌握的资源禀赋,以及自己的所谓理想,你在哪份工作上心情愉悦的角度出发,判断自己该干什么,而不是因为别人做什么你做什么。中国人从众效应比较厉害,我自己觉得还是在理性思索完了以后再想是不是在教育行业创业,如果在教育行业创业选择哪个细分市场,希望大家宏观看看这个市场的结构。
小编有话要说:跟了一天的培训,发现大牛们讲的全是干货,大到行业分析,小到商业计划书的撰写,只要和创业相关,都有干货分享。茄葩君会一点一点整理嘉宾的演讲资料,在接下来的一周陆续为大家呈现这批干货,欢迎持续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