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智能家居产品,Nest在美国走进了千家万户,身价倍增至32亿美元;但不少打着智能旗号的硬件产品却鲜有人问津,不少创业团队折戟沉沙。去年卖出10万枚智能插座的欧瑞博CEO 王雄辉,把这背后的原因总结为“产品的物种进化论”。
王雄辉的“产品进化论”和“物种进化论”还真有点相似。讲的都是渐变,在外界作用下,微小的变异累积,最终实现“进化”。更接地气地讲就是,真正畅销的家居产品,往往都不是强行改变“用户”习惯的,而是顺应“用户”的习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渐进式的改变、完善产品。
论证这个观点最好的例证就是智能插座了。去年欧瑞博卖出了10万台智能插座,有几家智能插座厂商的出货量也不小。这个单品的成功,很大因素是因为没有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智能插座这个名字误导了很多人,但它却是不是传统插座的迭代,而是传统家用定时器的升级。定时器在家庭中广泛应用,但操作复杂,又不能精准控制,还没办法远程控制。智能插座在不改变用户使用习惯和场景的情况下,“智能”的解决了这些痛点,提升了用户体验。
除了不改变用户使用习惯,“产品进化论”还强调:不能改变用户的购买习惯;不能改变用户安装部署的习惯;甚至不能改变生产厂商的生产习惯。
先来说购买习惯。用户集中购买、部署家居产品的最重要场景是家装,这个场景主要发生在线下,尤其是装修场景下。线上的用户往往还是爱尝鲜的年轻极客。欧瑞博在线下与主要的家装渠道合作,大量铺货,其2C的产品主要就是通过这些线下家装渠道销售出去的。
再来说安装部署习惯。这一点往往被忽略,但却会直接影响安装量、使用量。比如,Nest之所以安装使用量高,一个原因就是它全没有改变电工的安装习惯,背面的线路都是一样的,完全能够适应旧系统,安装时只要把电线按照对应的字母插进去再稍做调整就行了。
最后再来说生产习惯。这个很少有人想到的点,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出货量。传统的生产厂商不愁生产和出货,也很希望推出智能开关,但无奈只擅长注塑这样的制造环节。很多公司免费提供Wi-Fi模块、开发工具,但对他们来说依然有门槛。如果提供更简单的智能化模块,就很有机会借助传统厂商的力量推广自己的模块、方案和软件应用。
这个理论最先被欧瑞博用在了智能开关这个单品上。
智能开关与智能灯一样,解决的都是照明的问题。虽然智能灯有多种多样的功能,但归根到底都是要用开关作为终极的控制端;而用户也更容易理解开关可以控制灯。所以欧瑞博2014年底发布的开关,在结构上采用全新分离式可拆卸结构设计的同时,还兼容传统开关的安装和接线方式,方便工人施工、部署。此外,欧瑞博直接将智能开关的PCB板和手机软件出售给传统厂商,传统厂商只需要注塑这道工序即可生产出智能开关,同时帮助欧瑞博推广软件、搜集数据。
这个理论还被欧瑞博用来寻找中国的Nest。
欧瑞博去年推出了燃气报警器Kepler,往往被看作对标Nest的产品。但两国国情不同,并不能简单移植。形似的产品,最终往往不会神似。
Nest在美国发展成现象级产品,主要还是因为恒温器这款产品。它适应了美国家庭的一个House一个中央空调的实际环境。美国家庭往往都有冷暖一体的水冷系统,24小时工作,通过一个恒温器控制整个House的温度。Nest出现后,则可以判断是否有人智能调节温度,节省大量电费。
但与美国不同,中国家庭的房子相对较小,并且是多房间,基本上每家都有3-4台单台空调。所以很难用一个“Nest”解决,欧瑞博则针对空调使用场景,在改造Allone智能遥控器。他们做了可以贴在空调上的贴片,用来监测空调使用时的震动,并通过红外与Allone反馈,在睡眠、家中无人等情景下自动或者通知用户远程关闭空调。而产品的成本则会控制在100元以内。
当传统家电厂商都在紧锣密鼓推出自己的智能空调时,欧瑞博之所以还愿意去做“中国版Nest”,也是考虑到了空调的生产周期和安装、使用等习惯。空调的使用周期长达8-10年,目前市面上使用的绝大多数空调都是非智能空调,这种安装简单的产品依然有市场。再加上使用Wi-Fi的智能空调放置在家中角落,连接往往不稳定,也为产品提供了生存空间。而中国的办公、商用场景下的空调,更类似美国家庭,是耗电大户,需求更强,见效也更快。
现在的智能家居产品,还处于很早期。平台、入口都还是百万用户以后的事情了,现在谈还太早。做出现象级的单品爆款,同样有机会,这个就看谁先想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