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苏宁在一起:支付物流大数据

故事要从8月3日开始讲起。那天,苏宁云商(002024.SZ)股票开始停牌,原因是“正在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

当时的江湖传言是:“零售业烽烟再起,苏宁要出大事了!”但是,这次牌到底为谁而停?到底是苏宁、百度和万达要联合成“苏百万”,还是阿里与苏宁联姻成“阿苏”?

如今,谜语一切都解开了,苏宁的停牌等来了“阿里郎”。8月10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团(下称“阿里”)与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苏宁云商”)共同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根据协议,阿里以283.4亿元人民币投资苏宁云商,占增发后总股本的19.99%,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与此同时,苏宁云商将以140亿元人民币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巴巴新发行股份。双方将引领中国零售业变革。

对于这次联姻,苏宁董事长张近东说,阿里和苏宁,一个从线上到线下,一个从线下走向线上,双方都到了互联网的十字路口。在这个历史关头,要么彼此冲撞,此消彼长,要么彼此融通,相得益彰。

而马云的评价是:互联网公司的机会未来30年一定在线下,而传统企业或者线下企业的希望一定是在线上,双方在未来30年,必须建立在一起,互联网经济不是虚拟经济,互联网经济就是必须把虚和实结合在一起。

截至发稿时,在美上市的阿里股价上涨2.5%,同为中概股的京东大跌5%。

对接支付宝,携手下农村

8月10日下午,南京暴雨,天气像是在配合这个故事的戏剧性。在经历了当天的各种“烟幕弹消息”后,阿里巴巴和苏宁喜结良缘。马云在现场说,感觉会场的气氛就像是一场婚礼。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双方相关负责人了解到,合作将首先从苏宁易购及线下1600家门店对接支付宝开始,苏宁易购旗舰店也会进驻天猫,而双方更大的合作空间则在农村市场,阿里的村淘梦想和苏宁的1万个易购直营店计划,将在物流、大数据、渠道、用户等层面展开合作蓝图。

在这次入股合作消息正式宣布之前,当天双方对消息的保密程度异于往常。“我们是和公司签了保密协议的。”一位阿里巴巴的公关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据记者了解,这次就连负责发布会接待安排的会务公司负责人也签了保密协议,不对记者透露半个字。

近300亿元的入股将开启一个怎样的合作模式?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称,苏宁易购旗舰店会进驻天猫,苏宁的线下门店将为阿里平台上的商户提供展示与体验空间,同时阿里的支付也会和苏宁的线下业务对接,双方在商业O2O领域的合作轮廓将在共同探索中逐步清晰。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蚂蚁金服内部人士处了解到,由于此前阿里和苏宁的竞争关系,无论是线上的苏宁易购,还是线下的苏宁实体店,都无法使用支付宝付款,双方这次合作的第一个落地项目很有可能是苏宁在线上线下全面对接支付宝,而这对于正在大力拓展线下商业的蚂蚁金服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

“双方的合作会逐步深入到农村和国际市场,辐射更广泛的消费者。”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回答记者有关双方合作领域的问题时称。

目前,阿里和苏宁均已盯上了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阿里这边通过“村淘计划”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结合菜鸟物流、海尔的日日顺体系、天猫大家电、农业众筹、网商银行的小贷等内部资源进军农村;而苏宁计划今年在全国建设1万个易购直销点,触达物流的“末梢神经”,双方在农村电商领域的共同目标将是接下来合作推进的一大亮点。

电商、大数据、物流、O2O、农村、全球化、娱乐体育文化,阿里和苏宁的合作篮子中已经装进了太多的潜在果实。一向笃信平台思路的马云在昨天的发布会现场说,这次合作不是让苏宁和天猫的货更好卖,而是尝试建立一个新商业平台,服务于商家,让家电、智能硬件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共赢,从B2C到C2B定制。

BAT,往线下去

就在阿里和苏宁宣布联姻的当天早上,在苏宁总部南京举办了一场高规格的“互联网+零售”紫金论坛,万达掌门人王健林和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均亲自来站台,并围绕互联网转型和O2O发表长篇演讲。

当时,在场的数百名全国媒体记者几乎都被“忽悠”了,王健林和李彦宏的出现让“苏百万”的猜测成为主流,因为之前万达、腾讯、百度三家之间已经以共同出资的方式组建了一个探索商业O2O的“腾百万”模式,并且已孵化出一个适用于万达商业广场的O2O服务App飞凡。百度在积极拓展线下,苏宁和万达在努力拥抱互联网,而BAT和零售企业都在发力布局O2O。

李彦宏当天在现场说,百度正在经历公司发展历史上的第三次转型,即从连接人与信息,向连接人与服务转型。拿电影举例,以前用户在百度里输入电影名搜索到的是相关介绍信息,而现在增加了直接选座买票的功能,这背后是与传统商业和实体经济的融合。

随着李彦宏“未来三年投200亿给糯米”的豪言以及百度2015年第二季度财报的出炉,百度正在团购、外卖、线下商业等领域构建自己的O2O版图。

而腾讯方面的O2O思路主要通过投资入股生活服务各垂直领域的服务商实现,比如对大众点评、饿了么、58同城、赶集网的投资,通过对接微信这个超级入口,利用强社交关系链将业务拓展至线下。

往线下去,这是BAT眼下的共同诉求,因为尽管目前电商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总体上看,八成以上的消费仍是在线下完成。

像BAT中商业基因最强的阿里巴巴,最近也传递出明确的线下拓展信号。《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向阿里方面了解到,阿里与蚂蚁金服斥资60亿共建生活服务平台口碑、淘点点转型为口碑外卖、通过喵街App整合线下各城市的购物中心,支付宝对接便利店和商场超市等,都是集中在线下抢占市场份额。而张勇入主银泰商业,将让后者的线上线下融合试验田这一角色发挥更充分。

未来,传统零售与数字经济结合后碰撞出的最大火花之一就是大数据。王健林昨天透露,万达在成都建设的大数据中心将在今年10月投入运营,做的就是收集消费者数据、进行用户画像的事。

电商盯上传统零售什么?

线下零售资源似乎在一夕间成了香饽饽。

在阿里大手笔投资苏宁云商的前两天,京东刚宣布43亿元人民币入股区域零售巨头永辉超市。

让不少老零售人唏嘘的是,十多年前从传统零售巨头阴影下成长起来的电商公司成功在零售市场赢得了话语权后,已经开始有能力给曾经的老大哥们“划地盘”。

而这背后,随着聚美优品、京东、阿里巴巴在去年先后登陆资本市场,“该赢的赢了,该输的输了,该挣的挣了,该赔的赔了”的中国电商行业已经被放在了资本市场的显微镜下。

“以前线上空间很大,现在几个巨头把空间都占完了,线上能投资的都差不多了,新的业务必须要去线下了。”在易观国际分析师王晓星看来,电商市场格局已经基本稳定,而接下来能争抢的就剩线下的资源。

过去几年中,层出不穷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设计模式时都以轻资产为首要目标,拼尽全力避开线下重资产这个“估值毒药”,但物极必反,“轻”有“轻”的好处,但“轻”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尤其是重资产的一些问题。除在电商领域,在其他领域,如专车,一些企业下一步也要面临这个问题,准备适当布局重资产。

一言以蔽之,轻重结合才是王道,而线上业务加上线下部分之后,就构成了这两年热度不减的O2O。

“线上和线下的合作就是在供应链、仓储物流和流量上相互支持。电商要供应链、仓储和物流,而传统零售需要流量。”电子商务分析师李成东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虽然强调阿里和苏宁云商此次合作的最大亮点在家电业务上,但也承认双方在仓储、物流、支付,还有商超、生鲜品类有合作的想象力。

相比之下,京东入股永辉更多是在讲一个O2O协同的故事。

“京东和永辉都是采销型企业,线上线下协同容易理解,还有就是供应链的相互支持。京东还需要的是永辉商超、生鲜品类供应链的支持以及生鲜冷链的合作。”李成东补充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投资苏宁云商之前,阿里在传统零售领域已经有所布局。

在对银泰商业的一系列投资之后,今年7月由于银泰商业控股股东沈国军再度减持,阿里巴巴已经顺理成章成为银泰百货单一最大股东。而此前,联合多个公司打造菜鸟网络后,阿里巴巴还投资了日日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