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血液检测分析新创公司Theranos近期被爆出验血仪器“爱迪生”所宣称的高准确度其实是由造假数据而来。这则丑闻让这家曾经估值高达9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仅在半年时间便跌落神坛。
Theranos是一家神秘而低调的公司,它所在的血液检测分析行业也鲜有人深入研究。但在几年前,这家公司曾让美国的风投们趋之若鹜,一度成为硅谷最强的独角兽之一。
2003年,霍尔姆斯(Holmes)创办了血液检测公司Theranos。根据《雷锋网》的报道,传统的血检一般需要抽一针管血,大概10CC左右。而Theranos则声称,他们可以只以一滴血来完成检测,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掌握了一项核心技术:微流体技术。
在生化领域,科学家们经常需要对流体进行操作,所用流体的量会从毫升、微升级降至纳升或皮升级,如此精密的操作,就需要微流体技术的支持了。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构建微流体通道,目前最成熟的微流体技术为喷射法,使用直径小于100微米的孔来产生微滴。如果真如Theranos所言,公司掌握的微流体技术可以在化学、医药及生命科学等领域上造成颠覆性的改变,甚至能形成革命性的冲击。
《华尔街日报》称,2011年春季,Theranos的创始人霍尔姆斯(Elizabeth Holmes)正试图和连锁药店Walgreens展开合作。当时霍尔姆斯带去了一台机器和一大摞可以显示这台机器精确度的资料,她表示这台机器可以用极小的血液样本来检测几十种疾病。Walgreens在合作前决定先让研究机构代表验证上述技术。
实际上,这项测验最后并没有进行。即便从未充分验证Theranos的技术或全面评估这家初创公司的能力,Walgreens最终还是与Theranos达成协议。2013年9月,Theranos抱上Walgreens的大腿,在Walgreens药房连锁店内向公众开放检测。
接下来,Theranos就开始踏上了神坛之路。2014年,Theranos融资600万美元,包括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自己的投资机构Tako Ventures和德丰杰基金都向Theranos投入巨款。同一年,被称为女乔布斯的霍尔姆斯首次登上《福布斯》全球400位最年轻白手起家女富翁行列。
2015年初,《财富》发表了一篇名为《独角兽时代》的封面文章,列出全球估值10亿美金以上的公司名单, Theranos与陆金所、大疆、众安保险等置身于估值50亿美元-100亿美元的企业名单中;2015年10月,Theranos被《北大西洋月刊》评为仅次于特斯拉的“改变世界的创业公司”;2015年7月,Theranos 表示,其专有的验血系统得到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认可。
更主要的是,Theranos还汇集了许多美国名人为其背书。在其董事会中还拥有军政两界官员,如前国防部长威廉·佩里、退役海军陆战队将军詹姆斯·马蒂斯、退役海军上将加里·拉夫黑德、前佐治亚州参议员萨姆·纳恩。除此之外,包括两位前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和乔治·舒尔茨都曾为这家公司站台。
但过了不久之后,《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让Theranos顿时陷入漩涡。
2015年10月16日,华尔街日报爆出Theranos严重夸大其技术能力,称该公司目前大部分的血液检测都是用非Theranos的设备来运行的。10月22日,华尔街日报又发布文章,称Theranos在240项检测中仅有1项应用了自己的技术。
这篇报道也开始让相关机构警惕起来。2015年10月,FDA发布两份文件代号为483的报告,指出Theranos公司的多次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并要求公司停止使用Edsion设备进行检测。2016年1月底,美国联邦医保与联邦医助服务中心(CMS)表示,Theranos实验室在操作过程和测试结果里都存在大量缺陷,“直接危害患者安全”。
《华尔街日报》称,一名医生说,他曾因为在Theranos的检测报告看到异常数据,将一名患者送去急诊室,但该数据在更正后的报告却显示正常。
《华尔街日报》评论称,像Walgreens这样的机构因增长心切,忽略了对Theranos的怀疑。今年1月份,Walgreens也关闭了加州的一处中心,并通知Theranos打算终止双方的合作伙伴关系,直到Theranos能符合联邦法规的要求。Theranos网站上的信息显示,该公司在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运营着45家健康中心,其中40家位于Walgreens店内。
今年4月,《华尔街日报》曝光联邦监管局及证券交易委员会已经介入调查,CEO霍尔姆斯或将被联邦监管机构吊销公司行政权2年。
5月份,愤怒的血检仪客户向Theranos发起了涉嫌欺诈的集体诉讼,原告指控Theranos所有的血检测试仪器“爱迪生”并没有起作用、且测试结果是不准确的,这导致许多人进行了不必要或有害的治疗、甚至该治疗却未被及时告知。
为了避免事态持续恶化,Theranos 已将验血仪器“爱迪生”过去两年的检测结果作废,并发出数以万计的更正医疗检验报告给医生和病人。
这个事件引起了美国创业界巨大的舆论风波,焦点几乎都批判在创业风潮下,创业公司肆意夸大公司能力以获取投资人的关注,以及投资机构们在没有充分调研的情况冒然注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