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24日电 继“互联网+”之后,“人工智能+”有望成为下一个改变大众生活的概念。
2016年是人工智能学科诞生60周年。自今年初阿尔法围棋(AlphaGo)战胜韩国棋手李世石赢得“人机大战”后,人工智能热潮在全球一浪高过一浪。而所谓“人工智能+”,即将人工智能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行业进行融合,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在日前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未来不会只有一个总管一切的人工智能,而是有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它们在不同领域、不同细节里各有所长、各司其职,向社会和生活中的任何一个领域渗透。
如其所言,人工智能如今正与各行各业结合,走入大众生活。当前,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深度学习等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个人虚拟助手、自动驾驶汽车、数据化驱动个性化医疗和教育逐渐从虚构变成现实。
据统计,2015年全球新增人工智能企业数量806家,平均每10.9个小时就有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诞生。美国在人工智能行业占据领先地位,但欧洲和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也在迎头赶上。
23日,中国最大的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科大讯飞便在其2016年度发布会上以“人工智能+共创新世界”为主题,发布了一系列新产品。其中,该公司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智能客服机器人——“晓曼”格外引人注目。
这一机器人集成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和人脸识别等技术,结合麦克风阵列、3D摄像头、身份证读卡器、取号小票机等外设应用,能够以语音、触屏、动作等多模态交互方式提供多种服务,在政府、金融、运营商、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对于“人工智能+”的前景,中国国家“863”类人智能项目首席科学家、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郁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发展远超人们的预估,正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未来5到10年内它将成为与网络一样的必需品,“使用人工智能会像水和电一样方便”。
“人工智能+”的蹿红势头从投资者态度中亦可见一斑。智库机构“乌镇智库”发布的《乌镇指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仅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就多达146笔,融资规模逾26亿美元。其中,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国内互联网“巨头”都将人工智能提至公司战略层面。
尽管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和应用近年来取得重大进展,但相应行业规范和技术约束方案却一直“难产”,从而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巨大威力的担忧。目前,亚马逊、Facebook、IBM、微软等多家全球科技界龙头企业正尝试制定关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道德标准,并规划成立人工智能行业组织。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主张对人工智能抱有“敬畏之心”。在他看来,机器人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将远超计算机和互联网,但其普及亦有可能造成人类被技术“反咬一口”,从业者应对此严肃对待。
“人工智能不仅是一门科学和一个产业,更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围绕人工智能需要在伦理、人文、法律等领域进行一系列研究,因此人工智能发展不会一蹴而就,创业者要有毅力和恒心。(记者 王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