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星部长,中国铁路信息技术中心技术支持部
在国内,私有云的最佳实践是政务云和央企云。在国家网络信息安全要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旗下,自主可控、开源、创新成为甲方的主要诉求。政务和央企有足够的预算和动力来推动云计算的应用。正如中国铁路信息技术中心技术支持部高明星部长所说:“我们之所以构建基于OpenStack的开源云平台,一是企业自身的需求,二是顺应当前IT发展的趋势,这两者正好走到了一个交汇点,水到渠成”。
刘军卫,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云计算产品部总经理助理
另外一个风云人物,得数中国移动的刘军卫,他带领的中国移动苏研云计算研发团队,为整个移动内部的云计算提供技术支撑,继2016年荣获OpenStack超级用户大奖后,进展飞速。2017年,仅移动内部的云计算项目,苏研就完成了数亿人民币规模。此外,还破天荒地完成了第一次技术输出,成为了中国工商银行的技术提供商,该项目荣获“中国开源云联盟”2017年底优秀开源云案例评选的唯一特等奖。中国移动大云4.0版本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移动的云计算团队也成为了一条快鱼。
三、良币驱劣币
此标题为多位朋友反对,因为他们观察到的情况往往是:劣币驱逐良币。但我想说的还是:良币驱劣币。社会竞争环境的正常化,往往是所谓体制的理顺。
我们注意到,随着更多的技术人员走上领导岗位,桌面下的交易越来越少。我听说过的一个存储行业的案例,来自武汉的一所高校,某软件定义存储的龙头企业一举中标。后来甲方说,有很多企业,拿着过时的技术,过时的产品,来参与竞标,我当时就让他们回去了,难道他们是认为我们傻吗?
此外,破解恶意竞标,对付劣币最有效的方式是技术创新,特别是基于开源的技术创新。在软件定义一切的时代,新技术带来的行业冲击力往往是摧枯拉朽式的,而且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一直坚信:创新力和差异化才是开源带来的最大价值。
劣币驱良币,非一日之寒;良币驱劣币,亦非一日之功。归根到底还是那三个字:持久战!前人有诗云:“牢骚太胜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四、监管促合规
从2016年开始发酵,到2017年中愈演愈烈的“0元中标”风潮在各方抗议声中,终于迎来了发改委的监管。
2017年10月1日,正式开始施行财政部颁布的87号令《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下称87号令),替代2004年8月颁布的财政部18号令《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下称18号令),从制度设计和执行机制上规定了相关解决措施。
此外,工信部下属云计算标准制定部门也在积极努力地为云计算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要注意:这短期必然带来成本的提升,比如网信安全等领域的要求,但长期而言,是私有云行业发展所必需的。
五、百川东到海
要坚定认清云计算发展的方向,社会、政府、企业上云是大势所趋。
汉乐府有诗《长歌行》云: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公有云、私有云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政府的政策所能带来的红利更为当前私有云保驾护航,为最终的混合云打好根基。
六、客户避风险
国内云服务所谓To B和To C,即向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提供云服务。私有云服务是彻彻底底的企业业务,这有别于公有云提供的个人业务。传统的互联网巨头面临巨大挑战,如何服务To B市场,需要思维的转变。窃以为,无论你的私有云技术能力有多强大,技术体系是建立在原有公有云定制版技术基础上,还是建立在OpenStack开源版本增强之上,都必须建立独立的私有云团队,本着7*24小时服务和驻场的精神,完成客户的重托。
为何对技术支持服务要求如此之严苛?原因有二:
首先,很多企业客户,私有云承载着关键业务,不允许第二次出现故障。
另一方面,国内部分企业领导风格保守,对于技术及业务存在的风险有着天然的抵触,所以在项目建设时会偏向选择大型的、知名的、有历史沉淀的大厂进行背书,而不会选择中小型企业合作或尝试新兴技术。这样即使万一业务搞不好,决策者不会承担主要责任。所谓知名大厂就意味着,如果连他们都解决不了问题,那国内就没有谁能解决了,这样基本规避了决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