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3月23至24日在北京召开“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宣传贯彻工作会议,并举行第三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授牌仪式。部长苗圩就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作重要讲话,副部长苏波就“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宣贯工作作专题讲话。国土资源部、国家开发银行、人民日报社等特邀嘉宾共同为第三批57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代表授牌。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自2009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至今已有三批共185家工业园区(集聚区)成为国家级示范基地。
统计显示:2011年示范基地工业增加值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1/6以上;实现利润总额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超过1/5,全员劳动生产率比全国工业企业平均水平高出一倍。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在促进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开始日益显现。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进一步提高示范基地创建的质量和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天启动“产业基地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并正式公布实施方案。
作为2012年“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重要活动之一,该方案提出将通过中央财政支持资金,重点支持国家级示范基地内30至50个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重点平台现有服务设备、设施的改造升级,并带动省级示范基地公共服务平台能力建设;引导各方面加大对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平台的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支撑能力,推动突破一批共性技术,开发一批新产品、形成一批知识产权,提高平台满足示范基地内行业、企业共性需求的专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基地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
苗圩指出,到“十二五”末,要形成300个左右水平和影响居全国前列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使其成为带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重要力量。他强调,“十二五”时期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基本要求包括:
一是促进创新发展,提升产业层次;二是促进绿色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促进产业融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四是促进品牌化发展,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和区域品牌;五是充分依托基地园区平台,提高“两化”融合和军民融合式发展水平;六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配套服务环境;七是加强土地管理,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苗圩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大对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引导和支持;各省市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对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示范基地要切实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和创建工作要求,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质量和水平。
苏波指出,“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共编制规划55项,各省市由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牵头编制的规划达500余项。“十二五”各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体现了五个特点:一是开展了较为扎实的前期研究;二是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规划体系;三是扩大了规划编制的社会参与;四是加强了部门间、规划间的衔接协调;五是增强了规划的可操作性。
苏波强调,要把组织实施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作为推动规划实施的载体和抓手。“十二五”期间要从关键要素突破、行业转型发展及区域试点示范等三个维度推进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实施。对做好“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各项规划实施工作,他提出的四项要求是:加强组织领导,抓好目标任务分解落实;突出主攻方向,抓好重大项目和工程推进落实;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着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加强跟踪监测,抓好规划实施评估评价。
有关基地代表在会上交流了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中的经验,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介绍了“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相关规划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