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部分中小企业,在数据备份系统建设才刚刚起步,对应用系统的容灾还处在可望而不可及的阶段,是否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可以一步到位?
四、 一体化容灾推动容灾普及
通常在建立一个容灾项目的规划过程中,设计者需要考虑一下几重因素:目标、规模、风险、成本。
在选择容灾方案时,设计者需要考虑两个核心点:性能和管理。首先将目标、规模、风险三大因素结合起来,根据风险系数、风险产生的机会成本进行IT系统等级划分,结合RTO、RPO目标,确定性能指标。其次将结合方案的应用和部署方式,匹配容灾方案的管理目标。
而容灾项目的成本又是是由前三者综合决定的。传统的容灾系统建设,除了场地、设备、传输网络费用等初始成本外,还有高额的运维费用支出,以及潜在的机会成本。
以往用户在考量容灾方案时,由于对整体建设成本的估计不足而导致的运维难的例子比比皆是,特别是由于技术和人力有限,许多用户自己无法管理和维护容灾系统,面对庞杂的业务系统,只能依赖于每年向多个厂商购买专业应急服务。一旦出现事故,用户不仅需要向各服务厂商支付大量的业务恢复服务费用,还无法控制专业服务的响应时间,快速恢复业务根本无从谈起。
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在衡量容灾系统是否物有所值时,考虑的不仅仅是方案的投入,还需要掌握真正的成本预估规则,避免容灾系统的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整合系统和方案,从而有效降低容灾建设成本。
面对用户的本质需求——数据不丢失,应用不间断;面对企业的基本诉求——保证IT系统的有效性,帮助企业机构应对风险。性能良好,管理智能,整体性强,成本可控的一体化容灾方案才是用户真正的期望。在一体化容灾方案中,通过只用购买一套系统来降低初始成本,方案覆盖本地数据备份、异地数据容灾、本地应用容灾和异地应用容灾的能力可以做到数据不丢失和应用不间断,并能实现一套系统一个厂商的专业维护,来全面实现容灾建设成本可控和物有所值的平衡,最终降低容灾门槛,让想用容灾的用户用得起用得好容灾,容灾真正成为IT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