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太重视HPC排名 软环境更关键

  在6月22日公布的第43期全球超算Top500榜单上,中国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第三次夺得冠军,这在中国超算历史上还属首次。从整个榜单的国家分布看,美国超算以46.6%的占有率排名第一,中国超算占有率为15.2%,排名第二。

  无论排名还是占有率,中国超算都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回溯到20年前,由于西方的高技术封锁,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自主的超算,还要全部依靠进口。可以说,20年间中国超算是以一个“冲刺”的速度在快速发展着。

  也许正是这种高速的发展速度,导致中国超算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因素:一方面是硬件水平快速提升,Linpak值、能效水平等硬指标不断提升,一方面是超算的“软环境”,包括应用软件开发、优化、人才培养、应用范围等跟不上硬件的发展步调,很容易给中国超算的发展造成瓶颈。

  传统HPC应用还有差距

  超级计算机算堪称“国家重器”,承载着国防、科研、民生中的很多关键任务,例如天气预报、油气勘探、核能开发、航空航天、生物信息处理等大规模科学计算工程,证券、税务、银行、邮政等大规模商务计算,以及门户网站、数据中心、电信等大规模信息服务等,说超级计算机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支柱并不为过。

  说到底,中国研发超算的目的还是要“用起来”,而不是单纯为了榜单上的排名,所以如何“用起来”是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在超算应用方面,科学计算是传统的超算项目,流体力学、气象气候、生命科学、生物、化学是其中的五大领域,在这几大方面的应用上中国超算和国外的差距还是明显的,原因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商业软件大部分都是国外软件,另一方面是超算开源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基本都是国外的科学家或者社区在做。

  所以,中国超算想要在应用层面上再上台阶,获得更加广泛的市场和生存空间,发展自主的商业软件是必要的一步,这就需要国家、超算厂商和用户的共同努力。此前,曙光公司副总裁邵宗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国内和国际在主要应用上仅差十个软件左右,但是每一个跟上都很难。但如今国内HPC应用软件已经有了很大进展,在气象、环境监测等方面已经拥有了自主的软件。

  HPC人才储备存短板

  “21世纪什么最值钱?人才”,这句台词放在HPC领域十分的适用。HPC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它需要计算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有机融合,其难点在于如何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应用转化为计算模型,再用结果来推动研究。换句话说,HPC人才需要“既懂计算机又懂科学”,目前中国非常稀缺这种专业HPC人才,大大制约了HPC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

  HPC人才培养实际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促进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形成一个健康的生态链条:培养HPC人才——HPC人才从事HPC相关研究和工作——扩大HPC应用领域——HPC产生更大的市场需求——促进HPC人才的培养,不难看出,HPC的市场规模、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是一个相互推动的过程。

  但目前从国内高校的HPC教学情况来看,开设专门HPC课程的高校并不多,培养交叉学科人才的更是凤毛麟角。“在1000个计算机系毕业生中,只有两三个能跟HPC有一定关系”,一位专家曾这样说。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校对HPC领域重视不够,二是中国HPC市场还相对“冷门”,相信大部分学生在报志愿的时候都不知道什么是HPC。

  所以,要解决HPC人才的问题,还需要整个HPC生态链条的共同发展,概念普及、培养人才、增强实践、扩展应用、扩大市场等关键要素缺一不可。由于中国HPC起步较晚,HPC市场还需要积累,故而人才培养也无法一蹴而就,还需要国家政策、HPC厂商、用户、高校的共同努力。

  故而,我们莫要太过于关注中国HPC在超算榜单上的排名,“看上去很美”不如“大家都在用”和“大家都会用”,大力发展HPC应用和人才培养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