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存储技术撬动备份市场格局

  数据流迅猛增长,这给数据保护,特别是备份带来很大的困扰,不仅备份窗口变长,甚至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数据备份,同时也使得备份成本大幅度提升。有数据表明,企业级用户存储1TB数据的成本约为2000美元,备份这些数据的花费则要达到6000~8000美元,数据保护的成本正在变得难以承受。但作为数据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备份是用户难以割舍的措施。如何应对数据备份成本的快速增加?

  “与Google、Amazon等相比,我们的数据量不大。为什么他们没有数据备份的压力呢?”有些善于思考的行业用户CIO发出了这样的疑虑。对啊!问题出在了哪里啊?对此,HDS亚太区内容与云计算解决方案技术总监Pratyush Khare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很简单,因为Google、Amazon等互联网巨头的数据根本不备份,他们另外有数据保护的方法。

  数据保护新境界

  对于企业级用户来说,不分数据统统加一数据备份,这是普遍的作法,但面临的问题就是备份窗口变长,成本快速增加。对此,Khare指出,实际上用户数据60%以上属于非结构化的数据,来自电子邮件、OA、电话语音以及扫描文件等,数据库等关键业务数据,也就是结构化数据最高不过40%,数据类型不同,对于RTO和RPO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应该采取不同的数据保护措施。

  针对非结构化数据最好采用对象存储库加以存储和保护。Khare表示,实际上Google、Amazon就是采用对象数据的方式保护数据,通过元数据和对象副本实现对数据的高效访问和保护。与之相比,更多行业用户会采用NAS、SAN系统存储数据,通过CDP、快照、备份、复制、归档等技术手段对数据加以保护,二者之间可以借鉴和融合吗?

  与互联网企业相比,行业/企业用户有NAS、SAN这样的“包袱”,很难推到重来。但用户可以借鉴对象存储技术对现有的数据保护的方法加以改进。为此,Khare给出了一个“三步走”的策略建议。

  “对象存储”是核心

  与传统“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备份策略相比,Khare推荐首先对于数据进行归档操作,这也是新思路的核心。其主要针对快速增长的非结构化数据,经过归档,这些数据将被移动到对象存储库中加以保护,从而告别备份。通常将备份比喻为数据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失去了这道防线,数据安全还有保障吗?或者说,对象存储库不需要备份保护吗?

  对象存储库不需要备份来保护,对象存储库有自己的数据保护方式,它采用元数据+对象副本的方式进行数据保护。实际上,这就是另外一种数据保护方式,与备份方式相比,无论在速度,还是成本上,对象存储方案,如HDS的HCP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通过对非结构化数据,主要是NAS数据的归档,可以有效解决用户数据备份所面临的问题。

  核心数据需“另案”处理

  数据库等核心业务系统,这是SAN存储系统的专长。这类数据并适用于采用对象存储技术,至少目前还不足够成熟。对于这类数据,仍然是CDP、快照、备份(包括VTL)的专长,对于其中少数需要极致数据保护,无法容忍任何丢失的数据,还需要采用双活数据中心进行保护。这也是Khare所推荐的数据保护“三步走”的后两步。

  在后两步中,其实也是传统数据保护方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管理的高效率问题。以往CDP、快照、备份、复制、归档,以及虚拟化带来的虚机保护问题,很多软件是彼此独立的,这不利于管理的简化。目前市场有很多的集成系统,可以提供集中的管理,如HDS的HDID、赛门铁克和CommVault都有集成一体化的独立软件系统。借助这些一体化的系统,可以提高数据备份保护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