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初的特大冰灾中,依靠人工除冰虽然保住了岌岌可危的湖南电网,但对人身安全和设备质量造成了威胁,同时除冰效率也低。2008年12月29日,湖南省电力公司科研项目“人工除冰方法研究”通过技术评审,针对不同类型的电气设备和除冰需求,研制出包括除冰机器人在内的一批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除冰“新武器”。
在医疗领域,也已经研制出像药丸大小的微纳机器人,通过内设传感器,对人体内脏进行检查,大大减轻了病人的检查痛苦,此外,机器人还应用于脑外科等微创手术。
“实际上,像包括探月在内的深空探测、资源勘探等,都需要机器人替代人”,王田苗说。
在“863”等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的带动下,国内机器人领域的高精尖制造技术已经完全可以和国外一较高下,而一些企业研制的AGV(自动导引车)等还出口到韩国等国家。
正是因为国内可以自主生产机器人,使得外国企业原本几十万元一台的机器人,如今也只卖到十几万元。 抢占产品高地
各种迹象表明,世界机器人市场的需求即将进入喷发期,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才初露端倪,统一的国内和国际标准还未形成,其核心技术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并且与原有产业和制造系统具有自然的联系,产品的利润空间极大。
方正证券分析报告显示,未来几年,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作为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工业机器人的装配量将会快速增长上升。加之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正逐渐向电子信息产业以及建筑,采矿等领域延伸,预计未来3-5年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有望达到25%左右。此外,由于自动化立体仓库以每年40-60座水平快速增长,用于物流、搬运的移动机器人每年增幅也将不低于20%。
工业机器人伴随国内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等行业的发展逐步壮大。光大证券分析报告也显示,我国将在2011年新安装各类工业机器人9500台,市场容量约57亿元,市场保有量将达到48600 台,折合约292亿元。
实际上,除了工业机器人外,服务机器人、特殊机器人与之并称为机器人三大应用领域。 随着技术不断创新,人们也开始期冀机器人能够像动画片里那些“变形金刚”、阿童木、机器猫等一样,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
2006年,发展智能服务机器人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机器人概念不再局限于工业领域,而已逐渐渗透到服务和特殊领域中。
2008年11月25日,国内首台家用网络智能机器人——塔米(Tami)在北京亮相。塔米不但能像人一样自由说话,识别主人和物体,还能根据电脑或手机接受主人发布的指令工作。
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日本是较早进行相关研发的国家之一。本田、索尼、松下电工、NEC、丰田等公司看准服务机器人将新创出数万亿美元的产值前景,每年都投资上亿美元进行服务机器人的开发工作。而许多日本企业都希望将自己的产品标准升级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是未来的国际标准,力图抢占未来服务机器人新兴市场。
近5年来,全球服务机器人产量以每年40%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球投入使用的服务机器人将达到450万台。根据权威研究机构预计,2012年服务机器人市场需求至少有800亿美元,市场规模将成长至2500亿美元。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未来10年,服务机器人在中国的需求会有明显的增长,家庭护理机器人、玩具机器人、安控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将是最为需要的。其中仅儿童玩具机器人一项,预计到2010年在中国消费量将达到100亿元以上。 就机器人应用软件来说,目前机器人内置软件的市场销售总额约为990亿美元。假设20年后的机器人已经有了像如今电脑一样的成熟产业链以及巨大的产能、数量庞大的代工厂、销售公司、设计公司,并培育出巨大需求量的话,那么机器人产业链的价值将不可限量。
此外,在军用机器人领域,美国iRobot公司研制的排爆侦察机器人,已进入批量生产,实际进入阿富汗与伊拉克战场。特种机器人工作在极限和特殊环境中,包括军事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空间机器人、飞行机器人、极地机器人、反恐防爆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微纳机器人、机器人化工程机械等,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高度体现。“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希望能够自己研制并使用的领域,在这方面,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王田苗说。 在服务型机器人领域,国内差不多是和发达国家一起开始研究的,国内可以说是和发达国家研究方面在同一起跑线上。王田苗说:“但是在工程化与产业化方面我们还存在相当差距,尤其是目前缺乏有竞争实力的中国企业参与和推动,缺乏投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