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机器人近百种“手”中的一种,8毫米大小,七自由度,各关节之间能90度活动,能减少颤动,
虽然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目前还 是“达芬奇”一枝独秀,但与手术相关的研究还是有不少进展。加拿大的西安大略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下肢复健机器人Lokomat
机器人陪护
针对社会老龄化问题,不少发达国家纷纷将目光投向机器人陪护身上,它们能否担负起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任呢?在三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不少学者纷纷喊出对中国社会“未富先老”的担忧,我们的对策又在何方?
去年, 欧洲多所研究院联合推出了名为CompanionAble 的研究项目,致力于打造一款机器人陪护,能协助老年人在自己家中独立生活。按照项目的计划,这款机器人应该能够感知周围的环境,与用户能够实施简单的沟 通,譬如识别用户的位置,辨认他们的情绪状态,理解用户发出的指令等等。同时,机器人还应该管理用户的日常安排,譬如,提醒他们按时服药,实现与亲属或护 理人员的视频会谈等等。此外,对于年迈的老人,机器人还应该在护理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这款机器人可能会配备许多利用的监控设备,记录用户每天的起居行动以及健康数据等等。这个项目预期会在2012年结束,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佐治亚理工大学开发的陪护机器人
从协助医生诊断病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到基于互联网的远程诊断和专家视频会议,计算机技术与医疗领域的结合不仅创造了无限的商机,更带给我们优质的服务。而从1985年,当一款型号为PUMA560的机器人在CT扫描的协助下,将一根医用针刺入病人脑部以便进行大脑活组织切片检查开始,智能机器人也开始在医疗领域崭露头角。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医用机器人得到众多国内外相关研究单位前所未有的关注,有关各种不同类型医疗机器人的报道也不时见诸报端。然而,基于各国政府对于医疗设备,尤其是智能型外科手术机器人的严格审查,医用机器人的研发过程相对来说比较漫长。另一方面,高昂的研发和维护费用也抬高了产品的价格,无形中为上市产品的大规模普及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一款智能型外科手术机器人从研发,人体试验,通过相关机构审批,推向市场到最终进入普通人的生活,有可能经历一个长达几十年的周期。尽管如此,面对医疗机器人所特有的诸多优点,不少公司和研究机构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这条漫漫长路。在人类对新技术的追求以及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智能机器人广泛进入医疗领域的步伐看来会继续快下去。
Tags:医疗机器人达芬奇机器人康复机器人陪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