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智能硬件交互是怎样的呢?拟人化,你身边充满各色智能硬件,它们可以像人类一样与你非常自然的交互,去感知你的存在,去了解你的习惯,去听你的话,去看你的手势,对你察言观色,揣度你的意图……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非常自然。如果看回现在的手机或者PC交互,我们会发现这是非常不自然的,打字什么的,小朋友是不会的,还需要学习。但跟机器拟人化地交互,是不需要学习的,人来生来就会。
自然拟人交互回到技术上是什么呢?语音、体感、大数据被动交互……这有些老生常态,Siri、体感游戏什么的,都出现很早了,不过,这些技术在智能硬件上落地并且被大众接受的其实不多,关键还是技术成熟度和场景契合度,例如Siri很成熟,但如果你在上课时、在办公室,与手机语音对话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会干扰他人。
VINCI在拟人化交互上做得比较出彩,它可以根据当前时间、天气,用户是否运动这些情况来揣度场景,例如是否睡前、是否伤心、是否运动、是否户外,并为其推荐音乐;同时可以接受用户语音命令,调整音乐曲目,整个过程用户不需要取下这款戴在头上的设备;另外对于一些复杂交互,它还自带了屏幕可以进行输入等操作,形成一个补充。整体而言,VINCI在拟人化创新上实践较多,最核心的还是要抓住场景,在技术成熟度跟上来之后,多媒体交互未来比较普及开来,智能硬件创业者可以围绕这一点思考如何在交互上创新,做出亮点功能。
3、概念创新:必备的包装技能。
许多智能硬件创业团队,做出了好产品,但不善于包装、推广和营销。但现在依然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如果别人占满了用户的注意力,你的产品再好,也没人关注,现在智能硬件卖得好的玩家,都很善于营销,例如小米、乐视、锤子等厂商,采取了各种手段来包装自己、来吸引关注。
营销非常需要创新。如果做一些很low的口水战、碰瓷营销、恶意营销,可能有创意但不算创新,而且对品牌美誉度并无帮助,短期有效果,长期来说却是很大的损失,所以智能硬件marketing应该有不那么low的方式,一个可行的是概念包装,举个之前看到的例子大家知道我在说什么,小米和360都做摄像头时,小米推了个文案叫“全玻璃镜头”(类似的还有一块钢板之旅什么的),周鸿祎最终的文案是『5片全光学超高清透光玻璃』,其实,就是一块玻璃而已……
这一次VINCI也很聪明地学到了这一手,就是打造了一个『头机』的概念,如果说是智能耳机、智能播放器、智能头戴式播放器,其实都没啥意思,也没人关注。智能头机,这个概念前所未有,我在朋友圈看到之后就想点进去看一看。当然,任何概念的前提都是要切合实际,不能虚假宣传,VINCI相对于其他概念,确实也有其创新之处,所以自己给自己取了个新名字,也无可厚非。善于包装概念,会带来很强的传播性、话题性,在传统行业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手段了,例如『本化妆品富含 H two O(H20,水分子)。

除了上述三点之外,智能硬件还可在技术、模式、服务诸多维度进行创新,借助于大数据、物联网、无线充电等技术做出更多特色功能或者产品出来。不过话说回来,创造容易、创新也容易,做到叫好又卖座,却不容易。不论从哪个维度去创新,都需要抓住用户需求,回归市场本质,否则只是天马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