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14日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2015–2018年)》(简称“《行动计划》”),其中特别提出制定《智能硬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推动智能穿戴、服务机器人等新型智能硬件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而下月初开展的美国最大国际消费性电子展2016 CES,亦已将智能硬件作为不二主题。业界认为,与互联网巨头合作的硬件制造公司以及元器件龙头两条主线值得关注。
业界看好智能硬件“风口”
刚刚结束的上海创博会上,智能硬件产品蜂拥而出。而从国际巨头谷歌、亚马逊、苹果,到国内BAT、乐视的布局来看,智能硬件投资正掀起一股热潮。在赛伯乐投资集团合伙人、华为前副总裁张俊看来,互联网的繁盛催生了BAT,而下一个“独角兽”则将会诞生在智能硬件领域。
张俊表示,按照硅谷的分类,包括可穿戴式设备、智慧家庭、智慧城市、3D打印、机器人、虚拟现实、车联网,几乎IOT现在落地的东西,大都包括在智能硬件里,其实它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和“风口”,但必须抓住用户的痛点,不能仅仅停留在伪需求方面。
安信证券研究所所长赵晓光则提出,以人和人的连接为目的的智能硬件最有希望成功。以此为标准,大多可穿戴设备连接的是身体,粘性不足;而微信运动链接的是人与人的社交。“互联网的本质是人和人的连接,一切不是以人和人连接为目的的所谓智能硬件的成功都是瞎扯,都没戏。如今的虚拟现实不是一个噱头,它是互联网的本质,通过视频把人和人连接。”
在赵晓光看来,互联网巨头和代工厂商合资方式会成为下一个趋势。互联网企业做生态,再找优秀的制造企业合资的趋势值得关注。
工信部发布的《行动计划》亦提出,组织开展“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推动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服务新方式。
事实上,今年以来,BAT加大智能生态布局,联手硬件生产厂商成为重要手段。其中,阿里整合集团旗下天猫电器城、阿里智能云、淘宝众筹三个业务部门,成立阿里巴巴智能生活事业部;而科技产品在淘宝众筹中的占比也接近九成。微信已披露的数据中,硬件平台已接入2400多个硬件厂商,设备激活量2500万,涵盖家居、影音、运动、医疗等众多领域。港股上市公司科通芯城旗下硬蛋平台在过去三个月内,物联网项目由4000个翻番至逾8500个,并与百度物联网、京东众筹等合作搭建智能硬件供应链。
上市公司频频布局智能硬件
深圳雷柏科技董事长曾浩在上海创博会间透露,公司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已经拥有从前端到末端销售的完整供应链网络,并将向智能硬件开发者共享开放。此前,雷柏科技已经提出依托制造主业转型的目标,公司日前刚刚公告拟定增募资总额不超过11.95亿元,用于投入机器人及无人机产业。
联络互动在接受机构调研时透露,伴随着智能手机增速放缓,智能硬件领域成为了新的起点。目前公司仍在积极维护、开拓流量入口,同时也在开拓流量变现的口径。目前公司的流量入口主要来源于联络OS,公司将智能硬件视为重要的流量入口,下一步将进行重点开拓。公司已经发布了第一款智能硬件联络mini,第一代虚拟现实视网膜眼睛Glyph也已经接受预定。公司后续将在智能家居和智能出行方面发布更多智能硬件,入口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鉴于目前还没有出现足够颠覆智能手机的硬件产品,那些借力智能硬件生态网络“卖水”——即提供服务——的公司成为一条值得关注的投资线索。华富基金基金经理王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肯定了这一观点。
王翔指出,中国是世界的制造工厂,制造能力同样也是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在面临产业升级这一大背景下,智能制造肯定是个大趋势。而智能制造的实际意义就在于解决这些问题,基于此,王翔坦言,他更看好传统产业信息化、自动化和工业4.0、供应链金融、服务机器人等几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