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互联网+”智能硬件,塑造新万亿产业

  智能硬件在我国基本与全球是同步发展,甚至从创新角度来讲,这种创新活力不输给任何国家,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散点优势。在产品创新方面,我国智能硬件产业与全球同时起步,在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车载智能设备和无人机等领域形成了大量创新产品。在产业环境方面,近年来政府优惠政策陆续出台、产业联盟相继组建、科技服务企业逐步发展,我部正在起草制定《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这些都为产业发展营造了好的环境。

  2014年我国持续保持了手机领域的制造强国地位,全年共生产手机16.3亿部,增长6.3%.联想、华为、小米分列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第三、第四和第五.中国企业占据内需市场Top10中的8席,单品牌出货、单款型出货均有了实质进步,集体发力中高端。可以说,我国处于智能终端发展的最好时期。

  营造良好环境 助推产业发展

  记者:目前有没有一些问题正在制约智能硬件产业的发展?

  李婷:在智能硬件产业全球化竞合日趋激烈、创新快速迭代的背景下,我国智能硬件产业仍面临不少问题和瓶颈。比如说,底层的软硬件和共性关键技术薄弱、同质化严重;单产品的标准、通信的标准、多产品之间的标准和应用规范都有所缺失;产业生态的碎片化,互联互通的问题制约了市场规模效应的发挥;公共服务平台不健全,政策环境与创新快速迭代不匹配;创业门槛高,创新资源还不能得到充分释放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制约这个领域的发展与创新。后期可能我们会在这些标准、技术乃至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多做一些工作。

  记者:您认为要解决刚才提到的这些问题,我们国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李婷:从我国智能硬件产业发展举措来看,从我们研究的视角可能会考虑这样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加快创新技术研发,推动基础技术面向应用场景和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开发和集成。这里面可以重点研发新型交互技术、高精度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算法,面向应用开发智能硬件轻量级的操作系统,低功耗的处理芯片等;第二,完善产业链布局,加强提升产业柔性制造水平、基础技术服务等产业的支持。第三,加快打造一些有生态影响力的平台和标准,实现产品之间的无缝接入和互联智能。第四是完善监管环境和政策,针对无人机、可穿戴等领域加快制定应用规范,保障这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记者:展望未来,您认为智能硬件产业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李婷:未来将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智能硬件将营造出新的万亿级市场,给大家带来很多创新创业的空间。但实际上在整个的发展里面,我认为2015年到2016年会出现一个转折期,整个产业还是会遇到假需求和是投资遇冷等问题,我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也愿意与兄弟联盟携手,为产业界打造一个更好的标准环境、管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