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Heapsylon公司设计研发的智能神经传感袜Sensoria,为更柔软的可穿戴设计开了一个头。负责设计研发的大卫·维甘诺(Davide Vigano)坦言,袜子的设计灵感发端于自己在运动时用力过猛扭伤了脚踝。“我想做的智能装备,是能利用大数据分析,预防运动损伤,及时对穿戴者提出警报的。”维甘诺透露,材料科技的进步给Sensoria设计研发带来很大的便利,带传感器的微导电特殊材质让他的想法变成了可能。
其实,谷歌公司的ATAP团队也在做着类似的设计,他们与一家日本布料厂合作,将导电的线路与棉线、化纤、丝质等材质编织到一起,制成一种名为Project Jacquard的布料。小组主管艾万·帕普瑞(Ivan Poupyrev)解释说,这种植入编织技术让看似普通的纺织品变成触控感应的平面,让人们可以在衣物上操控各种智能设备。
不久之后,人们还会发现更多可穿戴设计带来的“柔软”的惊喜。比如,即将从概念设计演变为现实的Onixx,就是一款覆盖膝盖的柔性充电宝,它能够从佩戴者运动中吸收的能量转换为电能,为电子设备充电。英国的Rehab工作室则设计了一款智能跑鞋Shift Sneakers,鞋面采用反应性纺织面料制成,包含了小型柔性LED显示屏。也就是说,“夜跑一族”完全可以利用光线改变跑鞋的颜色。用Rehab设计团队的话来说,“这是为具有选择困难症的人们准备的礼物,拥有一双跑鞋,相当于买了100万双鞋。”

未来更具柔性的可穿戴设计

谷歌ATAP团队与一家日本布料厂合作,将导电的线路与棉线、化纤、丝质等材质编织到一起,制成一种名为Project Jacquard的布料
寻找可穿戴的“家常味”
“市场上很多可智能穿戴的设计太硬了,硬得没办法好好使用。”擅长未来概念的美国时尚设计师米歇尔·史密斯(Michelle Smith)对现阶段可穿戴产品的观感,或许能代表很多人的心声。从好奇到追捧到弃之不用,充满极客(geek)味道的可穿戴装配让他们既爱又恨。
曾经炙手可热、有钱也难买到的谷歌眼镜,最终黯然退市,为众多即将上市却还来不及缕清设计思路的可穿戴产品敲响了警钟。实时摄录、现实增强的功能仅是看着炫酷,却不能解决具体问题,形同鸡肋,而造型上的过分怪异极易变成高冷的缺陷,最终让它无法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即将在CES上回归的谷歌眼镜,如今也已经改头换面,和普通的无框眼镜造型相差无几,设计上亲民了不少。
“之前谷歌眼镜的研发是由科技人员主导的,设计师和技术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很难有所作为,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史密斯判断,想要抓住普通人的心,科技公司在研发可穿戴产品时,将越来越多地倚赖设计师。“这场极客的盛宴很快就要变成设计师主导的晚餐了。可穿戴设计会越来越有家常味。”
与史密斯抱有相同观点的人不在少数。有科技媒体预测,未来能真正成功走入普通人生活的可穿戴产品,必须经过精心设计,能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小而美、柔软贴身,符合使用者的个性和生活方式。
“你总不能向一个14岁的少女和一个70岁的老爷爷推销同一副眼镜、同一件衣服、同一款鞋子吧?”与Fitbit一样在可穿戴科技领域红得发紫的Pebble公司CEO艾瑞克·莫吉克斯基(Eric Migicovsky)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如今可穿戴产品的问题。“可穿戴技术设计应该从人类的现实问题出发,然后再评估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这需要设计师对产品的研发进行主导。”他指出,很多公司从寻找位置的特定技术解决方案开始研发产品,是本末倒置的方法,缺乏设计感的产品将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实际上,Fitbit公司已经预见到了这种趋势,开始与知名珠宝设计师汤丽·柏琦(Tory Burch)携手合作。科技巨擘英特尔公司也与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CFDA)达成了协议,要为可穿戴产品创建参考设计库,让设计师直接从开发者手中拿到技术模板进行设计。还有一部分设计公司针对女性的审美观开始打造风格柔美的可穿戴产品。毫无疑问,未来的可穿戴设计将越来越有“家常”的味道。